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小学
劳动教育
理论研究
启示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启示
【摘 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景下,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理论根底薄弱这一突出问题,积极加强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根底的研究,这对于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内涵进行界定并对其理论根底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线进行系统梳理,罗列马克思、恩格斯、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思想家的劳动教育理论,从中吸取精髓,并阐述其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劳动教育 启示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学生特指年龄在6岁至18岁之间的少年儿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智那么国智,少年富那么国富,少年强那么国强,少年进步那么国进步。〞因此,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关系到国家兴旺兴旺与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于是就二者的结合问题,他提出从教育的角度看,要使学生个性和谐开展,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局部。他同时指出缺乏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劳动,所以教育与劳动不可分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都应当深深体验这种崇高的情感。〞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它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根底,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明幸福的根底。〞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内涵的界定
辞海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将其定义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对于劳动教育内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能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和智力品格。〞陈鹤琴在幼儿教育的新动向一文中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知识技能为教育内容的活动。〞
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对劳动教育界定的分析,结合中小学年龄特点,本文尝试将中小学劳动教育界定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教育者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让受教育者(特指中小学学生)通过参加符合其身心开展特点的劳动,对其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获得劳动意识和养成劳动习惯为特征的教育。
三、劳动教育的代表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都屡次从不同角度为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恩格斯为劳动教育理论奠定根底
14世纪中叶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卢梭把劳动看作是每个人的社会义务,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独立自主的人的手段),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等都提出过劳动教育这一观念,这些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的思考的重要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结合社会化大生产开展的实际根底上,对早期劳动教育理论进行批判性地继承,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从空想变为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为劳动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根底。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根底。〞马克思指出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的迅猛开展,想把生产劳动水平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所要求的水平的唯一途径是进行劳动教育。他还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可以让年轻人较快地熟悉整个生产系统的关键环节,使他们能依据自身喜好或者是社会需要,从一个生产岗位到另一个生产岗位工作。因此,劳动教育的进行,能够防止现代社会分工对个人全面开展所造成的片面性问题凸显。由此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开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30—535
(二)马卡连柯对劳动教育理论的奉献
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第六讲劳动教育中指出:“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的教育,那是不能想象的。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根底,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明幸福的根底。〞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辅相成,教育离不开劳动,劳动也离不开教育。离开了劳动的教育是空洞的,离开了教育的劳动是盲目的。劳动教育与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科技教育相结合,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换言之,劳动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劳动教育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他还认为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是一个大的集体,在集体中进行劳动教育是建立良好集体的根底。儿童的劳动教育要注重劳动观点的教育、劳动态度的教育以及劳动习惯的教育。与此同时,马卡连柯提出家庭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最好的辅助手段。
(三)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教育理论的奉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该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还表现在精神上。从自然对人的角度而言,劳动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财富,使生活更加富裕,满足生活所需物质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精神需求,提高精神境界,使身心愉悦。从人对自然的劳动作用而言,劳动有利于人更好地奉献社会、效劳社会、美化社会。他还说,真正的教育是离不开劳动的,即劳动教育是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强调劳动教育的普遍性与长期性,主张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体力劳动夯实劳动教育根底,脑力劳动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除此之外,他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开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