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docx
下载文档

ID:1657629

大小:26.44KB

页数:1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层 农业技术 推广 传播 策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论文 题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 以农业技术推广是联系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环节的重要纽带。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必须通过推广的运作才能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没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就不会有农业生产的较快开展,农业科技进步也就难以实现。相反,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的建立,会有效地促使农业技术顺利、迅速地渗透和转化到农业生产中去。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关键在于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传播策略建设是推进科技兴农的重要措施。 根据我国农业开展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应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要从目前“事业、企业混着办〞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主要承担公益性职能和主要实行无偿效劳,鼓励和促进各种非政府机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扩大允许非政府机构效劳的范围,将那些不一定非由政府机构完成的职能向非政府机构开放,形成在一些领域中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非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并存的竞争局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开展技术效劳,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占,联心、联利,共同开展的创新局面。因此,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的建设,不仅是开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传播策略 目录 1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12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12.1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型推广的传播策略..................................................12.2以教育科研部门为主体的推广的传播策略..............................................32.3以涉农企业为主体的推广的传播策略......................................................42.4以农民自助组织为主体的推广的传播策略..............................................6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的问题分析.....................................................74政策建议.............................................................................................................74.1加强财政投入..............................................................................................74.2标准供给市场.............................................................................................84.3完善准入制度.............................................................................................84.4改革决策机制.............................................................................................8参考文献................................................................................................................9 1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随着农业技术推广的不断开展,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农业技术推广概念。[1]狭义上,是指为了改良农业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以技术为手段,以效劳式或行政命令为方式的农业活动,重在将新技术和具体的操作方式传播给农民,进而指导农民运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业收入的提高和农民生活的改善;[2]广义上,指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开展过渡中的农业推广,重在借助向农民推广的方法和技术来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是以教育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主要的理论根底那么为行为科学,对其的应用促使了农民对知识技能可以灵活运用,加大了自我决策能力的培育,实现了农村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的目标,加速了农业开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3]综合而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仍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范畴。 2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 当前,我国存在多种农业技术推广传播策略,其的传播策略构成、推广目标和形式都各不相同,各个体系亦存在不同的优缺点,下面便择选几类颇为典型的农技推广的传播策略,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4]2.1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型推广的传播策略 政府主导型是以政府为主体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是被国家授予职能和权利,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其组织目标,向全社会的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技术这一公共物品的法定效劳的政府组织。 2.1.1主体构成 在我国,向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是政府主导型推广体系的主要任务,同时该体系还承担着宣传贯彻和落实与农业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效劳国家目标的职能,提供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关乎农民生产必须的公共物品效劳,是典型的公共部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策略按照中央、省、市、乡不同级别,自上而下划分为五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部的有全国农技推广效劳中心,下属省、市、县那么建设与之配套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上机构均由同级别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在乡镇那么设有农业技术推广效劳站,局部隶属于县级行政管理部门,局部隶属于乡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2.1.2推广动机 1在以政府为主体推广的传播策略中,各级推广组织从事农技推广的动机和目标主要是以增强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出发点,提高产量、保证粮食平安和农民收入是其主要目标,全体农民是其主要效劳对象,现代农业技术是其主要内容,通过各级政府的领导,以自上而下式的方式进行传递效劳。政府主导型的推广体系主要是以政策目标、行政任务为导向的,其推广工作带有很强的行政性。 2.1.3经费来源 该的传播策略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来自于同级或上级财政投入,每年的经费额度变化不大;二是工程经费,经费数量相对不多,多取决于工程来源的状况,经由上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拨付,每年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三是自我创收,诸如各类经营性收入和效劳性的收费等。 2.1.4推广方式 由于有政府的参与,其主体结构和运行的传播策略与一般的政府工作类似,因此政府主导型的推广的传播策略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其推广多为指令式、指导式或者二者的结合。然后在政府的行政命令下落实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催促、引导农民使用新的农业技术,技术的选取都是以效劳于政府宏观目标为基准的。常见的推广方式主要有:“工程推广与示范福射相结合〞、“技术、信息和经营效劳相结合〞、“科技产品经营与跟踪效劳相结合〞、“技术承包责任制〞等。 2.1.5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型推广体系通常都是通过农业教育科研部门向推广部门提供农业技术,然后经由各级推广部门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进行推广,其间对农民的现实需求进行反响。 2.1.6该传播策略的优缺点 优点:政府主导型最大的优势在于政府的参与,结构体系颇为完善,上下级之间连接通畅,有序化的程度很高,便于进行宏观方向的管理和协调。因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技术推广的速度较快、技术覆盖面颇广。[5]缺点: (一)该的传播策略存在较严重的行政依附性,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使得在工程选择和推广工作的开展上常常受到上级的行政干预,却缺少对农户真实需求的研究调查,使农户难以参与其中,进而影响农户自身的潜在创造力,推广效率不高; (二)政府主导型的推广体系过于强调规模效应,很容易造成增产不增2收的恶果,导致农民谷贱伤农,反而会使得农民失去对政府农业推广机构的信任; (三)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四)各级推广机构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高,反而会无视社会各界的帮助,难以有效的吸纳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与市场经济的衔接并不紧密。[6]2.2以教育科研部门为主体的推广的传播策略 农业教育科研部门是农业技术最主要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为了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业教育科研部门亦当投身于农业生产的第一线,为农业技术推广效劳。 2.2.1主体构成 该的传播策略的参与者主要是各类农业院校或者农业科研机构。它们直接参与技术推广工作,将自主研发的农业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过程,促使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2.2推广动机 该的传播策略从事农技推广的主要动机,其一是推广自身的科研成果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成认,获取社会及经济成果,以此来证明自己科研成果的价值所在;二是获得额外的局部收入,以此创收或者弥补事业开展经费的缺乏。三是建立科研教学基地,在基地中推广和应用自身的科技成果,进而通过基地走向市场。 2.2.3经费来源 经费来源渠道颇多。一是政府拨款,包括事业拨款和课题经费拨款,二是单位自筹资金,三是技术转化费用,四是协作单位出资,五是科技贷款等。 2.2.4推广方式 目前来看,在农技推广中,教育科研单位大多属于辅助或者协作的地位,它们多是技术的提供者,通过中介组织、基地和工程等形式与政府、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机构进行合作,该的传播策略的推广方式主要有:与政府或农村专业组织通过合同方式,达成利益关系,进行成果转让、技术承包、科技示范等活动;与涉农企业联合,解决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直接将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科技成果通过开发成科技产品,直接进入农户;建立农业技术成果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 2.2.5运行机制 3由教育科研为主导的推广的传播策略以政府的工程经费、创收资金,企业个人捐款作为投资渠道,依托教育科研部门自身的科研成果,按照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然后通过一个媒介,这个媒介可以是企业、推广机构、科技园等,媒介提供资金或场地,教育科研部门那么提供技术人才、技术指导,幵展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如建立农村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等),然后将其技术成果通过农民的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主要运行的传播策略是“教育科研部门+基地+农户〞、“教育科研部门+企业+农户〞、“教育科研部门+推广机构+农户〞等。[7]2.2.6该传播策略的优缺点 优点。相比于其他推广主体,农业教育科研部门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具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和科研人才,使其能够不断地进行科研创新,提供农民所需的农业技术;其次,是推广队伍人员少,即方便管理也方便工作的开展,因此工作效率相对更高。 缺点: (一)教育科研部门与其相关联的单位多是短暂的合同式的关系,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