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等教育面临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之我见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1648865

大小:23.54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教育 面临 部分 问题 解决方法 我见 范文
天道酬勤 高等教育面临的局部问题及解决方法之我见 【摘 要】高校在课程设置、学术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以及教学与学生就业环节等方面存在系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程设置不作及时调整的话,不能对经济变化和人才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快速反映与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在校大学生采取导师辅导制度,能起到因材施教,逐个突破的目的。因此, 在此框架下,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 社会变化,更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消费者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 课程设置 薪酬体系 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23)09(b)-0211-02 在日益剧烈的生存竞争中,在日益标准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背景之下,各个高校对于就业率这一重要的衡量指标都非常重视,但到目前为止,绝大局部的高校,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涵义以及毕业生质量与学校长远开展的关系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精英教育时毕业生就业的供不应求状态就已不复存在,高收入好工作毕竟都是相对的,并非所有的毕业生都能获得高收入好工作,而群众教育条件下的毕业生却仍然抱有与精英教育时代高校毕业生同样的预期收益值,这就造成学生择业观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形势不相符合的现象。学校对于整个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会造成人才的隐性失业,受教育者不仅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还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实际可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工作实习时间和减少就业压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和节约社会资源。 1 学校办学目标太过单一 高校是学生作为人才从学校输出到社会的终端机构,育人为高校之本。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己不再是过去万人争过独木桥的/精英教育,而是随着现代生产需要而应运而生的群众教育、精英教育。曾几何时,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的精英人才,数量少,质量精,需求单位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那时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分配中可谓如鱼得水;而目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生就业面临捉襟见肘的为难局面。高校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努力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人才,让学生们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明确奋斗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虽然近年来,对于教材的选用和征订较之以往变得更加灵活和科学,但总的来讲,各学校授课的教材选用依然具有较稳定的延续性,一旦选用,一般都会固定使用较长时期,而教材本身的研究与编写就存在滞后性,这就造成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开展,往往出现学校内学生在书本里见到的知识内容与学校外的社会开展已不完全吻合,教材内容可能无法解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要求“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大局部教师重视该课程理论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的讲授,重视自己所擅长!熟悉的知识的讲授,而在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方面,在社会知识!综合能力等方面,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形势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学科专业的开展,使得局部学科打破“传统〞界限,相互交叉融合渗透,促进了科学的开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开展,一些问题也不可回避地出现:一是局部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调整过缓;二是专业教学方案职业特色不明显,课程整合力度不够;三是缺乏全面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四是局部专业支撑条件缺乏,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缓慢。 3 学生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按方案经济体制模式塑造专业性人才,在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弊端“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中人文类课程内容较少,而且很多是选修课,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现代科技开展的态势下,在市场经济的开展过程中,这样的纯专业性人才社会适应力较差,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工程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要实现人文类课程,经济类课程,法律类课程在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且应该将工程伦理!工程史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哲学!法律等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程体系中,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与工程课程相整合,与工程技术相联系〞同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不能矫枉过正,因为复合型人才是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根底的复合,不能过分强调通才的培养而忽略专业知识的传授“工程教育的目标仍应是培养专业人才,但要扩大适应面,以适应社会需要及应付各种变化的需要,实现从单一型专业人才到复合型通才的转变〞。 4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在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不够,没有用科学的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规划管理,造成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不能适应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从高校人力资源分布来看,一方面热门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匮乏;年轻教师负担过重,科研型教师缺乏,一些新建专业和公共根底课的教师数量缺乏,教师超负荷运转,缺乏优秀教师;另一方面,非教学科研人员比例过大,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师资力量与专业调整不相适应,师资学科布局不甚合理,形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改革的进程和深度。第五、目前,高校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准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仍然是职称和学历的上下,违背了人力资源利用“人尽其才〞的原那么。多年来,教师职称评定的终身制和单一制缺乏鼓励因子,能上不能下,缺乏竞争,没有风险、没有危机,使得一些教师晋升到一定职务后便产生了不思进取的思想,高校对“高学历〞的一味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类人才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尤其是现行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存在着知识面窄,学派单一,知识老化现象。而当今世界科技开展日新月异,如果不再追踪新知识,不去刻苦钻研,必然要落伍,被时代所淘汰。事实上,衡量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上下,不仅与职称、学历等表层结构有关,而且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现有的知识内涵,能力素质、学习力强弱等深层结构。 5 教学环节与就业环节相脱节 除企业自身建立的产品与技术的研发机构外,学校因具备集聚人才!技术!理论与设备等优势,其科研能力和产生科技成果的能量是巨大的“但在实际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和相应的机制,很多从学校实验室里出来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和吸纳,迅速转化为实际运用和最终产生实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从教育为可持续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能力培养角度出发,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没有与生产紧密结合就是对高校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总之,如今高校主要面临上述几个典型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来找到一些解决方法。 5.1 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国教育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应从新的视角研究学校教育,促进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尤其是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广阔师生的自觉行动。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开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气氛、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使得群体成员充分发挥潜能。 5.2 顺应社会开展,拓展和改良学科专业 学校办学实际,根据学校定位,利用区域优势,依托学科根底,适时调整专业开展战略,主动适应社会开展。应该坚决地贯彻国家“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把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放在市场上,只有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找到有岗位群的专业,才能有好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具体办什么专业,市场需求应放在第一位,办学条件放在第二位,在条件不完全具备时,可以通过拓展原专业以适应专业需求。 5.3 高度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潜能 新时代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个性,民主意识强,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生活上多启发在学习上多指导,多鼓励,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领悟人生的道理"学校的教学改革应着力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其创新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素质" 5.4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底性和关键性工作,它对于高校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好可以提高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保持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并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而使用不当就可能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人员管理难度增加甚至造成人才的流失。一是使组织原有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不至于流失;二是可使组织随着事业开展的需要吸引到必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三是可使组织的人力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潜力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5.5 完善导师制 目前,大多高校均实行选课制,通过几年的实行后,其太过零散、学生们抓不住重点,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该选哪些课程的弊端日益凸现,导师制是选课制的配套制度,是保证选课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导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导和咨询,具体研究!设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导师要安排固定的时间与学生见面,了解关心学生选课和学习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导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纳入导师指导的轨道。 6 结论 分析了高校在课程设置、学术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以及教学与学生就业环节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通过这些方法,为教师的事业开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根底。 参考文献 [1] 仪垂杰.多维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占年.兴旺国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23(03):49-51. [3] 徐宇昭.我国循环经济难点及对策初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23(04):135-13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