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x
下载文档

ID:1662456

大小:34.07KB

页数:2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二 规划 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说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开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开展新局面。 第一章开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开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开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开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到达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到达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开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开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开展活力不断显现。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开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发奋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开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开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剧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平安、粮食平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开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开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根底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开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开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根底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开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开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开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开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根底。 以科学开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开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开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开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开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开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开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开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根底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开展效劳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开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开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开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开展优先位置,加快开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决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开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根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开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开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决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开展机遇。 第三章主要目标 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开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根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根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根底进一步稳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取得突破,效劳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开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稳固率到达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到达2.2%,每万人口创造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到达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到达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根本养老保险人数到达3.57亿人,城乡三项根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根本公共效劳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开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第四章政策导向 实现经济社会开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开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开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标准国有企业投资行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开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农业农村开展根底,加快现代农业开展步伐。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开展。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开展。实施区域开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开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开展的协调性。 健全节能减排鼓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