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单季晚稻栽培工作总结.docx
下载文档

ID:1666820

大小:15.2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单季 晚稻 栽培 工作总结
单季晚稻栽培工作总结 今年我区单季晚稻获得丰收,水稻种植户的收益也有所增加,这是各级领导对粮食生产重视的表达,也是今年我区全面开展水稻丰产高产创立活动和科技入户工程带来的科技增产的结果。 一、面积产量概况 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为298278.5亩,比去年297111亩增1167.5亩,增幅为0.4%,实收总产166913.9吨,比去年163646.1吨,增3267.8吨,增幅为2%,平均亩产559.6公斤,比去年550.8增8.8公斤,增幅为1.6%,其中单季晚稻面积为286034.5亩,平均亩产561公斤,比去年551.8公斤增9.2公斤,增幅为1.7%。 分析今年单季晚稻的产量结构,与去年相比,表现为“三增二减〞。 “三增〞。即每亩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增。 今年平均每亩有效穗25.28万,结实率92.4%,实测千粒重25.7克,分别比去年增1.3万、2.1个百分点和1.4克。 “二减〞:即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减 今年平均每穗总粒数为20233.8粒,实粒数95.9粒,分别比去年减8.7粒和5.7粒。 以上穗粒结构说明,今年增产的主要因子是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说明我区根据今年水稻苗数较足,主攻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栽培技术。措施是正确的。 二、单季晚稻高产的成功经验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根据往年栽培技术要求和水稻种植户实际操作脱节的矛盾,今年各级领导早作决策,采取各种措施来切实保证水稻各项栽培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以点带面,加强示范作用 今年,我区通过科技示范和高产创立活动,有力推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据统计汇总,全区共有水稻科技示范户158户,面积为38644.5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13%,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496户,面积到达68456.8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23%,高产竞赛丰产方面积2120236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7.1%,辐射面积58975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19.8%,在科技入户和高产创立活动中,科技入户指导员和各级科技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指导小组的高产集成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了160屡次集中或分散的田间技能培训,受训人次到达2650多人,同时还邀请市、区两级资深专家讲座12次,参加培训的科技示范户及丰产方负责人人数达195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很好地取得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成效,据统计科技示范户平均每产为625公斤,丰产方亩产636公斤,两者平均亩产629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559.6公斤增产69.4公斤,增幅为12.4%。充分表达了科技增产优势,也带动了周边水稻种植户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②实行种子、农药配送效劳 种子的统一配送,确保了我区主推高产优质品种的顺利推广,同时也有利于控制播量,减少根本苗,从而顺利实施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要求,而农药的配送,那么有利于技术部门防治意见的贯彻落实,提高防治的适时性和质量,种子、农药的配送效劳,为今年水稻高产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③建立专业效劳队,加强为农效劳 今年,我区以村为单位,共成立专业效劳队388个,区镇两级科技部门在水稻各生育关键阶段,对专业效劳队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使效劳队成员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而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 ④加强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种田知识 今年我区在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的同时,以发放告知书的形式,向广阔种植户免费发送水稻栽培技术教材,单季稻栽培技术意见,阶段管理意见、病虫草防治意见、苗情简报等技术资料15000多份,另外,我们还通过报、东方城乡报、“农技在线〞和“农技工作信息〞等媒体信平台,广泛宣传科学种田知识,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广阔种植户的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种植户的综合素质。 2、技术集成,落实到位 ①全面推广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据统计汇总,今年我区主推品种秀水128为13772023亩,秀水123为2023202358,秀水2023为17262亩,再加上寒优湘晴、秋优金丰等,全区高产优质品种的覆盖率到达了99.8%。 ②推广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按照高产栽培技术要求,坚持以“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水稻群体调控技术的思想,采取降低根本苗,控制顶峰苗,提高成穗率,稳定适宜穗数,主攻大穗等技术措施,协调个体和群体的稳健生长,提高水稻单产。 ③根据水稻需肥规律、针对品种特性,进一步优化氮、磷、钾结构,据统计汇总,今年全区共推广精品有机肥15700吨,bb肥2700吨,在具体施用阶段和数量上,要求以分蘖肥为主,适当加大穗肥比例,从今年实际使用情况看,分蘖肥为9.6公斤纯n,长粗肥3.5公斤,穗肥4.6公斤纯n,除今年前期由于水稻长势偏弱,长粗肥施用偏多外,总体上表达了农技部门提出的施肥要求。 ④水浆管理得当 根据往年水稻生产在水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今年集中力量,主要抓了三个重点,一是早搁田,早控苗,特别强调了要在穗数苗80%时,抓紧时机,开始搁田,到达控苗壮杆,提高成穗率的目的。二是在水稻减数分裂期,(即在8月20日左右)建立水层,确保此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三是后期田间保持湿润,不能断水过早。要求在成熟前7天方可断水,以确保增氮促根,提高根系活力延长上部三叶功能期,有利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千粒重。从实际落实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⑤病虫防治措施得当,防止了病虫危害 今年在褐飞虱、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建立了植保预防机制,控制了病虫危害,具体来说,一是政府重视,宣传到位,二是准确预测预报,为防治提供依据,三是化防策略得当,措施到位,四是农药配送到户,确保防治质量,五是植保受到种粮农户的关切。 三、农业气候条件对单季晚稻生长的影响 今年单季晚稻生产过程中,前期雨水偏多,对出苗、分蘖十分不利,中后期雨水调匀,温光资源较为适宜,有利于单季晚稻的生长,收获期多雨天气,影响了水稻的正常收割。 1、秧苗期(5/21-6/20),此阶段降水量特多,到达395.3mm,雨日到达18天,日照偏少,对单季晚稻的出苗、发棵十分不利,致使个体生长偏弱。 2、分蘖长粗期(6/21-7/31),据气象资料汇总,此阶段平均气温28.1℃,日照384.7小时,雨量1796mm,分别比去年同期减1.3℃和增91.5小时、33.8mm,特别是“小署〞节后,以晴好天气为主,水稻的光合作用十分旺盛,制造出更的有机物向植株各田管输送,营养生长良好,从“小署〞节至“大署〞节分蘖迅速,平均日增苗到达1.8万,而去年同时仅为0.7万左右,给今年的控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长穗期(8/1-9/2023),此阶段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及每粒窜积的关键阶段,从这一阶段的气候条件来看,对单季晚稻的生长还是较为有利的,据气象资料汇总,日平均气温27.4℃,日照300.5小时,雨量225mm,与去年同期相比,减0.4℃, 9.6小时和增20234.2mm,应该说其温光资源,对基部缩短及搁田促根还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水稻光合积累、促进枝梗分化,增大穗型。 4、结实期(9/11-2023/31),总体来说,此阶段气候条件对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十分有利,但收获期连续降水过程影响了水稻的正常收割,也给后茬播种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 三、存在问题 从今年水稻生产情况来看,一是播种偏迟的问题较为突出,为单季晚稻获得高产带来极大的隐患,二是存在一些搁田不及时,肥料施用不合理,浸种不按要求,及顶峰苗仍偏多等一些问题,我们要以此为抓手,在明年的水稻生产中早作安排,集中力量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努力解决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水稻生产更稳健,争取更高的产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