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魏洒洒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轻与重的两难境遇汉语言文学.docx
下载文档

ID:1693402

大小:24.59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洒洒 不能 承受 生命 轻中轻 两难 境遇 汉语言 文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轻与重的两难境遇 入 学 年 月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联 系 方 式 学 习 中 心 指 导 教 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目 录 内容………………………………………………………………………………1 引 言…………………………………………………………………………………2 一、生命存在于轻重之间……………………………………………………………2 〔一〕米兰昆德拉的轻与重……………………………………………………3 〔二〕存在,于轻重之间………………………………………………………4 二、选择,是轻还是重………………………………………………………………5 〔一〕托马斯的迷惘……………………………………………………………5 〔二〕特蕾莎之不可调和的两重性……………………………………………6 三、自我存在的方式——萨比娜之背叛……………………………………………8 参考文献………………………………………………………………………………10 致 谢………………………………………………………………………………11 摘 要 二十世纪是小说颠覆传统的时代,各个作家在以往的小说形式上不断取得突破性成绩,使这个世纪成为一种充满多种可能性和表现性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此期间,世界文学巨匠米兰·昆德拉以他敏锐的哲学思辨力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使他的哲学思想引人注目,也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世界地位。作品中存在着多组对立面,譬如轻与重、灵与肉等,它们都是推动情节开展必不可少的局部,以此加深作品的内涵。在各类欲望之下,人们对于爱恨都有自由抉择的权利,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应该承当责任,诚恳执着地履行义务。人生的责任当然是在沉重的范畴,却也是真实存在的。解脱也许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于是一切就变得毫无意义。本书值得深究探讨的是生存意义所在:生命是要有一种信念的存在,不能只靠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荒芜。本文就以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下称之为生命〕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探讨作者与作品的两难境遇。 关键词 轻与重;矛盾;妥协;媚俗,对抗 引 言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华盛顿时报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它将昆德拉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部作品中轻与重和灵与肉的哲学思考,众多著名学者皆有论著,相较于其他人,我个人认为刘小枫的评论更为客观,更加贴合我的思维方式。1990年刘小枫在他所著的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结构中评论了生命,其中沉重的肉身专门论述了该书的哲学意义。他这样说到:昆德拉编织了与“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相似的,关于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身体的故事。【1】 站在刘小枫的角度看来,生命是对希腊神话中“站在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延续。很明显,托马斯作为本书的男主人公,便是那个彷徨的“赫拉克勒斯〞。徘徊,是托马斯形象的一个特点,他的一生都游离在妻子与众多情人之间,他一直都在追寻身体还是灵魂的选择,也不知如何定义生命的美好,因此,他用尽了一生来演绎,直到生命的尽头。刘小枫并没有简单机械地把灵与肉、轻与重这些问题与作品中两个女主人公——特蕾莎和萨比娜联系起来,而是用这些问题赋予了她们鲜活的生命力,让读者思考当代人身处的困境。可以如此说,如假设赫拉克勒斯在他的十字路口所遇到的问题是应该拥有那种幸福的话,那么,生命就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把赫拉克勒斯的决定变成一个现代人存在的个体生命时间。对于这样的思考和探寻,我认为是有迹可循的。生命在开始就提到了:“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2】比方托马斯对特蕾莎无法解释的爱,这种感情使他无法拒绝,亦无法丢弃。在第二次见到特蕾莎时,托马斯确信某一刻他就想这样死在特蕾莎身边,这种感情无疑是过分的,也是疯狂的。即使他自己心底明白不能这样去爱,但是他在意识里确实如此懦弱。在这场游戏里他选择了特蕾莎,这无疑是在灵魂或身体上最完美的选择。 一、生命存在于轻重之间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世界是一个由无数二元对立的矛盾体所组成的集合体,对立的一方为正极,另一方为负极,而“轻与重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3】从字面意思来说,“重〞指的就是是责任或是负担,而“轻〞那么或许可以为一种半真的状态。纵观人类开展,每个人都在为各自所承当的责任而忙碌奔波,事业或家庭,生活的负担推动我们前进,使我们充实并且身心疲惫。那么,是否“重〞的缺失会让我们轻松愉快呢?我认为答案是否认的,或许真正让我们感到绝望的不是沉重,而是责任的缺失。生命中存在另一些不同的东西,例如人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的东西——空气,它轻的让人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却维系着整个世界生命的存在。轻与重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可以这样解释,当我们没有一切可以追求的东西,生命的存在毫无可言;而当我们被这样那样的责任压着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任何力气抵抗,这个时候我们告诉自己只能放弃,存在便于轻重之间。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是否“重〞只能阻碍我们前进,“轻〞就会让我们快乐。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个人的思考简单易懂。欲望是好的,也是坏的,两者的关键在于一个字:度。欲望并非只是贬义,合理范围内的欲望程度,也可能会变成一个人努力的动力,为了拥有某些东西,我们会全力以赴。这样的欲望是值得赞赏的。相反,超出所谓的度的欲望,那便是悲剧。试想一下,人们会为自己想得到的一切而最终越走越远。这两者或许都是为了拥有或者得到,但它们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 米兰昆德拉的轻与重 彼得·库西说过,“米兰·昆德拉写小说就是为了提问题〞。这句话在生命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昆德拉从情境、关键词以及性格刻画出发,构成了小说的完美情节,他以睿智的哲学家形象将人类的存在情境加以考虑,从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点出发,把握了两个人类生存的大领域,并形成了昆德拉式的小说风格。作品以昆德拉所给出的悖论开头:“在历代爱情史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4】围绕托马斯和特蕾莎两个主人公的情感问题展开,通过托马斯这个徘徊于“生命之轻〞或“生命之重〞之间的人物形象,道出了世人生活的普遍性体验:选择的两难。说到这里,我还是想继续上述所提到的尼采的永恒轮回之思。十九世纪这个观点是很老派的他们的视角、写法和节奏都令我们望而生畏。昆德拉对特蕾莎形象的描写是神秘而生动的,之后托马斯才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究竟是要如何开始“轻〞与“重〞才开始呈现,而轮回也才有了鲜活的生命意义,有了具体可被阐述的载体。 〔二〕存在,于轻重之间 生命之于人,可喜可悲,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从不需要重来。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之说与古人对生命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双重选择不谋而合:以轻重来衡量人生。生与死构成了存在的两极,轻与重谱写了生命存在的两种形态。即使生命存在的终点依旧是虚无,但我们还是要用尽毕生的精力为我们的存在赋予意义,并且在这个世界里探索自己的多种可能,不管我们如何选择,, 不管是“轻〞或“重〞,这都是我们勇敢挑战的态度和呈现方式,任何人都不能否认。 中国著名现代作家林语堂曾在中国人中说过:“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源泉。〞【5】人的一辈子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才能真正的活着,而不是如何谋划,或许尽情得享受时光比用尽全力展现自己更真实。是的,如果说生命给了我们一架纯色无染的钢琴,那么上面的音符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谱曲填充的。比起追求更高更难,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幸福不失为一种美的选择。生存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换句话说,生命是上天的恩赐,它自然是不可超越的,假设我们不堪生之重就虚度此生,那也怨不得任何人。如果没有目标来约束,我们的心灵就是四处漂泊,会丧失自己。对于我来说,生命在于过程,在此过程中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对于我来说足矣。倾听自己的声音,选择想要的的生活,不被诱惑压倒,勇敢走下去,未来的风景,因为会期待,所以欢喜。由此,终极意义上的得与失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自然并不等于虚无,而是回归本真,以自己最真诚的态度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这样才不会因辜负而悔恨。如果我们会肯定自己,在乎过程而多于结果,或许我们会活得很快乐。 二、选择,是轻还是重 〔一〕托马斯的迷惘 米兰·昆德拉这样定义小说:“小说研究的不是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存在是人的可能场所,是一切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6】由此说来,昆德拉的小说最珍贵之处便在于他对永恒主题的钟爱,而这一永恒便是人。作者通过政治和性爱两种探索主线,构成了昆德拉式思维。本文认为,性爱更贴近人类生活,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探究方式,这种力量呈现给人们的冲击更直观,更有力。因此,本文尝试从性爱出发,进一步了解作者探寻人存在的可能性的方式。作者在小说开头便以一个哲学家的姿态给出了尼采的永恒轮回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以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显然,这句话对这部作品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作者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痛苦和束缚的空间,用性爱的方式努力证明生命的存在,希望能得到关注和肯定,故事便由此开始。 在这部小说中,特蕾莎的突然闯入,让原本生活平淡的托马斯泛起涟漪,他接受特蕾莎,在特蕾莎生病的时候,托马斯确信某一刻他想就这样死在他身边,这种感情无意识疯狂的,也是过分的,因为这仅仅是第二次见到这个女孩,他不知道这是出于疯狂,还是爱情,于是托马斯就陷入迷惘,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人的一生只能经历一次,没有草图也没有预演。在托马斯的生活里,他是有原那么的,或者说,在他与女人们相处时,他是有原那么的。比方说他明白自己天生不是只有一个女人的男人,只有单身才能让他自由自在,他为自己设计的生活方式,就是不允许任何女人拎着箱子住进他的家里;在欢爱结束后,他会开车送她们回到自己家,因为他不能忍受自己的身边睡着另外一个人,也无法想象早晨与她或她同时起床的场景,这些都使他难以接受。一场失败的婚姻和一个没有感情的儿子,唯一留给托马斯的就是他对女人的恐惧,换句话说,他既渴望又恐惧,我认为这样说是比拟贴切的,也是很现实的说法。妥协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便构成了托马斯的“性友谊〞——无感情投入,任何人都无权干预彼此的生活和自由。对托马斯来说,这样的友谊会让他或者双方都感觉到快乐。托马斯会在短期时间内约会同一个女人,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三次;关系久的女人,他都会在两次幽会间相隔三周,这是他所坚持的“三原那么〞。这样的好处就是,既能和老情人藕断丝连,也有更多的露水情人。这样的原那么要求托马斯与爱情绝缘,但是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