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docx
下载文档

ID:1646578

大小:21.60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动 农业经济 管理 信息化 发展
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开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信息化、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贯穿于现代农业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大力开展信息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是目前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21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自202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连续下发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开展农村信息〞的重要内容。农业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连续多年实施了“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效劳平台建设等工程,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同欧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平台创立、处理和共享以及在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及3s技术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字鸿沟〞造成的差距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异、工农差异、脑体差异“三大差异〞之后的第“四大差异〞。因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大力提高农村信息化效劳水平,无疑已成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和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1.1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方案、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鼓励,以到达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农业经济管理是国家领导和管理农业开展的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正确地处理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妥善地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广阔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在科学预测根底上,正确制定农业经济开展战略,编制农业开展方案;在农业区划根底上,进行农业地区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确定农业生产经营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分配中的积累与消费关系;正确地组织农产品的商品流通;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农业经济活动;全面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等。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和高速开展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离不开市场化。信息维系着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根底性作用。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产业的升级,走农业信息化的道路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开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2.1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措施 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广阔农村地区共享,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农村播送电视“村村通〞等工程,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开展。 2.2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引入必将改变农村“信息贫穷导致物质贫穷〞的局面,改善农业就业结构,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通过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本钱,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其次,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2.3是开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 由于当前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还不健全完善,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竞争力差等诸多问题,导致出现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农业信息化那么是打破这一瓶颈症结的有效手段。通过建设和推进农业信息化,使广阔农民群众和农事企业获取全面准确的产销信息、供求走势、价格行情,及时调整生产取向,准确把握市场商机,在国际化、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回避交易风险,增强竞争能力,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开展。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类比 以XX市这一全国城乡统筹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点,在深入调研根底上与国内外信息化水平进行类比分析。 3.1重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XX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农村人口近2400万,占总人口的74.02%。重庆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任务任重道远。 3.1.1重庆农村信息化根底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建成市县乡三级信息平台。实施了播送电视“村村通〞、“新农村信息化〞、“统筹城乡信息化〞、“自然村通 〞及“信息入乡〞等工程,全市202303个镇乡、涉农街道均建成了信息效劳站,建成了7个村级信息效劳示范点。 实现村村通。二是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共享。开展了农政通、农信通、供销通等试点,示范区域实现了气象、政务、劳务、商务及培训等资源的共享和效劳。 3.1.2重庆农村效劳体系建设正在起步 一是初步建设了“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统筹、涉农部门推进、农业信息中心和通信营运商为技术依托,区县、乡镇工作部门和站所为枢纽,广阔农户为终端〞的信息效劳体系。二是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全市信息效劳员(含兼职)到达3646人,农业信息专家效劳团队达280名。目前还在大力培养。 3.1.3重庆农村信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建成了农业网站群。以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为核心,形成了20230多个涉农网站群,建成农业专家系统开发与根底资源等50多个专题数据库,日点击率达1.2万屡次。二是建成省级“三电合一〞效劳平台。启动了“重庆三农呼叫中心〞,开通了12316、12582、202312023555、11896789等效劳热线,形成了电视、 、为农效劳信息化、网络化和常态化,方便了群众,实现了为农增收。三是初步建立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及市场监测预警等系统。 3.2我国有关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就全国而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主要有“宁夏模式〞,“浙江模式〞、“吉林模式〞等值得借鉴。其中宁夏模式核心的是实施了“三网融合〞(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科技、文化、组织等部门的“大合唱〞。浙江模式的核心在建成了集电子商务、电子社务于一体的“农民信箱〞,拥有实名制用户140万户。吉林模式在成功打造了“12316〞新农村热线,铺通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专家、信息与农户的点对点对接。相比较而言,XX市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3.3兴旺国家农业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状况 欧美、日韩等国农业市场信息体系根本上由国家农业部门调控、管理。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有迅速、有效的市场信息采集、发布渠道,建有完善的信息采集、开展的指标体系,有专门的队伍对农业市场信息进行分析与预警。并从法律制度、政策、管理体制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保障了农村市场信息的低本钱共享。 3.4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机构不全,设备不齐,人员兼职,经费短缺,工作敷衍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农村信息资源开发缺乏,利用率低,难以共享。条块分割,多头并进,各自为阵,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未完全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等开发总量缺乏。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脱节。加之投入严重缺乏,导致信息采集人手不够、采集点少、渠道狭窄,采集标准不统一,致使基层科技信息“孤岛化〞现象严重。 三是农村市场信息根底条件薄弱。信息高速公路到乡镇后就断头,“最后一公里〞成了制约农村信息化开展的瓶颈。202223年全国每百户农户拥有座机 、 、的全国平均数是51.9、69.8、2.2,而XX市是35.1、52.3、0.6。机构人员和基层队伍不稳,重庆每万人涉农村中仅有7个村配有信息员。 四是农村信息对生产指导作用不强,无法满足农民要求。各地发布的信息主要是价格的变化,缺乏针对国内外市场的系统分析和预警信息。加上品种少、特色不突出,传播渠道狭窄,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功能发挥缺乏,从而导致通过强化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难以实现。 当前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突出,这既是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不尽协调的反映,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开展失衡,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4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4.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要根据全球信息业开展的总趋势,采用最新最优的技术集成,高起点同时又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开展规划,经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后,付诸实施。在研究、制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有利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用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有利于全社会积极参与,有利于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广阔商家、业主和农民群众开发利用。 4.2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农业信息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应该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加速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首要推动力。一要加强以改良品种为主的农业科技攻关;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三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四要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素质,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4.3健全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资 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信息网络体系包括根底传输网络以及建立在根底传输网络上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播送电视业务网络。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网络应用也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市、县、乡、村,商家、厂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涵盖上述内容的网络体系,做到全球化信息可以即刻传到干家万户,当时当地的信息也相应活泼在全球,从而标准信息市场,整合信息资源。 4.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抓好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经济、农业信息管理三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4.5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加启动性投入,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但仅凭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政府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那么,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投资。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