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路甬祥
科学院
60
纪念
会上
致辞
路甬祥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202322年2023月30日)
尊敬的刘延东国务委员,各位来宾,
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依然沉浸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喜庆之际的金秋时节,在中国科学院即将迎来建院60周年纪念日的时刻,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会,回忆总结中国科学院60年开展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开展的美好图景。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向党中央国务院、向胡锦涛总书记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刘延东国务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韩启德副委员长、万钢副主席、王志珍副主席、宋健同志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刘延东国务委员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为我院建院60周年发来的贺信,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院60年的开展与奉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院今后的改革创新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院的亲切关心和殷切期望,使我们倍受鼓舞,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到我院各项工作中去。
60年前,在新中国筹建之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将开展新中国科技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做出了建立中国科学院、以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加快科技开展的战略决策。60年来,中国科学院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艰苦创业,到向科学进军的快速开展,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开展中心。
抚今追昔,我们更加缅怀开创中国科学院的郭沫假设、李四光、吴有训、竺可桢、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更加缅怀领导中国科学院不断开拓创新的胡耀邦、方毅、张稼夫、卢嘉锡等老领导。向在中国科学院60年开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张劲夫、周光召、钱学森、李昌、严东生等老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60年来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奉献的杰出科学家和在各个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阔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60年来关心支持帮助中国科学院建设改革开展的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国际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导、关心和支持。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召集千人大会,听取中国科学院报告我国科技开展状况,其后中央做出了制定国家十二年远景规划的决策。周恩来同志指示,要“集中最优秀的科学力量和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科学研究方面。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陈毅、聂荣臻同志亲自指示和支持中国科学院成立高技术研究所。
1975年,邓小平同志指派胡耀邦等到中国科学院进行治理整顿,尽最大可能纠正“左〞的错误,解决困扰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为“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根底和实践根底。1977年,邓小平同志委托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组织了科教工作座谈会,做出了全面恢复科研秩序和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建院30周年茶话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中国科学院“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发现、使用人才〞,表示要“继续当大家的后勤部长〞,并亲自关心黄昆、陈景润等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基,并在建成之日发表了“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开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论断。
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科学院建院45周年题词,要求“努力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开展的基地〞。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院提交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其后中央做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中国科学院先走一步、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重大决策。1999年,江泽民同志视察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时再次题词,要求中国科学院“攀登科学技术顶峰,为我国经济开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根底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奉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定位。
2022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站在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难得开展机遇的战略高度,提高把握世界科技开展态势的能力,要坚持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谋划科技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在我国科技事业开展当中发挥骨干作用、引领作用〞,并要求中国科学院“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科学院的开展目标和方向。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将国家战略需求与世界科技前沿有机结合。建院之初,根据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中央确立了中国科学院以“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真正效劳于国家的工业、农业、保健和国防事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在十二年远景规划期间,中国科学院提出了“抓尖端科学技术,抓国民经济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抓根本研究〞的战略部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央书记处明确了中国科学院“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开展工作,继续重视根底研究〞的办院方针。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提出了“把全院主要力量发动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效劳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根底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办院方针。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确立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顶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平安和社会可持续开展不断作出根底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奉献〞的新时期办院方针。
60年来,中国科学院不断前瞻,凝练科技目标,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科技布局。建院之初,迅速组建了一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根底学科相对齐全的布局。围绕“四大紧急措施〞,开创了我国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等具有关键作用的新技术领域,形成了我国高技术领域的系统布局。改革开放之初,恢复和重建“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了学科齐全、侧重根底、侧重提高的科技布局。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进行了建院以来涉及面最广、意义最为深远的科技布局调整。按照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开展趋势的思路,重点加强重要前沿与交叉领域、多学科综合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人口健康研究、资源生态环境研究与监测,调整、优化、新建研究机构设置,培育新的科技生长点。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发挥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做大事。重点领域方向从以学科为根底的科技布局,逐步聚焦到关系我国当前和长远持续开展的战略必争领域;科技创新目标由跟踪为主向原始创新为主转变,由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为主转变;科研组织模式由分散研究为主向加强跨学科跨所力量的组织与凝聚转变,形成了矩阵式网格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新模式。化学、物理、材料、数学、地学等主流学科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生命科学、信息科技、空间科技、交叉前沿等领域开展迅速,在先进功能晶体、激光物理、高温超导、生命进化、有机分子簇集、量子信息、神经科学、基因组测序、纳米科技等方向进入世界前沿。加强了大科学工程、科研装备体系、国家科学图书馆、科研与管理信息化、野外台站网络、植物园体系、标本馆、种质资源库等科教根底设施建设,园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立足科技创新实践,凝聚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建院初期,广揽海内外优秀人才,会聚了新中国绝大局部科技领军人物。在“科学的春天〞中,率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晋升,恢复学部活动,率先向国外派遣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实行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晋升职称的特批制度,率先出台了我国第一个面向海外、以吸引和培养跨世纪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人才方案——“百人方案〞。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实施了新时期人才战略和人才系统工程,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以激发创新活力、提供创新舞台为重点,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以建议和承担科技任务、提升战略眼光为重点,放手使用中年科技骨干;以带队伍指方向、培养青年人才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深科技专家作用;用创新事业和开展时机,大规模吸引和凝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建院以来,全国先后有900余位科学家中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科学院会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奉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伦、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等,还有冯康、王应睐、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顶峰的杰出科学家。更为可喜的是,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培养造就了近千名新一代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尖子人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他们中有600位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或主要带头人,近70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00人在重要国际科学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成建制向国防部门、工业部门、行业、地方、大学等输送了大批科技人才,有力支持了我国科研体系的形成与开展。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新模式。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知识创新工程以来,高质量规模化开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发挥科技体制探索和改革先行者的作用。十二年远景规划时期,向工业、国防和地方成建制转移了大批科研机构,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为学术领导核心,中国科学院、部门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我国科学研究工作体系。1964年,中央讨论通过了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科学十四条并以中央文件下发,确立了我国科研工作的根本制度,被誉为“科学宪法〞。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率先设立了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率先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制度,率先实行了所长负责制,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开展孕育出以联想集团等为代表的规模化高技术企业。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大幅凝练提升科技目标,分期分批推动研究所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岗位聘用制度,建立岗位聘用、工程聘用和流动人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建立表达绩效优先、以“三元结构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形成了竞争择优的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按重大工程、重要方向和领域前沿三个层次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活动。改革资源配置制度,坚持目标引导、宏观调控、择优支持,根本形成了符合定位、导向明确、分类管理、鼓励竞争、注重绩效的资源配置体系,鼓励有效集成社会创新资源,从根本上扭转了科技投入缺乏、创新资源短缺的局面。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重视质量、重视实质性奉献,建立了综合反映绩效、态势和需求的多信号反响的评价体系,从奖励成果为主调整为奖励做出重大科技创新的个人与团队为主。改革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根本实现院所投资企业股权多元化。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