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空间特性摘要当要求被试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时,左手对小数的反响较快,而右手对大数的反响较快,该现象被称为空间数字反响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大量研究证实了SNARC效应的存在,该效应说明人类对数字的加工受空间表征和空间注意的影响。该文系统地回忆了SNARC效应存在及其发生阶段的证据,比照了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最后尝试着从空间注意的角度挖掘数字和空间的本质联系。关键词心理数字线,SNARC效应,空间表征。分类号B8421引言——数字空间特性的发现数字的出现是基于人类对计算物体数目的需要,自从产生以来,数字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能表达出环境提供给人的精确讯息。人们不仅在计算物体数目时需要借助数字,传达空间和时间信息同样需要借助数字概念(比方房间的面积6米×5米,2022年9月22号星期四等)。直觉上看来,人们所进行的数字加工是一种脱离物体的纯数字符号加工,不需要空间信息的参与,但事实说明数字和空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数字加工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客体,而每一客体都有空间分布上的特性,这些抽象于物体之上的数字概念自然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另外,在学校教育中发现,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具备很好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视觉空间表象对他们的数学思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事实说明数字编码和空间信息加工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但长期以来这种关联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直到1880年Galton在Nature发表文章才明确提出数字具有空间特性。最近十多年,随着认知科学的开展和研究手段的改进,探讨数字加工的研究不断增多,数字和空间的关系也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2数字空间编码存在的证据2.1SNARC效应的发现Dehaene等(1990)让被试把逐个呈现的探测数字(取自1~99但不包括55)与参考数字55相比较,并要求其中的一半被试,当探测数字比55小时用左手按键反响,比55大时用右手按键反响,同时要求另一半被试做出相反的按键反响。结果前一半被试的反响速度明显快于后一半被试。这种现象引起了他们的兴趣[2]。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Dehaene等(1993)改变了实验条件,他们用数字奇偶判断取代了原来的大小判断任务,并且改为被试内设计[3]。结果他们再一次验证了先前的实验结果,左手对小数的反响快于对大数的反响,而右手对大数的反响快于对小数的反响。Dehaene等把这种数字和空间方位间的关联命名为空间数字反响编码联合效应(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