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互联网金融概论
2021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专科
互联网
金融
概论
期末
试题
答案
试卷
3998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互联网金融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399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是()
A.支付宝
B.财付通
C.贝宝支付
D.苹果支付
2.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制度基础是()。
A.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B.中国监管当局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持有的相对宽容态度
C.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D.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3.关于比特币的论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A.比特币是持有者的资产,同时也是比特币发明者的负债
B.比特币与金属货币一样,没有发行机构,且发行量有限
C.比特币与实体货币存在兑换关系
D.比特币具有去中心化、超主权的金融特征
4.决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高度的是
A.支付系统的安全与效率
B.用户基础
C.覆盖的支付场景
D.提供的支付服务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债权转让模式的P2P网络借贷实际上可以看成信贷资产证券化下的网络销售平台
B.纯线上P2P网络借货平台一般只提供基础的信息中介服务
C.网络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直接融资模式
D.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和银行类互联网借货平台在模式上实际上是一致的
6.网络股权众等投资的原则不包括()。
A.合理配置资产
B.集中投资
C.风险估测
D.充分调研
7.以下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蚂蚁金服是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B.蚂蚁金服的主要风险是消费者信用风险
C.消费者信用风险是P2P消费金融模式的基础性风险
D.信用卡代还模式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贷款利率会低于信用卡最低还款额利率
8.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不包括()
A.平台金融
B.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C.大数据金融征信
D.量化交易
9.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不包括()。
A.风险价值法
B.压力测试
C.净稳定资金比率
D.敏感性分析
10.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生态的改变表现不包括()。
A.相比过去利率管制的情形,互联网金融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吸收成本走高
B.促进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窄
C.商业银行会被迫增加零售业务
D.迫使商业银行强化“二八定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曾广受青睞的原因有()。
A.比特币去中心化、不可复制、超主权的特征
B.比特币的匿名性
C.比特币的虚拟化特征
D.信用货币制度下人们对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的担忧
12.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场景主要可分为()。
A.个人类交易
B.线下消费类交易
C.线上消费类交易
D.金融类交易
13.网络股权众面临的难题有(
A.优质资源缺乏
B.估值定价难
C.退出周期长
D.信任成本和沟通成本高
14.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内在生成机理包括()。
A.互联网金融会受到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
B.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经验
C.互联网金融具有混业经营特征
D.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15.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实施“沙盒监管”的国家或地区有(
A.英国
B.美国
C.新加坡
D.澳大利亚
三、判断题(错误的请说明理由,正确的不用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20分)
16.互联网金融有利于降低项目搜寻和匹配的成本。(V)
17.信用风险较低的借款人在借货发生后不照承诺使用资金而从事高风的投机活动的现象属于向选择。(×)
信用风险较低的借款人在借贷发生后不按照承诺使用资金而从事高风险的投机活动的现象属于道德风险,而非逆向选择。
18.由于发行量有限,比特币具有长期通缩的压力。(V)
提供支付服务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核心资源。(×)
节点型企业提供的支付场景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核心资源。
20.网络借贷是一种“多对多”的去中心化直接融资模式。(×)
网络借货包括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银行类互联网借货平台和P2P网络借货平台,前两者是“对多”模式,P2P网络借贷则可视为一种“多对多”的去中心化直接融资模式。
21.互联网小额信贷的需求分为日常消费、短期资金周转、享受型消费和信用卡还款等。(V)
22.投连险适用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万能险适用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投连险适用于风险承受力较强的投资者。
23.P2P网贷、互联网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核心在于金融大数据。(×)
P2P网货、互联网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核心在于大数据金融,而非金融大数据
24.金融风险传染包括基本面传染、行为与情绪的传染两大类。(V)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削弱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X)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削弱再贴现政策效果,但会增强利率传导机制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什么是互联网小额信贷?互联网小额信贷主要适用哪些需求?其主要模式有哪些?
答:互联网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具有通过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借款人,运用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客户经营、网络消费等特定场景等评定信用风险,在线上完成贷款全业务流程等特点。(3分)
互联网小额信货的主要用途是解决一些紧急的小额资金需求。具体而言,互联网小额信的用户主要有:一是日常消费;而是短期资金周转;三是享受型消费四是信用卡代偿。(4分)
互联网小额信用贷款的主要模式有:商业银行移动AP个人信用贷款;互联网现金贷,包括随借随还类款、超短期贷款、短期贷款和中期贷款4类。(3分)
27.什么是互联网财富管理?简述互联网财富管理的特点和模式。
答:互联网财富管理是指互联网大型电商集团、传统金融机构、业务升级和转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非金融企业设立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等参与者借助互联网工具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基金投资、股票投资、信托私募投资、房地产投资、海外资产投资、网络借等金融服务,以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管理和财富增值的目的。(3分)
互联网财富管理的特点:
(1)门槛低。互联网财富管理面向全部人群,尤其是低净值人群。(1分)
2)成本低。互联网财富管理的人工成本较低,并可以比较便利地实现互动。(1分
3)数据整合。互联网财富管理借助互联网数据更加准确的进行客户定位和精准营销。(1分)
(0新时言管理方式互联网金在的支付、资、信息提供等多个功能上的有展4/5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新型需求。(1分)
互联网财富管理的模式:被动型投资理财平台、主动型理财咨询平台、互联网理财顾问平台、个人财务账户管理平台、自动化财富管理平台。(3分)
28.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并简要阐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答: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有: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1分)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1分)金融机构自由竟争悖论、(1分)金融体系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分)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一、必要性(3分)
(1)互联网金融中的个体行为可能非理性
(2)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存在冲突
(3)市场纪律不一定能控制有害的风险承担行为。
(4)互联网金融机构若涉及大量用户,或者达到一定的资金规模,出问题时很难通过市场出清方式
(5)互联网金融创新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6)互联网金融消费中可能存在金融机构的欺诈行为和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
二、特殊性(2分)
(1)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技术风险。
(2)互联网金融具有“长尾风险”。
总而言之,对互联网金融不能因为发展不成熟就采取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应该以监督促发展,在定的负面清单、底线思维和监管红线下,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1分)
29.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传统金融体系资金支持结构有哪些弊端?互联网金融可以如何减轻这些弊端?
答:传统金融体系资金支持结构的弊端
(1)传统金融体系下的市场分割和二元结构特征。中国传统金融体系实际上被分割成两部分,以极低成本主要服务于那些具有资本密集特征的国有企业和大型民企的正规金融体系,以及以极高成本服务于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人的民间借贷市场。实际上传统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结构存在着从普通投资者(包括一般存款人)向资本密集型国企和大型民企进行利益输送和转移的机制。(2分)
(2)传统金融体系服务的高端化、精英化倾向。在投资端,一些高收益金融产品门槛居高不下,使得普通民众被排除在高附加值服务之外,限制了其财产性收入的提高;在融资端,大中型企业往往能得到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服务,而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却很难被有效满足。(2分)互联网金融资金支持结构的优势:
(1)互联网金融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并改变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吸收成本上升存贷利差收窄,迫使商业银行增加零售业务。(2分)
2)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属性。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金融民主化得以实现,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地获取相应的金融服务。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会明显增强,融资成本也明显下降。(2分)
(3)互联网金融具有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效应。互联网金融使得“人人享有平等投资权”成为现实。互联网金融在需求侧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类群体尤其是居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互联网金融有利于解决资金需求方尤其是弱势资金需求方的需求问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