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开发区
创新
管理
指导
意见
开发区创新管理指导意见
随着黄蓝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开发区经济社会高速开展,人口迅速聚集,城市规模不断膨胀,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加强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效劳体制,夯实社会管理根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要求
深入贯彻科学开展观,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那么,健全完善党工委领导、政法委负责、职能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探索“小政府、大社区〞的社区管理模式,努力创立辖区平安稳定、环境优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社区,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对开发区的平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争创全国一流社区。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机构,构建新型社区管理框架。
1、合理规划社区。为便于管理效劳和资源整合,按照“利益相关、地域相邻、便于效劳〞的原那么,将区内社区划分为一个城市社区和两个农村社区。
2、建立健全社区工作机构。推行“居站分设〞、“一站多居〞的管理模式,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为重点,以居委会、业委会、群众等社会团体为支撑的社区组织体系。一是社区工作站作为管委会的派出机构,承接管委会面向辖区居民的根本管理和效劳职能,承办有关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效劳事项。二是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居民自治。城市社区:原那么上居民超过700户的独立小区,单独成立居民委员会;新建小区居民入住率到达50%的,及时成立居民委员会。农村社区:根据情况,村民委员会改社区居民委员会。
3、明确社区职责。一是公共效劳。开展社区党建、劳动就业、城镇居民社保、民政优抚、医疗卫生、方案生育、文体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效劳工程,切实保障优扰对象、低收入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效劳需求。二是便民利民效劳。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效劳网格,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效劳进家庭〞的社区效劳模式。三是社区志愿效劳。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效劳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效劳活动。
(二)理顺体制,探索社区效劳新模式。
1、推行部门职能进社区。以社区工作站为平台,将下沉到社区的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等集中归并,形成纵向到底、重心下移的效劳格局。通过部门职能进社区,把管理效劳职能落实到基层,延伸到社区,效劳到居民。一是理顺各部门与社区的业务指导关系,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职能部门明确在社区的职责定位,明确哪些工作和任务属于部门自身工作职责范围,需在社区单独开展;哪些需依靠社区工作力量,委托社区办理或由社区配合协助完成。二是各职能部门积极研究并制定进社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凡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效劳工程,职能部门选派工作人员到社区综合效劳中心集中办公,面向居民提供受理效劳;非经常性的事务可按照“费随事转〞的原那么,委托社区提供效劳。三是完善职能部门社区工作制度,各职能部门要对进社区的行政管理事务负全责,实行“条专到底〞,防止增加社区负担。发挥职能部门与驻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形成社区建设合力。
2、倡导驻区单位共驻共建。一是健全共驻共建指导委员会、社区联席会、小区议事协商会组织体系。二是抓好运行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建立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向效劳〞机制,完善驻区单位和社区定期协商、双向承诺、工作互动、相互监督等双向效劳机制。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单位党建进社区〞活动,实现社区和驻区单位思想工作联作、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卫生联力、文体活动联谊、党建工作联创的良好局面。
(三)明确重点,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社区。
1、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站按2022户居民配备2023人为基数,每增加500户增配1人,最多不超过20人,站长1名,副站长1-2名。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职业化,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工作站站长实行“一人兼〞,站长享受管委会科级职位待遇。居民委员会5至9人,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实行轮流坐班制。提倡党支部与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居委会与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二是努力拓宽社区干部选聘途径,优化社区人才结构。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到社区任职。优先从社会经济能人、企业管理人员、退伍军人和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中选聘社区工作者,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三是建立社区人才培养制度,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外出考察等途径,提升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推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时,要有一定比例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畅通其参政议政的渠道。积极落实东组普发[2023]25号有关规定,适时面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公开考选管委会工作人员。
2、加大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一是落实工作经费。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社区工作站经费按每千户每年1万元核定,居委会经费每年不低于3万元。二是落实人员待遇。社区工作者收入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委会成员实行工作补贴制度,按坐班人员和不坐班人员分别进行补贴,工作站工作人员兼任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不享受补贴;村民居委会书记、主任收入为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居委会成员参照城市居委会标准;楼长按人头每月发放一定的补助。三是工作站和居委会经费、人员报酬随经济社会开展逐年增长。有关部门委托社区工作站、居民委员会办理的专项业务,应按照“费随事转〞的原那么,提供资金保障。
3、加强社区根底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承载能力,提升社会效劳功能。一是建设一所区级综合性社区效劳中心,面积不低于3000平米;建设三处社区便民效劳中心(城市社区一处,农村社区两处),面积不低于2022平米;各居委会建设便民效劳点。新建住宅小区,规划居委会公共效劳用房不低于300平米,旧小区不低于150平米。二是各社区建立一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三是配套根底办公设施。
4、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公共效劳制度、居民自治制度。依托社区工作站、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社团组织,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效劳、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二是完善社区对小区监督制度。社区参与新建小区规划和建设验收,参与物业考核及评价,确保业主的合法权益。
(四)大胆创新,提升社区管理效劳能力。
1、创立“数字化〞社区。整合建设、组宣、党群、社会事务、计生、公安等部门公共效劳工作,开发“数字化〞社区平台。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在各职能部门、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通过社区数字化提升社区管理能力。
2、创新社区工作模式。一是转变管理模式。将传统“以证管人〞转变为“以证管人〞、“以房管人〞和“以业管人〞齐抓共管。加大社区的管理力度,提高效劳水平。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模式,将“块区〞划分多个网格。建立“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长(小区负责人)—楼栋(院)长—中心户长(居民代表)〞的小区网格体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上下贯穿、左右联动的效劳模式。三是创新商业效劳模式。拓宽社区效劳范围,实行“一纵、一横、一圈、一点〞的效劳格局,实现对社区地域内办公区、商业区等进行有效管理和效劳。
3、推行社区品牌创立。一是创立社区综合效劳品牌。以品牌为指引,统筹各项工作,提供品牌化、精细化效劳。二是创立社区党建品牌。创XX县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三是创立社区文化品牌。成立社区艺术团等社团组织,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拓宽社区志愿者活动。一是健全各种志愿者队伍。根据居民需求,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组建特色志愿者队伍。二是完善志愿者管理及信息反响制度。标准志愿者活动,鼓励志愿者参与活动。三是创新志愿效劳模式。以政府购置效劳为主,驻区单位社会捐赠为辅,建立党员带头、专业社工引领、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效劳新格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管理中心,统筹全区社区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和催促,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及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确保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完善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社区建设工作考核方法,明确考核内容,明细考核分值,标准考核程序,提高考核实效,确保社区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三)提高工作能力。认真研究解决社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先进地区学习,不断更新建设理念和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