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洞庭湖
治理
调查
思考
给水
让路
出路
新编
洞庭湖治理的调查与思考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
第一篇。洞庭湖治理的调查与思考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洞庭湖地区是指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跨湘鄂两省的广阔平原、湖泊水网区,总面积为18780平方公里。洞庭湖地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
两千年以前,洞庭湖只是岳阳君山附近的一块小水面。由于长江泥沙的大量涌入,长江以北的云梦泽调蓄能力逐渐消失,洪水南移,致使洞庭湖逐渐扩大,南连青草湖、西吞赤沙湖。全盛时期,也就是1640年至1825年间,湖面约600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沧海桑田,随着洪水和泥沙的不断淤积,加之人类无节制的开垦,现在的洞庭湖湖面只有2625平方公里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永远留在了岳阳楼记里。
实现洞庭湖的人水和谐,是千百年来湖区百姓的不懈追求。洞庭湖安澜,那么湖区百姓安。
人给水让路:是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洞庭湖人水和谐的前提
把洞庭湖治理好是祖祖辈辈的心愿,更是当代人的责任。要实现洞庭湖的人水和谐,就必须坚持科学开展观,坚持统筹协调的治理方针,坚持山、水、江、湖治理的结合。治湖与治山相结合。从洞庭湖的情况来看,多年来我们采取“深挖泥、高筑堤、强排涝〞的方法治理洞庭湖,起到了抵御洪水的作用,效益是显著的。这是对付现有泥沙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长江上游和XX省境内“四水〞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有近1亿立方米泥沙淤积在洞庭湖,湖洲面积以每年6万亩的速度增加,并生芦苇,致使湖床不断抬高,湖面不断萎缩。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0.03米,其中西洞庭湖区每年淤高0.07米,澧水尾闾的七里湖已淤高了13米,变成了七里山。由此看来,治湖必须与治山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XX省要求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并且长期实行封山育林、封山植树,使森林覆盖率由51.4%提高到55%。
治湖与治河相结合。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新墙河对洞庭湖来说,突出的问题是防洪库容不够。现在的防洪库容只有35亿立方米,要从根本上解决拦洪错峰问题,至少还得增加3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所以按照规划,澧水除已建的江垭水库、皂市水库外,还要尽快上马宜冲桥水库;沅水要扩大五强溪的防洪库容;资水要兴建敷溪口水库,增加防洪库容1.9亿立方米;湘江要在潇水扩大涔天河水库;同时考虑兴建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汨罗江的控制工程。治河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扫除障碍,扩宽卡口,水畅其流。
治湖与治江相结合。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峡工程建好后,洞庭湖的问题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决了。其实任何水利工程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人类与自然的既斗争又共处是永无止境的。长江上游来水量大,年径流量一般是4510多亿立方米,而三峡的防洪库容只有221亿立方米,在关键时刻可以起到拦洪错峰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洞庭湖的水患。洞庭湖大量的泥沙淤积来自于长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所以,必须重提三口建闸、螺山扩卡、簰洲裁弯问题。
一场洪水冲毁了家园,受灾群众无奈而忧伤。
水给人出路:是大自然的慷慨回报,是治理要到达的终极目标
人利于水,水那么利人。人们尊重水的规律,注重保护水资源,就会得到水的回报。具体到洞庭湖,为了实现水给人出路,还要把湖区的六件大事办好:
第一,整治长江,确保江堤平安。长江在XX省境内长163公里,一线防洪大堤142公里。由于河道弯曲,水流冲刷,主槽南移,导致崩岸不断发生。特别是随着三峡水库清水冲刷,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河势急剧演变,造成崩岸加剧、崩岸线延长、险情不断的局面。因此,按照国家江河治理的总体规划,加紧建设长江干流河段崩岸整治应急工程、下荆江河势控制护岸工程、长江中下游界牌河段护岸工程是当务之急。
第二,加固堤防,提高防洪标准。洞庭湖的防洪大堤是历年加修而成的,堤身存在着孔洞、蚁穴。堤基多为砂卵石,堤岸冲刷严重,堤内塘多,易发生翻砂鼓水和形成管涌。各类险堤长达1457公里,其中风险堤572公里,当冲堤488公里,还有浸漏堤和两水夹堤。已经完成的洞庭湖一期治理工程和正在实施的二期治理工程,对重点垸的大堤进行了全面加高加固,断面和高程已有一定的规模,应该继续加高加固。
第三,疏通洪道,提高行洪能力。目前,洞庭湖有南洞庭、藕池河、汨罗江尾闾等三条洪道,急需疏通。南洞庭洪道是吞吐长江三口,资、沅、澧三水大量来水的主要通道和咽喉,要保证这条洪道的畅通,就必须对草尾河疏挖扫障,对黄土包河疏挖主河道,扫除洪道中的芦苇,保证过流量。藕池河洪道由于泥沙淤积严重,加之下荆江3处裁弯,导致5条支流都在萎缩,必须理顺水系、缩短洪道、扩大泄量、降低洪水位。汨罗江尾闾洪道事关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的平安,需扩大卡口1050米,疏河8.7公里。
第四,抓紧城镇防洪建设。洞庭湖区的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6个地级市、18个县城和15个国营农场场部,约占湖区总人口的60%。这些城市和农场现有堤防根底差,许多没有形成防洪保护圈。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修建城市防洪工程。在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中,长沙、岳阳也列入全国重点防洪城市,其他4个地级市已列入重点防洪城市。主要工程措施是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增加排涝容量。第五,加快蓄洪平安建设。洞庭湖区除重点堤垸和重要城镇之外,尚有国家确定的24个蓄洪堤垸和其他备用蓄洪区,在遇特大洪水时,可破堤调蓄超额洪水。这些地区人口多,24个蓄洪垸有170万人,其他备用蓄洪区约100万人,而且土地利用程度高,固定资产多,经济开展速度较快。除24个蓄洪堤垸进行了少量平安设施建设外,备用蓄洪区没有进行任何平安设施建设,一旦分蓄洪,人民生命财产将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多年的实践,最有效的方法是移民建镇。一是靠山建镇;二是靠重点垸建镇;三是顺堤筑台建镇;四是对堤垸太大、既不靠山又不靠重点垸(或城镇)、而离大堤又太远的群众,采取在垸中建平安区的方法,将住房建在平安区内。当务之急是启动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三个垸的平安建设。
第六,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扩大湖面。我们已经平退了340个堤垸,使洞庭湖扩大行蓄洪面积779平方公里。如果继续对钱粮湖、建新农场、民主垸、城西垸、河南陆城垸、共双茶、大通湖东等7个垸子实行移民建镇,空垸待蓄,将新增洞庭湖面积946平方公里。
当以上这些目标完全实现时,我们将有这样一组数据。2625+779+946。此时洞庭湖的湖面面积就可以到达4350平方公里。一个更加壮观的洞庭湖景象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给水让路,才有出路。事实证明,这是综合治理洞庭湖的有效思路。只有“人退水进〞,才能保持自然植被,防止湖区水土流失,减缓泥沙沉淀速度;平退堤垸一旦转换成湿地,就可调节气候、修养水源、繁衍生物种群等,洞庭湖生态系统就可望得以恢复。
洪水过后,满是泥沙的小镇。
时评:愿得洞庭无病忧
前不久,踏着“八百里洞庭湖我的家〞的节拍,带着“洞庭湖上好风光〞的美好图景,沿着洞庭湖防洪大堤走了一趟,所见所闻却只有深深的叹息。同行的水利专家满怀忧愁地说:洞庭湖的健康正经受着严重的威胁。泥沙淤积、水质污染、内涝频繁,这是洞庭湖的三大突出病症。因为泥沙淤积,河道行洪能力减弱,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洞庭湖已成为水袋子、沉沙池。因为水质污染,湖区群众只能抽取地下水饮用,XX市守着洞庭湖也不得不从远处的水库引水进城。因为内涝频繁,湖区群众经常眼看着一年的辛劳无有收获。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调蓄湖泊,有“长江之肾〞之称,担负着调蓄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洪峰的任务,在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武汉和两湖平原的防洪抗洪中具有重要地位。洞庭湖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即是所指,为我国的粮食平安保障作出了重大奉献。
如今,关于搞好洞庭湖综合治理的话题,已引起了来自水利、交通、环保等各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特别是三峡水库运行后,必将给洞庭湖的整治带来良好的机遇。洞庭湖对长江中下游洪水的调蓄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确实,洞庭湖地区的整治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部门,也关系到湖区的多个子系统。各部门协调配合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治与开发的效益和后果。然而,洞庭湖地区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导致了严重的各自为政和互相制约的问题。各个部门往往采取单向的或片面的治理、开发措施。部门与地区之间,甚至市县之间都各自强调自身的局部利益,致使湖区的多种功能相互抵消。体制分割、封闭性牢固、横向联系和交流薄弱,直接导致洞庭湖地区生产力的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造成了许多恶劣的后果:洪道被肆意侵占,行洪能力受阻,航道遭毁,水运能力衰减,芦苇面积开展失控,渔业资源遭破坏,等等。
搞好洞庭湖综合治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树立科学开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是应当遵循的准那么。从与水争地转向主动退让,保证人类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实现湖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开展,把洞庭湖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风景生态群落、优美的生态风景旅游区和人水和谐、社会安定、经济开展的生态保护区,那么是所追求的目标。
洞庭湖综合治理,要确立新的治理思路,即适应新时代要求,从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湖、江湖、山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的全局考虑。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量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问题〞的治水方针,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开展水利转变。只要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的治水思想,抓住机遇,我们就能把洞庭湖建成具有抵抗较大洪水的防洪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的“平安之湖〞、“健康之湖〞。
专访:抓住机遇强化整治
——访XX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刘光跃问。众所周知,洞庭湖是长江的天然调蓄湖泊,在整个长江防洪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如何。
答。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变化和防洪形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水利部科技委就这个问题也组织了屡次调研,各种观点众说纷纭。但据我所知,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作为调蓄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场所的地位没有改变。甚至有专家认为,洞庭湖的防洪作用不亚于三峡工程。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蓄洪矛盾主要集中在城陵矶附近地区。据1951—2005年水文资料统计,洞庭湖调蓄长江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巨大,多年平均削减入湖最大流量达33%。特别是大洪水时削减洪峰的作用明显,如1998年削减洪峰达41.9%,1996、1998年洪水期间洞庭湖调蓄水量达250亿立方米左右,超过三峡水库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按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当长江遇1954年型洪水时,洞庭湖城陵矶附近地区需承担分蓄320亿立方米洪水的任务,即使三峡水库运行后,仍有218亿立方米。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运行而言,洞庭湖在长江防洪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问。目前影响洞庭湖的防洪作用发挥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答。尽管洞庭湖区防洪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防洪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一是洪水进得来出不去的局面没有改变。洞庭湖作为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受着来水量大、而出口平安泄量小的双重压力,使得洪水进得来,出不去。
二是小流量高水位的局面依然存在。多年来,每年平均有近1亿立方米的泥沙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