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农村
劳务
开发
调查
思考
某县农村劳务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开展,各级各部门把重视“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城乡稳定、促进XX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重要措施。为此,XX省XX县劳务开发办就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
一、XX县农村劳务开发的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牢固树立“欲富民,必先减少农民〞这一轴心,用抓工业的思路抓“三农〞,把劳务开发作为产业来抓,创新农村劳务开发机制,积极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开展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劳务开发步伐。据调查统计,2022年,全县23.11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就地转移二、三产业的有3万人,占总数的13.0%,县外劳务输出7.8万人,占总数的33.8%。全县实现劳务总收入6.4亿元,拉到农民人均增收161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5%,比去年增长14.7%,走出了一条劳务开发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新路子。目前,我县劳务农村劳动力培训总量、就业结构、文化程度等方面呈现以下良好的开展趋势:
(一)培训总量不断增加。
一是农业科技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合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科教培训工程〞、“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开设了农学、农机、畜牧兽医、果树、蔬菜等培训专业,今年培训农民1.3万人以上,现已培训1.12万人;二是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扩充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共审批机电技能培训中心、东华技校、第二职业技校等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7家,开设了农机驾驶、车工、钳工、机电、服装“cad〞设计等专业,今年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2730人,现已培训1964人,其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有750余人;三是引导性培训。鼓励农民外出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外出求职根本常识培训,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平安常识、公民道德标准等知识培训,确保每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能获得必要的根底知识,增强其外出求职信心,大胆出门闯天下,现已培训近5000人。
(二)劳务输出的地域不断扩大。
外出务工、经商的地域从过去以广东为主向全国各地拓展。目前,我县劳务输出在广东的约3.6万人,集中在深圳、珠海、东莞、广州、汕头、惠州、XX县区等地;本省约3万人,主要集中在厦门、晋江、泉州、漳州三角地区约占70%,福州、莆田、南平、三明地区约占30%;其他省市约1.2万人。我县现有建筑企业70多家,其中有资质等级的企业42家,建筑从业人数约5.1万人,有职称工程技术人员1450人。我县建筑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深圳、广州、惠州,如深圳著名的“锦绣中华〞景区其供水工程就是XX人承建的。随着西部开发热潮的到来,我县局部建筑企业逐步移师西部的陕西、贵州、四川等地。
(三)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从文化程度看,据初步统计,目前劳务输出人员中,高中(含高中、中专、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外出人员约1.7万人,占外出劳动力数的21.8%,比2022年增长14.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2%,约6.1万人。从参与管理意识看,在外打工人员中,有一局部已在企业中担任管理人员、中层干部等。
(四)从事的行业朝多样化开展。
从以往单纯的建筑行业逐步向电子、矿产、商饮、服装制造、机械加工等多行业开展。过去我县外出人员近90%的从事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近60%的外出人员仍旧从事建筑业,约22%的人员在外资企业或个私企业工作,约18%的人员从事商饮等第三产业。
(五)劳务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我县著名的“建筑之乡──才溪镇,并依托“才溪建筑〞这一特色招牌,加大建筑行业的技能培训,一批批外出务工者依靠这一特色走上了致富路,该镇现有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270人,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48人,形成了新“九军十八师〞的喜人现象。官庄乡通过开展装饰装璜的技能培训,靠“一个能人帮一帮,一帮能人带全乡〞的乘积效应,在XX市后厝创业形成“官庄装璜装饰一条街〞,从业人员有3000多人,成为我县外出就业的新典范。稔田镇也不断利用各自优势,积累经验,发挥技术专长,常年在福州从事及配件销售,目前开设及配件销售2023多家。
二、劳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缺乏
一是就业观念跟不上。农村劳动力中存在“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不愿意干〞等问题。农民们不愿出去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懒字作怪;不敢出去是怕上当受骗,特别是受到过黑中介、传销等欺骗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外出劳工的积极性;不会出去是没有掌握必要的技能,而“体力型〞劳动力的需求量逐步减少,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种;不愿意干是期望值过高,对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苦难脏累险工种,如城市环卫工、护工、搬运工等工种感到不满意。
二是劳动力素质偏低。全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9.1%,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1.5%。农村充裕劳动力普遍存在非农劳动技能不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成为制约农民脱离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瓶颈。
三是现行体制和政策存在障碍。现行户籍、计生、土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许多制度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无法取得与当地市民平等竞争的权利和平等待遇。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一直是阻碍农民进城的障碍,人为造成许多农民在城镇已有固定职业和住所,却难以在城镇真正安家落户、溶入城市生活,致使相当局部的劳动者在城镇干几年后又回流到农村;现行方案生育工作手段落后,育龄妇女外出打工每隔半年至少需回原居住地接受一次查环查孕,这既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又使一些人因此而丧失了工作岗位,制约了劳动力外出;当前带有福利性质的土地制度及其有偿流转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民不愿意彻底放弃土地,以致成为城乡两栖、流动就业的兼职农民;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大的情况下,土地已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唯一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不解决,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强烈依存必然存在,从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此外,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在子女就学、工种选择等方面都受到一些歧视性政策的限制。
四是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全。由于全县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导致不少群众盲目出门,走了很多弯路。由于中介组织偏少,且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劳动力流转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为农民外出务工效劳的信息反响、中介效劳和跟踪管理工作都很薄弱,在目前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自发性,根本上是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转移渠道和形式,带有个人的、分散的特征,真正由中介组织介绍出去的很少,全县输出劳力中有组织输出的仅占全县输出劳动力总数的8.5%。
三、加快劳务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时机。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开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必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研究制定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和社会各方面投资建设小城镇的政策,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在开展小城镇问题上,既要积极推进,又要防止盲目性。有三点必须明确:一是小城镇的开展是一个经济、社会开展的自然过程,政府的责任是制定政策,扶持引导,而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推动;二是要有总体规划,全县22个乡镇,都铺摊子开展小城镇,既不经济,也难有所作为,应在现有重点建制镇的根底上规划建设;三是小城镇开展,最关键的还是要繁荣经济,没有经济的增长,小城镇的作用就很难发挥。把开展小城镇与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乡镇企业、开展农村第三产业、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小城镇经济根底。加快开展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新兴行业和效劳业,鼓励农村劳动力投身社区效劳业,从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搬运、家政、托老、助残等社区效劳,提高中小城镇吸纳就业的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规模效益。
(二)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以资源利用最优化原那么为指导,按照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拓展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时机,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以村、镇为单位或以产品为纽带,在自主、自愿原那么下开展自己的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等较为完整的组织模式,带动相关产业群的开展,将产业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时机。二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开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开展生猪、奶牛、烤烟、杭梅、反季节蔬菜、花卉、食用菌等劳动密集型特色优势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庄园经济。引导农民开展“果-沼-牧〞、“果-沼-鱼〞等形式的生态庄园经济,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四是继续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使乡镇企业调优、调强、调大、调活,实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产品更新的目标,为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门路。五是大力开展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增强其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劳动者的竞争能力。加快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农村充裕劳动力的培训。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增强劳务输出的竞争力。一要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按照“村发动、乡镇组织、县培训〞的原那么,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培训事业,加强对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根底上,对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二要整合资源、多方协作。建立“农、科、教〞统筹机制,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乡镇政府等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效劳机构和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充裕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保障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开展。三要培训就业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充裕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转移能力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在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的根底上,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要求,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坚持按需培训,注重培训实效。同时,要搞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前的根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保证受训学员输得出、输得快、输得好、输得久。
(四)开辟劳务市场领域,多管齐下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要发挥区域协作、山海协作通道的作用。积极主动与沿海经济兴旺地区政府、职能部门、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协调和联系,与厦门、漳州、广东等地区和大城市建立跨区劳务协作机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开展定点、定向输出,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努力开拓境外劳务市场,促进国际劳务输出。随着我国参加世贸组织和兴旺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我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