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电化教学
论文
语文
模式
初探
电化教学论文:语文电化教学模式初探
电化教学论文:
语文电化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教学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大江南北,但对我们这偏僻的山庄卧铺来说,依旧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是老师不努力,只苦于教学资源少得可怜,也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挖掘;不是学生不想学,只是家庭没有文化气氛,视野不够开阔,积累少之又少。但自从学校配备了远教设备,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呈现全新的气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初步形成了导入—自读—听读—欣赏—再读、揣摩—练笔的教学模式。
一、导入
老师导入课题,可以用一段优美的诗样语言开场,也可以用相关的影视视频作为导入,也可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针对材料或评价或感悟,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二、自读
学生自读课文,也是学生从吸收、识别语言,到一个个具体的表象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想,顺利进入“读书内化〞的自由王国。当课文的语言表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重合时,就会造成阅读障碍,学生就读不懂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此时,需要教师注意创设相应的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帮助学生顺利阅读。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用多媒体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或媒体创设情境、扩充相关知识。例如出师表一文,由于文言文比拟艰深,学生初读时很难进入课文场景,此时,教师就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将三国历史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做一些介绍,或可以用多媒体放三国演义相关影视资料,再结合课文下面注释与工具书,点拨学生快速进入自读状态,到达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听读
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全文后,也还只是停留于外表较浅薄的层次,所以接下来就要教师调集各类资源,或听配乐朗读、或看视频朗读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这些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巨大的言语感染力,能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心灵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发挥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即语感能力,从而产生理解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也牢牢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字里行间的蕴意有时难以言传,这时通过声情并茂的听读,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因此,让学生通过听读是直接感受课文、培养语感、提高听读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对课文把握较便捷的途径。对于文言文,经过听读,能更深入理解古人的语气、句读以及课文深刻的含义。
四、欣赏
教师针对课文及学生学习实际,预先准备好音频、视频或图片。具体欣赏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完整的欣赏,也可以是为了突出某一局部,为了便于观察和感受,指引学生一局部一局部地欣赏。如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对动人情节的欣赏;对人物形象的欣赏;对自然景物描写的欣赏等;根据不同的文体,欣赏的内容各有侧重。如对说明文巍巍中山陵的欣赏,侧重知识图片性的,所以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从说明文的角度去理解课文文字,学会说明方法技巧。一面侧重人物形象性的,应着眼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育,即要以一定的情感为根底。登岳阳楼这首诗歌侧重于意境美及语言美的表现,欣赏就要注重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水的浩渺气势神韵。
五、再读、揣摩
学生通过欣赏,再次回到课本进行再读、揣摩,是学生把课本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真正内在的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想象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病症,人物美和文辞美;可以抓意境想象读。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拟注意意境描写。如有的开头,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情调,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而传神的描绘,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得到美感体验;有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让读者体味、辨析、感悟。因此,阅读作品中这局部内容,应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情,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也可抓构思,布局联系地读,一篇文章犹如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不仅要语词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还要巧妙布局,有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使学生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揣摩及引导学生品味、咀嚼言语,应将精力放在“精要〞“精妙〞之处。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深层含义、精神实质和感情色彩。
1.可通过替换比拟,辨析感悟的方式进行。因为对言语的品味,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关键的词语的删减、替换,加以对照、比拟,看看句子意思、感情是否发生了变化。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饱含深情的诵读,让读者与作者直接沟通,再现作品真情语言的自然本色,使静态的文字通过形象化、动态化的声音表现出来,以至读者心领神会。
2.结合语境,品味词语。所谓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三棵枸杞豆中有对太阳的多处描写,就需要结合课文语境去理解,如放到其他语境,就语脉不顺,语意不通了。
3.由表及里,挖掘言语。教材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笔法精妙,意蕴丰富,含义深刻,这些对于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一下子难以明其旨,得其要,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层挖掘。如散步中“母亲终于熬过了一个冬天〞这里的“熬〞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品味,深入挖掘。
六、练笔
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运用,每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引导运用课文写作知识进行练笔,这是阅读教学中作文训练的重要方法。精心设计这一练笔环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笔训练不是简单的移植,应是把握好读与写的结合点,把读与写的训练融合于一体。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洋洋长篇。可以是课文借用的一段视频场景;也可以是课外下载的相关视频;可以是仿照写法完成;也可以是想象补充……如学了卜算子·咏梅托物抒情,就可以出示梅、竹、兰、菊花中四君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仿照写法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情感。课堂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将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技能、方法的结合。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总之,多媒体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能将教学内容用声、光、色、形等富有情趣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能吸引学生不断地观察、探索和思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对学习产生兴趣。远教的大信息为学生及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代电化教学,如何更能让信息为教学效劳,还是值得我进一步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