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静海
无声
呐喊
听静海寺无声的呐喊
记得一位教授讲过,中国有三大屏障,高原、大漠和大海。世界许多列强近代却正是借助坚船利炮,突破大海的屏障,从海上翻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一度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是一面镜子。南京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起始地和终结地,有“一座南京城,半部中华史〞之说。在21世纪这个海洋世纪,在世界海上风云不断,尤其近来在中国东海、南海主权争端越演越烈的新形势下,我走进南京静海寺,来重读这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听它无声的呐喊。
静海寺坐落在南京下关,与天妃宫、阅江楼、狮子山比邻,是著名的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这里曾是郑和下西洋的纪念寺院,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走向远海大洋壮举的辉煌;这里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议约地,经历了历史的屈辱。这一荣一辱,使静海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走进静海寺,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谁无视海洋,谁无视海防,谁就会受到孤立和凌辱。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走向深蓝的见证和巅峰,而它的结束也是中国走向衰落的开始,其后400年中国竟然被列强由海上肆无忌惮地入侵,进而沦为被掠夺被奴役的半殖民地。
明朝曾经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航海大国,拥有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远洋船队。连西方人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都推崇中国当时的航海遥遥领先于世界。无论摇橹技术,还是平衡式梯形斜帆、车船(即轮船)等许多技术,中国都早于欧洲几个世纪。然而中国的强大和先进,并没能保持下去。
作为最早使用火药的国度,当元军远征日本时,它拥有的火炮使日本人的小战船根本无法近身。明代郑和船队利用指南针和“过洋牵星〞技术开辟了最早的横越印度洋航线。中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只和航海技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队与郑和船队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没曾想,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成了中国明代航海事业的绝唱,海禁政策此后持续两百多年,直到隆庆时期才有所放宽。然而,到了清代,满清王朝出于防汉制夷、打击反清复明力量的需要,配套施行了空前绝后的闭关锁国政策,甚至实行了残酷的沿海迁界。清朝海禁,闭关锁国,摧毁了中国文化的开展道路,废弃了明末以来形成的传统主动海防观念,扼杀了中国的海洋贸易和国内工商业的开展,导致中国的科技极大落后于西方。这一切,造成了中国18—19世纪的落后屈辱历史,因而有了1840年起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大量不平等条约的被迫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几百年里,虽有明末郑成功舰队的威猛和清末的洋务运动,但我们总体上是大大地落后了。真正意义上的“军舰〞也是在欧洲首先诞生的。16世纪的外国战船与中国相比,在吨位、航海性能上,在火炮的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中国。
17世纪,海上争霸时代全面开始。西方造船业和海军力量不断开展,中国却日益落后。1637年,荷兰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装有100门大炮、三层甲板的战舰“海上君主〞号的能力。中国与列强实力上的差距导致中国在应付海上入侵时的被动局面,中国的海上大门狼烟四起,沿海的制海权如同破网,西方战舰随意来往。鸦片战争时期,日本的实力可集中万余兵力和百艘战舰来到中国沿海,让中国沿海“有海无防〞。屈辱的悲剧从此一幕幕上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为保护鸦片走私,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尽管我沿海爱国军民给了侵略者迎头痛击,但清道光皇帝却一味求和。英军为到达逼中国割地、赔款、通商的无理要求,于1842年6月从浙江沿海北犯,相继攻陷上海吴淞、镇江,7月27日英军舰队驶抵南京江面。8月10日由英国全权公使亨利·璞鼎查和海军司令巴加率领的万余名侵略军,乘坐70余艘舰船,溯长江侵入南京下关仪凤门外的草鞋峡一带。英军兵分两路,一路占领南京的北大门迈皋桥,一路占领制高点紫金山,在山上架起大炮。隆隆的炮声划破了宁静的江面。璞鼎查采用武力威胁与谈判两手,一面派英国军人上岸骚扰百姓,抢夺财产,架设大炮,扬言从钟山攻击太平门;另一方面又表示可谈判解决问题。
在英国侵略者的武力威逼下,道光皇帝委任杭州将军耆英、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前往南京谈判。谈判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8月12日至19日,双方参加谈判的代表级别较低。12日上午,中方代表盛京佐领塔芬布、张喜与陈志刚先赴江边英舰,与英方马礼逊、罗伯聃、巴夏礼谈判。由于天气炎热,船内狭小,双方转到静海寺东配殿谈判。连续三日双方议约四次。第二阶段为8月20日至29日,中英双方进行了高一级的谈判。8月29日,耆英、牛鉴等登上停在下关江面的英军“康华美〞号军舰,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岸,赔款2100万两白银。9月6日,道光皇帝批准了这个条约。美丽的香港从此离开了祖国的怀抱。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南京条约这一由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世界列强奴役中国翻开了门户。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里,一张张照片是血泪的控诉,一件件实物是耻辱的记录。从条约签字的照片到全文陈列的南京条约,从中国1842年至1949年期间被迫与侵略者签订的1050多个不平等条约,到“百年沧桑国耻毋忘〞的警语,让人穿越百年时空,看到中华民族的屈辱里程。依据抚夷日记缔约日记在华作战记等当时记录谈判的原始资料,静海寺购置与仿制了一组晚清的家具,按史料的记载将议约场景局部复原,并配以当时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英国士兵所绘图画一组,布展于遗址之上,以永远警示后人。
“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能兴邦〞,这句话应当成为鼓舞中华民族崛起的警言!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望者,静海寺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追忆与永远的沉思。
在静海寺,“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历史教训深深击打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数百年来,静海寺历经沧桑,几毁几修。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期间一场大火将寺庙几乎烧光,偌大的静海寺仅存偏殿六间。1987年,南京市在旧址复建了628平方米的仿明建筑“古静海寺旧址〞。
现在史料陈列馆大门前钟楼上陈列的是青铜警世钟,其造型沉稳端庄,色泽古朴,重3.5吨,主体高度为1.842米,象征香港于1842年被英国割占;钟的顶端为一高7.1厘米的“火球〞,象征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钟的反面镌有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上面所刻的纪念铭文,生动地记叙了中华民族由国力衰弱、香港被割到奋起抗争、国力增强,直至香港终于回归祖国155年来的沧桑历史。
1997年6月30日夜,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南京各界代表聚集于警世钟前,静候那个历史时刻的到来。7月1日,零点钟声响起,人群沸腾。155下钟声,象征155年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母亲怀抱,沉浑的钟声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为中华民族洗清了那蒙受百年的耻辱。“香港回来了!〞缄默已久的静海寺终于走完了屈辱的历程,也终于喊出了那积蓄已久的炎黄子孙的心声。当年96岁高龄的中国女外交家袁晓园为静海寺的警世钟题写了一副对联——“鸣钟堪警世,知耻足兴邦〞。老人写出了“警世钟〞振聋发聩的深刻内涵。
中国的国土面积,除了常说的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
虽然今天中国在崛起,中国海军编队走向了深蓝,护航舰队护航在亚丁湾,考察船到达南北两极,中国人已经能够“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我们的海防力量还不够强大,我们还面临着来自海上的严重平安威胁。
无论今天,还是将来,我们都不能忘记静海寺,应常来听听它无声的呐喊,以激发我们华夏儿女强国兴邦的历史使命感。 (责任编辑 王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