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认知
语言学
诗歌
隐喻
研究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诗歌隐喻研究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诗歌隐喻研究
:弗罗斯特说,“诗就是在翻译中所丧失的东西。〞这句话道出了诗歌翻译的艰难,成为诗歌不可译的代表,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歌在语言上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隐喻的修辞运用。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的隐喻研究,不再单纯纠结于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寻找连接点,而是以具象的事件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抽象的事件或经验,隐喻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怎样从认知角度来理解隐喻、赏析诗歌是本文的重点。
1.语言学下的隐喻开展
1.1 传统语言学下的隐喻研究
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有两个根本认识。一是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二是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隐喻是可有可无的,即如果说话人想要表达什么,他总可以找到不用隐喻、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如果他选择使用隐喻,那仅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但是,这些都仅仅是从修辞等方面对隐喻进行的研究,并未触及我们应怎样通过它来理解语言,即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语言。
1.2 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研究
随着人们认识的开展,很多学者开始从隐喻的认知价值以及隐喻作为在文学批评、心理学和语言学等角度上的认知现象来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这些成果归结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隐喻的普遍性。隐喻无处不在,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而诗歌隐喻只是在日常隐喻的根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挥,实际上还是一种对日常隐喻的运用。
二是隐喻的人之本质。隐喻不是简单的修辞格,而更确切地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
三是隐喻的系统性。一个隐喻概念会发生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而不同的隐喻概念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
2.认知语言学中诗歌的隐喻研究
2.1 研究现状
认知语言学对于隐喻本质的重新认识使不少人开始探索从认知角度认识隐喻,Lakoff和Turner就是其中的代表。Lakoff认为,那些被看作是经典的隐喻理论错在它们试图找到语言中控制隐喻使用的一般规律。隐喻语言的源头存在于思维中,在概念体系的组织结构。隐喻被认为是根本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将经验和外部世界概念化的根本图示。概念隐喻的哲学根底是经验主义,重视人类身体和感觉运动经验在认知和语言方面的作用。
在谈及诗歌隐喻时,Lakoff首先明确了根本隐喻和复杂隐喻的不同。前者是简单隐喻,直接由人类的体验获得,如:“多是上〞(MORE IS UP);而后者那么由许多根本隐喻组合构成,诗歌中的隐喻便属于这种。
从总体上看,研究者们对诗歌隐喻的研究的关注点主要表达在试图通过隐喻寻找作品中的意象图示或揭示某一作者的隐喻模式,或借助作品中所创造的隐喻来认识诗人所处时代的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不管是哪种,都为我们剖析作品、开掘诗作的隐喻体系提供了帮助。
2.2 诗歌中的隐喻分析
诗歌的内容、思想通过隐喻表达,二者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样的,而诗歌中的隐喻往往通过一定的意象来实现,即在诗歌中,不同的意象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相结合,使其具有隐喻的特征,从而与人们的认知和经验相结合,在头脑中产生与之相联系的概念或意义。这种概念或意义会因为人们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以弗罗斯特的诗为例。他的诗歌多以新英格兰乡村生活为背景来描写自然风光和田间劳作,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看似通俗却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带给读者视觉和心灵上的审美愉悦,而这些感受主要是通过诗歌中丰富的隐喻来实现的。他曾这样阐述诗歌与隐喻的关系:“诗简直就是由隐喻构成。每首诗在其本质上都是一个新的隐喻,不然就什么也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诗都是同一个古老的隐喻。〞隐喻的使用在丰富诗歌语言、帮助理解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对诗歌进行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例如,The Road Not Taken这首诗就是紧紧围岔口上的两条路展开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诗歌赏析是也应考虑面临选择时自身的心理变化。诗的开头呈现出这样的情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读到这儿的时候,读者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亲身体会,很容易把对路的选择与人生道路的选择相联系。在这里,岔路口上两条分开的“路〞就是诗的意象,是诗歌中的隐喻。隐喻的意义不能脱离诗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要把诗歌的内部要素加以整合、凸显主题——路的选择即人生方向的选择。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诗人左思右想,终于从两条路中选择了一条,但是另一条路也埋藏在金黄的落叶下,充满魅力。虽做出了选择,但决绝背后却充满了遗憾,这不正像现实中的面临人生选择的人们吗?每当面临选择,人们总是要权衡再三,从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契合点,但对放弃的一方又充满了不情愿。人生有得也必有失,有时候放弃是为了获得更好,既是无奈,又是一种豁达。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忆,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如今的不同。读到这里读者不得不联系诗人的人生旅程。人到中年,本是更加青睐平淡而稳定的生活,而诗人却仍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几经思想挣扎,终于抱定做一名诗人的决心,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此决定了如今的不同。感慨路的选择就像感慨人生的选择。回头看过,人生可能会有起伏,就像道路的选择需要权衡、道路的行走充满颠簸。
总之,诗中的“Two roads diverged〞是重要的意象,贯穿全诗始终,也为读者理解诗歌提供了突破口,它包含的一个隐喻就是“Life is a journey〞。当读者看到“journey〞一词时又会联想到什么呢?“生命是一种状态,状态是位置,变化时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目的是终点,到达目的的方法是路径,行动时运动〞。生命有目的、有路途,而不同的路途又有着不一样的景象、通向不同的终点,等待人们去选择。
3.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和隐喻具有同质性。隐喻是根本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将经验和外部世界概念化的根本图示,其哲学根底是经验主义,意象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对诗歌进行赏析时,抓住意象是根本,以意象为中心抓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隐喻是重点,通过认知经验把隐喻与经验相结合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