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深化
依法治国
观念
范文
深化依法治国观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阔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标准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202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根本方略;在2023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开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把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2023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确实立,标志着我们党最终战胜和彻底抛弃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决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从而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国家长治久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根底,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如果社会动乱不安,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丧失。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平同志讲过“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为什么搞法治才能保持国家稳定、社会稳定?因为法律制定后必须公布,这样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有了矛盾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人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去化解,去讨回正义和公正,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相互争执,或者不断找组织、找政府、找领导,永无止息。而且法律一旦制定公布后,就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有效期,法律所标准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自然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开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治国是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阔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开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依法治国理念根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那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那么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的习惯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不同身份的人给予差异待遇。这种思想和做法实际上是封建等级观念的剩余。
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那么。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者必须受到追究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人违了法却能逍遥法外,那么,法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就不可能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根本行为准那么的观念。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标准,包括法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标准等等,都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标准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根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标准和约束作用的准那么。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标准自身社会活动的根本行为准那么。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触,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全国性法律相抵触。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从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一些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法治原那么的“土政策〞、“土方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对策〞,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解决执法和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
(三)严格依法办事
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对于乡镇来说,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单位,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事,意味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职权由法定。职权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那么,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根底。职权法定原那么要求,执法机关的权力必须来自法律具体而明确授予,执法机关必须在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履行职责。
有权必有责。即权利义务相一致原那么。有权必有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法律授予了权力,同时也就意味着赋予了责任;二是被法律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也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用权受监督。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那么。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了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受到监督的原那么。乡镇必须严格依照行政法规、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违法受追究。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要求,也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重要体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对执法者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立起对执法犯法者的严厉追究机制。只有执法者的违法行为都毫无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惩罚,才能给整个社会树立依法办事的良好示范。
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良乡镇依法治国的推进力度呢?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法律素养
注重“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乡镇人民政府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要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中国现行体制下,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极其重要。江泽民同志就特别强调“广阔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要形成制度〞。要加大群众普法力度。我国的普法已进入了第四个五年普法阶段,但作为依法行政中处于行政相对人的广阔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仍十分局限。因此,必须加大普法力度,大力推行“送法下乡〞等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
(二)坚持严格执法
坚持“以法为纲〞,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关于依法行政的“法〞,在法律界有不同的定义范畴。有的主张只能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我国著名的行政法学专家应松年教授在答复网友的问题时,指出依法行政的“法〞指的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也有的主张依据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还有执政党的政策行政。乡镇人民政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扩大、不缩小、不扭曲法的本质,现行有效的法律必须得到有效的遵守。执法必须平等,不畏权、不畏情,严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模范遵守法律
模范遵守法律,是乡镇政府的应尽责任。乡镇执法人员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乡镇执法人员模范遵守法律也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进而赢得广阔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
(四)强化监督
强化“执法监督〞。没有监督的政府,最后只能是专制政府,没有监督的执法,最终也只会沦落为“无法无天〞的境地。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我们的行政权力,只能来自与人民,终极目的也只能是为人民效劳。因此,必须强化执法监督,使权力为民所用,利民所需。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局部,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根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问题、剖析问题,循序渐进得逐一解决问题,我们的依法行政事业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依法治国的大目标就一定能够最终实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