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
法学专业
视频
未成年人
犯罪
心理
影响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
摘 要:随着现代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视频媒体对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的影响正日益加深,而如何预防未成年受到视频媒体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现代社会的共同难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短视频媒体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对未成年人心理产生的危害以及其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之间形成的密切联系和影响,从而帮助实现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短视频;未成年犯罪;犯罪心理;犯罪预防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online media, the influence of video media on minors in modern society is deepening, and how to prevent minors from being adversely affected by video media is also a common problem in modern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ort video media in China, further analyzes its harm to the psychological of minors and its clos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with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of minors, thus help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fundamental prevention of minors crime.
Keywords: short video; juvenile delinquency; criminal psychology; crime prevention
目录
一、 绪论 2
1、研究背景 2
2、理论和应用方面意义: 3
二、 短视频概述 4
1.短视频的定义 4
2. 短视频的特点 4
三、 我国未成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5
四、短视频媒体的危害及对未成年形成的不良影响 6
(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危害 6
1.内容的庸俗化、娱乐化导致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 6
2.边缘群体、弱势群体沦为娱乐的对象 6
3. 容易引导受众进行高风险行为的模仿 7
(二)短视频媒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态运行逻辑 7
1、极易导致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畸形发展 7
2、 心理状况的畸形发展极易造成未成年人人格缺陷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9
五、预防短视频媒体对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措施 9
(一) 借鉴国外对社交媒体监管制度 9
(二) 我国司法保护措施 9
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立法体系 9
2、 加强执法监督,净化网络环境 10
(三) 社会保障措施 10
1、 政府部门监管短视频平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10
2、 学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11
(四) 家庭保障措施 12
1、 引导未成年心理发育,正确善用短视频平台 12
一、 绪论
1、研究背景
如今,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短视频在青少年生活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视频媒体的内容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美国学者雷夫克威茨在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后发现,在小学三年级时喜欢暴力视频的儿童其10年后的行为也于暴力倾向。英国心理学家对大概1500左右的12-15岁的未成年研究也表明,在那些喜欢看暴力色情节目的少年中,约有47%有不良举止或犯罪行为。美国作为社交网络工具的发源地,研究各种措施短视频,直播平台管理,其中不乏卓有成效的方法,奥巴马在任期间,美国国土安全部设立“社交网络监控中心”,都开始招聘大量人工审查人员专门监控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信息;2015年签署《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案》,扩大监管范围。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研究也表明任何人包括未成年都是潜在犯罪人,个人和社会的联系可以阻止个人进行违反社会准则的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当这种联系薄弱时,个人就会无约束地随意进行犯罪行为,未成年犯罪就是这种关系薄弱的结果,国内已经有学者进行了未成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在刘邦惠老师的《犯罪心理学》中,研究了影响犯罪心理的各种内外在因素,也具体分析了这些因素是怎么导致犯罪个体形成犯罪心理进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并且,之后的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中更加深入的分析了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比如内外化机制,四阶段论等。虽然这些著作中都有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但还是不够充分的。即使2017年6月1日正式开始新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也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重点改进方向之一,只是说明了立法水平的进步,但对于是视频社交媒体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没有专门针对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影响的研究和可实施性措施,未真正从源头解决未成年可能在网络视频中接触内容。
尽管未成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关注,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细致,尤其是对于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方面更是处于空白阶段,因此,研究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加强未成年人的正常心理健康的建设,对于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理论和应用方面意义:
1、理论意义
其一,刑事法学领域:鉴于目前的刑事法律研究方面尚未对社交平台短视频媒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展开研究,因此本文以分析新视频媒体为视角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其二,政治学领域: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学意义,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外界不良的干扰往往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的正常心理健康的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政治学意义。
2、应用意义
现在是网络时代的主流,社交媒体在近年发展迅猛。直到现在,短视频社区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记录、直播、分享生活,成为人们甚至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网络监管不足下,注定了视频提供者会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反复试探,提供恶俗、色情,暴力,重口等内容的视频来吸引眼球。但由于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尚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影响和辨别能力薄弱,导致其沉迷于充斥不良内容的短视频中无法自拔,将其本应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被分散开来,在无限刷屏状态下被消耗殆尽,娱乐至上、享乐主义这种消极状态成为未成年人的主流心态,而丧失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此外,盲目跟风模仿这类不良行为更可能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断送大好前途,甚至走向犯罪。因此,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就需要对短视频平台制约,从而达到预防未成年犯罪的作用。
然而,尽管未成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关注,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细致,尤其是对于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方面更是处于空白阶段。因而研究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影响,加强未成年人的正常心理健康的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 短视频概述
1.短视频的定义
短视频又可称为短片视频,一般指的是在新媒体平台上,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给受众,供人们观看,内容主要以搞笑、新闻、唱歌、创意等为主,从而帮助人们达到娱乐消遣目的的视频短片,其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
2. 短视频的特点
①制作简单,传播方便快捷。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不同于长视频那般复杂,它更加简便通俗,且创作门槛低。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秒拍、美拍等视频软件,大大简化了视频制作成本,极具实用性及工具性的开发,也更易激发用户的创造性。 ②碎片化传播模式,受众接受度高。短视频的长度一般都不超过五分钟,极其方便用户利用零碎时间观看,既丰富了大众生活,也满足了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三、 我国未成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一) 犯罪年龄较低。如今网络技术日益发达,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和快捷,这也使得他们受到不良思想影响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以至于未成年人很容易在更小的年纪就受到不良思想的蛊惑从而走上歧途。据资料显示,现如今未成年人在17岁左右就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例子越来越多,相比于上世纪的犯罪情况,这个犯罪年龄至少前进了2到3岁,且14-16岁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未成年犯罪愈发年轻化。
(二) 侵财犯罪占主导地位。当前,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侵犯财产类的犯罪类型占据加大比例。其中,尤以盗窃、抢劫、抢夺侵犯财产为典型。然而,与成年人侵财类犯罪不同,在未成年犯罪中,这些侵财类犯罪却并不以财富的原始积累为动机。
(三) 暴力犯罪突出。最近这些年以来,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难看出性质严重的案件在不断增加。如伤害、抢劫甚至暴力杀人等。表现出暴力犯罪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之大。且犯罪手段极其残暴。
(四) 犯罪手段倾向于帮派。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一切都处于发展阶段,都不够成熟,独立性不强,更喜欢参加团体活动,而如果其团体里有不良行为的人,则很容易受其影响,共同犯罪。这些人在犯罪的时候,往往互相鼓励,在犯罪过程中的危害程度也会逐渐升级。
(五) 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趋向多样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成员建设的多元化趋势方面,主要组成部分有闲置的青年、学生、农村“留守”的青年,乞讨的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些未成年人因为缺少社会的关爱而犯罪的事实不 在少数,从而导致学校和社会广大群体的高度警惕。
(六)犯罪模式从简单轻松到成人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个别的扒窃偷摸向蒙面抢劫、绑架敲诈等更为严重的行为发展,而且在作案前都是有预谋、有组织、有分工的详细作案计 划,作案之后面对警察的追捕有相应的对策,反侦查手段十分娴熟。其中成人化主要表现在,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此外犯罪 后果严重的恶性极端案件时有发生。而智能化指的是:一是其作 案使用工具已经越发的先进,如:电脑、无人机等高科技工具。而 且越来越多是高科技犯罪,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已经进入网络诈 骗、高利贷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二是现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 升,未成年人犯罪的反侦查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案前会精心设 计,案后会处理作案现场,销毁证据,因而越来越成人化、智能化。
四、短视频媒体的危害及对未成年形成的不良影响
(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危害
1.内容的庸俗化、娱乐化导致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
短视频成为内容创业的风口,但很多平台上出现了掐头去尾、未经许可随意下载或转发短视频的侵权现象。而除了著作权方面的侵权盗版外,大量的短视频在内容素材中也存在违法行为。比如部分短视频内容利用观众猎奇窥探心理,采用偷拍等方式将他人隐私作为“卖点”,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是一种性质恶劣的侵权行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指出:“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这类低俗内容的传播迎合了一些用户追求的感官冲击,其庞大的点击量和粉丝群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参与奇观和窥探他人隐私的永无休止的欲望,满足了其具有的人类根深蒂固的窥淫癖和自恋情结。
2.边缘群体、弱势群体沦为娱乐的对象
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每当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总会有一部分社会成员因为不适应变化而被甩入边缘地带,在新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中被弱势化而变为弱势群 体。在社会转型期,潜在的社会冲突在弱势群体身上时有发生,这使弱势群体及其活动必然成为大众传媒的追逐对象和重要的新闻资源。对弱势群体的消费狂欢也成为短视频增加吸引力的手段,如戏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