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202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18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分训练.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徽 2023 中考 历史 复习 方案 第三 部分 中国 现代史 18 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训练
第18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单项选择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图一到图二所示政府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3.[2023学年·南京]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4.“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 A.公私合营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6.[2023学年·聊城]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7.阅读图表《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8.[2023学年·株洲]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毛泽东思想 C.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2023学年·长沙]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年—2023学年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年—2023学年年的是 (  )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10.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辨析改错 1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 ]改正:   (2)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改正:   (3)邓小平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 ]改正:   (4)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 ]改正:   三、材料解析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1984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55%,农业总产值增长68%,粮食总产量增长34%。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登上一个新台阶。1980年—1984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上获得了近4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元。 材料二 2004年,我国免征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时,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其他省份进行降低农业税税率试点。在此基础上,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此,中国农民告别绵延了二千六百年的“皇粮国税”。与1999年比较,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村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 250亿元,平均减负率达8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13.[改编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老一代领导人作出的。改革开放之初我见过邓小平两次,第一次见他是1974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并不清楚采取什么改革措施,只知道中国需要变革。他们希望发展经济,希望中国繁荣富强,但并没有完整的未来蓝图。他们只是表明态度,在改革的过程中寻找方案,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地试验,推行一些政策。如果政策奏效,就坚持。 材料二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累积了很多结构性问题,形成并不合理的投资和消费结构。有些经济学家据此对中国短期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甚至认为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这值得重视。在我看来,中国今后10年经济发展很难保持7.4%的增速,能保持6%的增速就不错了。即使是6%的经济增速,中国仍可能在20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当然,前提在于中国解决好经济结构性问题。现在,中国领导层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如果不改革,将很难保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一表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处理好哪一问题?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A 3.C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 4.D 5.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又设立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的格局不断扩大,并向内地延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也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6.C 7.D [解析]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初级产品逐渐下降,工业制品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轻重结构比例的失调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图表中不能说明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B项不符合题意。图表没有比较中国工业制造水平与世界的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8.C  9.D  10.D 11.(1)[√]。 (2)[×];“中共十二大”改为“中共十三大”。 (3)[×];“中共十四大”改为“南方谈话”。 (4)[×];“毛泽东思想”改为“邓小平理论”。 12.(1)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互动和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13.(1)在摸索中向前发展。 (2)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性调整问题。 (3)中国改革的发展历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