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宏观经济学原理阐述政府加大基建投资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3000字作业).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宏观经济学 原理 阐述 政府 加大 基建 投资 对于 商业银行 影响 3000 作业
用宏观经济学原理阐述政府加大基建投资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引言 自2009年中国推出4万亿计划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大,期限长收益率低,因此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是由政府指导,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激增的问题。很多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已经达到80%甚至100%以上,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已经成为一个灰犀牛事件。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的43号文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新老划分,同时也规定了政府不得对地方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同时也不得利用企业进行融资;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政府债务增加,但是并没有完全堵住地方政府平台的一些隐性债务;在2017年又连续出台了财预50号文和87号文,进一步对地方政府项目进行了限制。基建投资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带动作用明显,现有的基建投资项目中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基建投资项目为主,此类项目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风险较小,同时投资回报相对较低,适于匹配银行长期项目贷款。政府加大基建投资的定义主要指的是为了推动公共基础设施能够更好的发挥在行业内部的作用,更好的为民生和基层提供应有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二、政府对基建投资的现状与成效 伴随着地方政府1.3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进度的加快,商业银行在“铁公基”一类项目的授信上也有放松迹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融资上已经逐步有所回暖。政府加大基建投资的提出弥补了传统融资不足,也同时对当前公路基础设施融资进行了创新,将政府利益、社会资本利益和群众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政府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传统的政府投资领域相对狭窄,政府加大基建投资的成功引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传统政府投资的领域,为其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保障,也加强了政府对于资金的整合和应用,还为更多行业不同人员提供了更多就业空间,推动了区域的消费能力。基础建设项目贷款是当前金融领域最为常见的大项目融资之一,通过基建投资项目的展开,项目行业会经由商业银行获取更多项目开展资金,银行在为项目企业及项目提供多项贷款服务的同时,也会获取到更多经营利润,但同时双方会不可避免同时承担一些项目风险,比如外部的经济风险、政策及市场风险,来自于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以及来自于基础建设项目自身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利率风险等,由于商业银行与基础设施项目之间势必存在着利益冲突或者矛盾,导致基建投资项目风险点难以发现且比较分散,控制起来难度较大,在合作过程中必须要将其重心放在基础建设项目融资防范风险上。 三、政府加大基建投资对于商业银行所造成的主要影响 2018年,8月10日,惠誉发布《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蓝皮书》指出,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2014年以来,消费在中国GDP中占的份额越来越高,但是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在GDP的占比仍高达三分之一。其中,房地产和制造业对固定投资的增长率贡献度大幅下降,基础设施投资成为固定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贡献率已由2013年的21.5%上升至2017年的27.4%。惠誉认为,2017年年中财政部实施了更严格的财政政策,以减缓信贷增长和控制杠杆率,包括叫停高杠杆率省份的投资,实施更严格的PPP法规,限制资产管理产品和影子银行部门。惠誉表示,新的PPP和资管新规将在短期内遏制基础设施支出的增长,部分现有项目甚至可能被搁置。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的城镇化战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大幅放缓的可能性不高。 基建投资对经济的逆周期调控只在短期内发挥有效作用,长期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容易引发政府债务、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在资金来源约束下,未来我国基建投资难以再现高速增长,投资增速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预计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还会进一步下降到10%至12.8%的区间。但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地区、雄安新区、水利和环境建设投资等基建投资发展空间较大,可持续性也较强。对此,商业银行在对于以上重点区域或重点行业的基建项目可适时进入。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不大的基建项目和基建上下游产业,信贷资金应采取稳步退出策略。事实上,政府已经有意通过政策红利来拉动投资。随着经济正常增长,在城轨审批“重启”后,一些原本“压线”的城市项目也有望“过关”。此外,交通部也在研究补短板的政策措施,且近期多地已公布下半年补短板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交通领域投资规模或达数万亿元。 首先,基建投资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并非持久有效,预计我国不会再出台基建投资刺激政策。基建投资只能为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争取时间,防止经济在此期间出现失速下滑。脱离了结构调整的基建投资迟早会给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政府债务、过剩产能、挤占民间投资等。即便基建投资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也不意味将出台刺激计划。 其次,受资金来源影响,2018年基建投资增长将连续第5年放缓,未来我国基建投资恐难再现高速增长,2018年预计增长10%至12.8%。受企业税收增长乏力、地方政府财长收支压力加大、非标融资渠道收窄、PPP短期内难挑大梁的影响,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受到较大的限制,投资增速下行压力较大,以往20%以上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 最后,自筹资金和贷款对基建投资增长的贡献度提升。比较2016年和2018年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的结构可以发现,在主要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的贡献度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自筹资金依然是基建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自筹资金中,除了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在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拉动下有望实现增长和专项债规模平稳扩大以外,城投债、PPP、非标融资等其余部分的资金支出均可能出现下滑。换言之,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对土地出让、专项债和银行贷款的依赖有所上升。 四、商业银行应对政策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对策与建议 对银行而言,基建增速下滑,并不简单意味着信贷资金从钢材、水泥等相关行业中退出,相反,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中贷款的比重很可能稳中有升,基建投资对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或不减反升,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可以在基建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对基建行业的信贷策略应紧密结合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考量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跟踪基建行业分化趋势,预判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空间,方能做到信贷资源的精准收放。 1.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财力状况 从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看,政府在基建投资中发挥的作用巨大,预算内资金、政府性基金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PPP融资,都与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出现问题,基建项目将受到直接影响。政府财力状况在基建项目融资中发挥了直接和间接的巨大作用,而且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地铁)建成以后,也需要地方财政的大量补贴方能持续运营,因此,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地区,基建项目顺利实施的概率也较高。而地方财政出现困难的地区,基建投资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从行业细分角度分析 从行业细分角度看,信贷资金可在交运、水利、环保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013年以来,基建投资三大子行业的走势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保持高速增长,电热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持续下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速先降后升。从结构看,“十一五”时期,主导基建投资的主要是交通,在大规模推动交通建设的阶段过后,2013年以来,水利环保等公共设施投资占比已超过交通,成为基建投资的主导力量。综合来看,交通与水利环保是现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环保设施等基建行业可成为信贷资金支持的主要对象。 3.从区域发展战略角度分析 从区域发展战略角度看,基建投资在以下区域具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农村。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包括衔接内地与港澳的交通设施,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等。这些发展都需要大量的钢材。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要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粤港澳大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高端钢材的需求也将增多。 参考文献 [1] 白琳. PPP空间广阔 民间基建投资借道加速[N]. 中国商报. 2015-05-05 (P03) [2] 程实,钱智俊. 从三大攻坚战看中国基建投资[N]. 第一财经日报. 2018-02-22 (A11) [3] 刘丽靓. 精准发力 基建投资降速提效[N]. 中国证券报. 2018-02-28 (A01) [41] 卢暄. 地缘经济视角下的“一带一路”重点方向形势探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05) [5] 李国彦. “一带一路”开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新里程[J]. 建筑. 2015(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