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的着力点.docx
下载文档

ID:1657984

大小:24.16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确保 就业 形势 稳定 着力点
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的着力点 张宏伟 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就业是经济开展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在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经济运行面临一些难以预料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稳就业已经成为一项极端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稳固就业根底、兜牢底线任务,是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的关键切入点和主要着力点。 一、江苏省年内就业运行的根本情况 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经济社会开展造成了较大冲击,投资、消费、出口等领域均受到涉及,给就业平稳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原有的周期性、摩擦性、结构性等就业和失业问题交织并存,新增就业放缓、企业用工减少、失业人员增多等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就业增量缺乏。2022年1—5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71万人,同比减少12.98万人、下降20.07%;其中5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同比减少3.87万人、下降27.65%。从区域看,苏南、苏中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降31.04%、22.47%;从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下降28.55%、18.51%、20.71%,在降幅较大的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效劳业下降30.99%、居民效劳业下降23.57%、制造业下降21.93%;从类型看,城镇单位、私营个体、灵活就业同比分别下降17.79%、22.72%、13.99%。 企业用工不稳。受疫情影响,外贸出口受阻,国内消费受到抑制,导致多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后产能尚未完全恢复,用工需求严重缺乏。2022年5月末,全省5550家重点企业就业总量达288.36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6.03万人、下降2.05%。从对苏州工业园区163户重点企业用工调查情况看,该园区产能到达80%以上企业占比为78%,其中满负荷生产企业仅占65%。近10%的受访企业用工人数仍未到达2022年末用工总量的90%,其中6%的企业用工总量缺乏80%。 失业风险攀升。当前,外贸企业、效劳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生产经营困难。2022年以来,全省5550户重点企业中已有7户企业破产倒闭,其中制造业企业2户、建筑业企业1户、效劳业企业4户。与此同时,多数尚在经营的企业均采取停产放假、缩短工时、降低薪酬、减少用工等方式以降低用工本钱。受此影响,全省失业风险进一步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攀升。2022年5月末,全省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55万人,同比增加0.95万人、增长2.7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同比上升0.12%,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值。 市场对接不畅。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活泼度大大下降,偏离市场正常供求轨道,劳动者“求职难〞与企业“招工难〞问题并存且矛盾更加突出。2022年1—5月,全省公共就业效劳机构提供招聘岗位232.49万个,同比减少60.31万个、下降20.6%。其中二产133.44万个、同比下降18.6%;三产97.23万个、同比下降23.5%;制造业119.41万个、同比下降20.2%。登记求职人数180.55万人,同比减少69.73万人、下降27.9%;其中高校毕业生23.66万人、同比下降29.2%,市场求人倍率为1.29、同比提高0.12。 二、全省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坚持战疫情、稳就业两手抓,助开展、惠民生两促进,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着力促进就业恢复和稳定,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截至2022年5月末,5550户重点监测企业已复工5543户,复工率达99.87%,复工企业员工到岗率为97.83%;新增就业虽为负增长,但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且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11%左右的较低水平,远低于4.5%左右的控制目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807.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8万人、增长0.73%,比4月末大幅增加13.94万人、增长0.78%,稳定就业人数显著上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下一阶段国际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经济开展仍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如果国际贸易形势不出现好转甚至继续恶化,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负面效应大概率会向就业领域传导。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效劳行业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周转、本钱支出等困境,文化旅游等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给扩大就业带来隐忧。全省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到达1325万人,如果经济运行和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该群体将首先面临失业风险。同时,2022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8.4万人(为历史新高),但受高校延迟返校、企业缩减招聘需求等因素影响,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更为突出。综合上述情况,全省就业运行仍存在不少隐忧和问题,就业形势较往年更为复杂严峻。 就业优先的导向尚不突出。一是思想认识不够。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但就当前而言,各方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尚有欠缺,理解认知不够深入,在谋划工作、制定政策、推动落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因素,甚至片面认为就业工作仅仅是托底性的就业保障,就业优先位置不够突出。二是政策协同不够。各部门立足职能定位,均出台了稳就业、保用工的政策措施,但各自政策导向却不尽相同,政策协同有待加强。如在重点企业认定、政策对象识别等方面,各部门难以形成共识,给政策落实落地带来困难。三是部门联动不够。目前,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各成员单位之间还存在沟通对接不紧、协调配合不畅等现象,稳就业的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如在援企穩岗政策落实上,个别地区审批程序过于繁琐,造成资金发放缓慢。 稳就业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一是政策措施缺乏精准性。当前,相当一局部稳就业政策“重奖励、轻扶持〞,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的企业支持力度还不够大,而一些订单充足、用工稳定、效益良好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却仍可享受政策,政策落实的“马太效应〞明显。二是政策措施缺乏实效性。现有援企稳岗政策覆盖面较大,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无法充分显现政策导向和资金杠杆作用。另外,由于政策梳理整合不够、政企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企业对各类惠企政策了解缺乏、不深、不透,导致一些企业无法及时享受惠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策的正向效应。三是政策措施缺乏持续性。2022年以来,随着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落实力度的加大,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日益加剧,局部统筹区基金面临“穿底〞风险。以失业保险基金为例,南京、常熟等地基金备付期缺乏20个月,江阴降至13.7个月,昆山甚至缺乏10个月,全面实施困难企业稳岗返还以及失业补助金等重大稳就业政策难以持续支撑。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有待加强。一是就业创业渠道尚需拓宽。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大型现场求职招聘活动无法举办,采取的网络求职招聘活动又无法完全到达传统招聘形式的效果,企业岗位信息发布渠道和劳动者求职通道均有所收窄。1—5月,全省公共就业效劳机构提供招聘岗位数、劳动者登记求职人数分别减少60.31万个和69.73万人,同比下降20.6%和27.9%。二是就业效劳体系仍不健全。近年来,局部地区公共就业效劳机构职能严重弱化,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缺乏,极大削弱了公共性就业效劳的托底能力。同时,就业效劳的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不高,经营性就业创业效劳机构在招聘求职、创业扶持、职业培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人力、资金等资源配置不均、流动不畅等现象依然存在,无法完全匹配广阔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三是兜底保障力度仍需加大。除高校毕业生外,就业困难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偏弱,失业后再就业的能力缺乏,政府部门用于托底安置的公益性岗位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就业意愿,帮扶就业难度显著增加。 三、稳固就业根底、兜牢底线任务的对策建议 无论“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置于首要位置。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做好稳就业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以保就业为着力点,集中精力抓好全省稳就业各项工作,聚力稳根底、保底线,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树立就业优先意识,充分发挥提升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就业工作在全省高质量开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引导领导干部切实抓好稳就业各项工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调控的下限,综合运用加大投资、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壮大新动能等措施,推动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围绕稳就业综合发力;构建就业优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形势研判、工作联动、风险处置等工作机制,确保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协调通畅、配合紧密。 全面强化穩就业政策供应。在政策导向上,立足于产业定位和行业开展,聚焦扶持眼下经营有困难的企业,出台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岗位。在政策设计上,既要关注眼下,更要着眼未来。在进一步降本减负的同时,推出更多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在政策落实上,要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强化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企业实行差异化政策,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最需要的地方。 全面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对于高校毕业生,要研究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加强供求匹配,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及时帮助困难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对于农民工,要在深入落实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效劳政策的同时,加快促进劳务输出地经济开展,提供更多本地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对于就业困难人员,要持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及时提供“一对一〞帮扶,综合运用政策扶持、援助效劳、公岗安置、权益维护等措施,确保困难人员生活有保障、就业有出路。 全面强化就业效劳体系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劳动者城乡、地域、行业之间的就业流动性障碍,为劳动者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等专项行动方案,大力资助以训稳岗,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劳动者创新创业,加大对创业者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各地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引入社会资本,助力具有良好就业带动效应的创业工程快速成长。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6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