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进步规范承接产业转移方案.doc
下载文档

ID:1678475

大小:20KB

页数:1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进步 规范 承接 产业 转移 方案
进步标准承接产业转移方案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本方案的实施和监督。各乡镇、开发园区、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评估督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对牵头负责的事项,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各部门考核目标管理,县领导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对各乡镇、开发园区、县直有关部门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演讲上报县委、县政府。 制定本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号)关于乡村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合发(2023)4号)精神。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结合县情实际,以规划为先导,以工程为抓手,以培育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力衔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跨入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 二、目标方法 三年见成效,依照“一年打根底。五年大开展〞战略方法,分阶段实施。 要确保开好局,一年打根底。202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好步。衔接产业转移宣传推介深入开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机制根本建立,引进资金和工程数明显高于上年,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开工建设。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6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10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170亿元。 推进体制机制、根底设施、市场体系和综合效劳水平与长三角、与市区有效对接,三年见成效。产业承载空间进一步拓展。产业承载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打造对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衔接平台,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到达43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8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274亿元。 体制机制、根底设施、产业关联度和综合效劳水平与长三角、与市区实现全面对接,五年大开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现代产业体系根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镇承载力和公共效劳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8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75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450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二五〞末的根底上再翻一番,2023年。全省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一)扩大对外开放合作。面向全球。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开展分工合作,推进与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区域的交流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不时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深与市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构建合作机制,实现与市区全面对接。加强与沿海先发地区乡村政府高层和商业协会的定期会商,协调落实重要合作事项。主动衔接XX县区产业转移,融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以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抓手,围绕县域产业开展方向,选准产业衔接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构建重大工程-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衔接模式,促进产业组团式衔接和集群式开展。充分利用高交会、投洽会、中博会、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徽商大会等各类投资贸易活动平台,加强与央企、外企和知名民企等各类企业的对接合作,吸引各类企业到县投资开展。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开展绿色化工及新材料、钢铁及钢材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家用电器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建筑业,大力开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展现代农业,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平安、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煤化、盐化、油化资源,重点开展五大产业集群。绿色化工及新资料产业集群。以中盐公司为主体。大力开展盐化工-煤化工一体化,打造绿色化工新园区;积极规划、建设以化工、钢铁废料为原料的新资料产业园。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力支持马钢(公司建设,形成以马钢为依托、以向家电、汽车等产业提供新资料为根底的多品种、多门类的钢材深加工基地。机械制造及汽配产业集群。积极衔接江汽等汽车骨干企业的配套生产,加快开展输变电设备、大型水泥专用设备等优势配套产业;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偏重汽车及工程机械、精密机械等产品及精密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市区企业共同形成机械制造及汽车产业共生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作为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守业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肉、蛋、奶、水产、杂粮、蔬菜等地方特色食品开展,形成10个以上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利用市家电产业基地优势,重点衔接开展家电关键配套产品,提升主机配套零部件外地化率;积极衔接家电整机生产企业,拓宽家电产品品种,与市区企业共同形成家用电器产业共生链。 建立硅产品工业园;衔接和开展省内奇瑞、江淮、星马等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件生产。加快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开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配件、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景坤新能源、中南光电等重点企业。 支持有资质的总承包企业申报对外经营签约权,做大做强建筑业。发挥我县建筑业激进优势。与省内外大承包商联营合作开展境外劳务输出;规划建设建筑产业园,筹建“建筑业总部大厦〞做大做强建筑业总部经济。 改造提升激进效劳业。加快推进安徽商贸物流开发区建设,大力开展第三产业。优先开展为制造业效劳的生产性效劳业。以商贸物流业为龙头,带动全县效劳业开展。发挥中心集镇在城乡效劳业体系中的节点功能作用,推进城镇效劳业和农村效劳业集聚开展;突出特色,加快建立以风景游、红色游、人文游和乡村游“四位一体〞县域旅游新模式。利用我县山场和森林资源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园。将我县历史文化与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开展蔬菜、瓜果、畜禽、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利用近郊的区位优势。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 (三)加快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东向开展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覆盖全县的高速信息网络。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提高雨水回收利用率。 (四)加快开发园区建设。完善提升现有开发园区功能。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高水平打造衔接产业转移平台。 开展区镇(村)区区合作,经济开发区。重点开展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及汽配、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拓展开展空间,增强开展后劲。循环经济示范园。突出开展以绿色化工及新材料、钢铁及钢材深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生物科技为主的新兴产业园区,培育特色,加快开展,努力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主动加强与周边乡镇合作,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安徽商贸物流开发区。以商贸物流业为核心,依托优越的公铁水运网络优势,建成立足面向全省、辐射中部各重点城市的商贸物流基地。东城新市镇。全面实施产城一体战略,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一体化XX县区。乡镇工业聚集区。重点开展污染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积极开展为大工业、大企业配套的零配件产品生产。 (五)加快推进乡村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对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升作为现代化大城市东部副中心的综合效劳功能。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和治安保证等社会公共效劳资源向乡村延伸,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建立以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证体系,逐步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开展效果。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衔接产业转移中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把好工程准入关、投资强度关和环境评价关。推进节能减排和企业技术改造,开展园区低碳经济试点,支持企业和园区开展循环经济,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园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污染;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人工湿地工程、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维护区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 (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性投融资公司设立创新奖励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和创造创造,不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八)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制定突破性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改进政府的管理和效劳,简化审批顺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合法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设立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开展基金。标准融资平台,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大力引进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效劳水平。积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努力保证衔接产业转移建设用地。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开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鼓励和效劳保障机制,扩大人才引进规模,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岗职工技能培训新模式。 四、工作要求 (一)科学开展。坚持产业衔接与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有序衔接各类企业及要素资源转移。坚持产业衔接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实现在衔接中创新,创新中开展。坚持产业衔接与区域分工合作相结合,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坚持产业衔接与可继续开展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环境维护,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开展。 (二)全面推进。采取扎实举措,以推进重点工作和实施重大工程为带动,全面建设产业衔接示范区。要编制好示范区产业开展、土地利用、环境维护、根底设施等重点专项规划和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总体规划。要确定产业开展重点和方向,集中资源和力量,推进重大根底设施、重要产业基地、重点区域建设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三)明确任务。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实施方案要在2023年4月底完成,报县发改委备案。县领导组办公室将选择可以分解的指标,分解下到达各开发园区和重点乡镇,作为落实工作任务和检查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 (四)用活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切实用好用活用足。加大对市已出台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开展、促进现代农业开展、促进效劳业开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等衔接产业转移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依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创新政策措施,探索建设示范区的新方法、新途径。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推进乡村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组。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决定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县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从相关单位确定专人联合办公,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开发园区和重点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二)加强统筹协调。密切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市直有关单位的沟通衔接。研究解决衔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快衔接产业转移。加强与沿海及周边城市、县份合作,部门之间、部门与园区、乡镇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引导和鼓励公众、企业参与,吸收全县各方面的意见和力量,推动加快开展。 (三)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县推进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决策布置上来。宣传部门要牵头制定示范区建设宣传方案,组织各新闻媒体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关心和支持示范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