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
问题
思考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思考
x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生态资源和劳务输出型县,也是一个经济欠兴旺山区农业县。近年来,xx县从实际出发,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开展〞的思路,大胆探索,加大创新力度,夯实基层根底,积极发挥和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生态旅游县〞开展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许多基层党建工作得到省市的肯定,走在全市的前列。但面对市场经济“四个多样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考验、新挑战。本文从xx的实际出发,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两弱一重〞问题比较突出,对核心作用发挥提出了挑战。一是自身调控能力弱化。村级集体经济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年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下的“空壳村〞的数量还相当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缺乏。群众是最讲究实惠的,只有谁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群众就信服谁,就听谁的话。而由于农村自身经济实力的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用经济手段不现实,用行政手段又行不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调控力和号召力。二是驾驭经济能力弱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开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农村党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观念普遍陈旧,思想过于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带头致富和带着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甚至落后于普通的群众。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开展的新形势,不少农村党员想问题、做事情还习惯于方案经济的老一套,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对日益开展的市场经济和剧烈的市场竞争,无从着手,茫然无措,导致不能很好地引领农村和农民积极投身市场经济的主战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开展。据调查,我县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还有相当一局部党员处于“温饱〞状态,少数党员属于“扶贫〞对象。三是村级财务负债严重。据2023年底统计,全县33个乡镇,有30个乡镇是经济欠兴旺乡镇。全县384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固定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318个,占总数的82.8%,1万元以上的66个,其中2023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个。而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86万元,当年支出1737万元,负债金额到达1151万元。
(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两化一乏〞问题比较突出,对整体素质提出了挑战。一是“年龄老化〞问题突出。由于优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难以及时补充进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开展,原有的党员队伍日趋老化。全县建制村党2023646名,60岁以上党员420236名,占党员总数的38.3%。全县384个农村党支部中,60岁以上党员占1/3的支部42个,占总支部11%,其中60岁以上党员占1/2的支部11个,占总支部3%;1/3的支部31个,占8%。二是“能力弱化〞问题突出。全县384个行政村的2023646名党员,初中及以下党员9212名,占党员总数的86.5%,这足以说明农村党员能力弱化问题十分严重。虽然这几年,xx县加大力度做好党员开展工作,改善党员结构,但一些行政村仍存在优秀青年党员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难在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能力弱化的问题。三是“源头匮乏〞问题突出。全县37多万人有近2023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全县行政村常住人口不到50人的行政村有20多个。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能人〞大量外出,留在农村的是“38·61·99〞部队,这给农村党员开展、后备干部培养带来了一定难度。况且一些支部书记用老眼光、老标准、老观念去衡量人,对培养优秀青年入党不放心,怕开展好苗子,抢了自己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入党。
(三)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两期一缺〞问题比较突出,对开展新村工作提出了挑战。从2022年开始,xx县针对行政村规模相对较小、农村人才难选拔、村级集体经济难壮大、公益事业难兴办等问题,按照“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行政村调整合并力度,全县行政村从原来的549个村调整为384个村,调整率为29.5%。通过撤并,精简了村干部职数,降低了行政运行本钱,减轻了村级经济负担,提高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村干部的“磨合期〞。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各位村干部之间的文化、年龄、性格等还不熟悉,他们在开展工作中还需要一个磨合、沟通和了解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新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和新村工作的开展。二是干群思想的“波动期〞。在农村干部层面存在的三种思想:“利益受损〞思想。一些村干部就业门路不宽,缺乏开展经济的本领,把谋取误工报酬作为当干部的主要目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于是竭力反对新村的各项工作。“官位不保〞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的职数大大减少,局部农村干部被“裁减〞,出现充裕农村干部,由于他们失去了“位子〞、失去了“面子〞,竭力阻碍新村工作。“畏难求稳〞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行政村的规模扩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效劳工作面广了,量也大了,难度更大了,特别是根底设施建设方面,对资金的来源、工程的落实等问题会无从着手,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开展新村工作。在农村群众层面中的三种思想。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村民无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好处,认为自己的村被别人“吃〞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有失面子,心理上难以接受,特别是小村并大村,反对情绪非常剧烈。心理上怨干部。认为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不能与上级处理好关系,造成村被“吞并〞,人为地造成村与村隔膜,造成不能很好地配合新村干部开展工作。观念上难转变。有些村民,对长久形成的宗族、血缘、地域等人文情结和村落文化难以割舍,不愿一下子放弃原有的管理背景甚至留传至今的村名,对新村名一时还难以接受。三是新村资金工程紧缺。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效劳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庄规划建设、农田根底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对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归还十分关注。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也会被“合并〞,对集体资产会不会被平分,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
(四)村级组织运转“两难一愁〞问题比较突出,对调动农村干部积极性提出了挑战。一是村级组织运转难。税改后,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对薄弱村来说,这些收入微乎其乎,每年上级下拨的每村5千元经费缺乏敷用,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如黄寮乡黄山村2023年征订报刊2023种类,金额达1464.9元;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事业挪用运转经费现象比较突出,如以运转经费补助村级自来水维修、机耕路维修、办公场所维修费用等。据调查,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以大峃镇周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2389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至20万元以下的村(以珊溪镇街头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15913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以黄坦镇云峰村为例),需支出9800元。同时,村规模越大、人口越多,支出费用就越高。由于区位辐射功能较弱,县财政比较困难,收入来源渠道比较窄,收入不稳定,而上级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支持力度有限,导致村级组织不能正常运转,更谈不上保证社会效劳性、公益性事业支出。二是报酬待遇落实难。由于资金缺口,落实村干部报酬覆盖面不广、种类单一、标准偏低。2023年度xx县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为村两委正职干部,没能落实村两委其他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的报酬补助问题,也没能落实村干部综合养老保险待遇。同时,村两委主要干部平均报酬1200元左右,2022元以上的仅57人,与上级“村两委主要干部误工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精神相差较远(xx县202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84元)。如2023年,xx县方案继续给予现有768名村两委主要干部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待遇,共需经费244.53万元;方案把补助范围扩大到除村两委正职干部以外的其他优秀村干部,预计需经费20236.75万元;方案给予担任过村级组织正职职务2023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落实待遇政策,预计需经费20230万元;三项合计,共需经费451.28万元,但由于县乡财政紧张,缺口大,难以实施。三是自我解决能力差。xx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兴旺山区县,受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根底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难度很大,探索自行解决村干部误工报酬和村级运转经费的措施不多。
二、原因分析
一是时代开展和进步呈现了思想的多样性,削弱了党员干部思想感召力。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对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加快改革中实现全面繁荣和快速开展。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作为山区型和劳务输出型的经济欠发XX县区,根本无力满足和解决。
二是青壮年的大量外出,特别是党员的外出,削弱了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统计,全县有近四分之一劳动力党员外出流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外出流动党员到达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如峃口乡203名农村党员外出93名,黄寮乡20233名农村党员外出32名,百丈际富洋村60名党员外出21名,二源乡呈岭村16名党员外出2023名,等等。党员大量外出,极大影响了这些党组织的正常活动。同时农村党员整体状况相比,外出流动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相对较好,从而在家党员相对弱化。从年龄看,2023名流动党员中60岁以下的1759名,占总数的87.8%,比同年龄段农村党员占总数比例的61.1%高出近27个百分点,并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从学历看,流动党员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02人(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12人),占总数20.1%,比全县高中以上文化农村党员所占比例的13.2%高出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青壮年党员大量外出,村级干部队伍面临无人可选的为难局面。在2023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尽管大胆提拔使用中青年干部,但全县仍有60岁以上党支部委员162名(占13.7%),其中党支部书记32名(占8.4%)。
三是经济总体薄弱,削弱了各项建设事业开展的前进动力。xx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兴旺山区县,受到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根底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难以开展工商业,造成经济总量少。而山区最紧缺的是经济支持,由于没有“源头活水〞,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底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各项事业开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但苦于总体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望而兴叹,成了制约各项事业开展的“瓶颈〞。同时,人才外流现象十分突出,也是制约各项事业开展的另一大主要因素。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开展能力,增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调控力。
1、要加强班子建设,增强调控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团结带着农民群众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是党做好农村全部工作的根底。而村两委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突出抓好党支部班子的配备,特别要选准选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有文化、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支部书记。按照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