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会计学专业
农村消费信贷风险问题研究
会计学
专业
农村
消费信贷
风险
问题
研究
目 录
引言 1
一、我国农村消费信用风险的原因 2
(一)金融机构覆盖面不够 2
(二)大量资金外流与农民贷款难相矛盾 5
二、农村消费信贷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9
(一)宏观环境风险提升 10
(二)开发贷款风险提升,经营情况堪忧 11
(三)农村消费信贷风险较大 11
(四)操作制度不规范,信息传递不明确 12
(五)经营管理水准有限,财务审核有限 13
(六)缺乏规范的风险评估模型,潜在风险较大 14
三、建议 14
(一)详尽调查,明确信息传递 14
(二)提升内部经营管理质量,加强审核力度 17
(三)提升农村消费信贷的风险评估 18
四、总结与展望 19
参考文献 19
农村消费信贷风险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消费信贷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试办、恢复、成长、发展壮大等几个阶段。贷款种类也日渐丰富,但服务对象主要以城镇居民为主,由于我国二元经济机构,农村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运转着,新中国的农村金融开始于建国初期各地按照合作制原则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化运动。本文引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结合我国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际状况,以及该地区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了解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农村投资与借贷需求未能满足、金融资源逆向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调查搜集农村消费信贷及收入和消费的历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由此检验了省农村消费信贷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证实了农村消费信贷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据此,结合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德、美、日、泰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的方式后,提出了一些优化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农村消费信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其发展速度之快与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农村消费信贷的总量大幅度的增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它也成为了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及主导力量。由此看来,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正方向的效应。然而,两者一致的变化趋势究竟是种巧合还是另有其因,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首先,分析了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控制评估体系目前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而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农村消费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的执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执行的共性,以农村消费信贷为案例来进行实例分析,以及相关金融市场管理理论来证明了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控制评估模式执行的科学依据。
其次,通过农村消费信贷项目的评价与选择的分析,以及适当的市场研究,使用相关的数据模型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客户以及内部工作人员对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控制评估体系执行的接受度,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对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控制评估体系从技术支持、组织结构、管理与授权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来论证相关的可行性条件。
最后,农村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业务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一方面要紧扣时代脉搏,在观念、方式、产品等方面都要与时代合拍。只有真正适用市场的需求,才有客户、有市场,也才能给农村消费信贷项目带来利润,如何才能适用,关键是农村消费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的执行要有准确的定位,而准确的定位又来自于对各层级的内容进行细分,即按一定的标准例如按内部经营规范、风险偏好等标准进行分类,然后量身定做适合农村消费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从而突出农村消费信贷项目管理模式的个性、差异,才可以满足不同方面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农村消费信贷风险评估体系要创新。不论是执行标准,还是农村消费信贷项目管理模式的执行力度与质量,都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一、我国农村消费信用风险的原因
(一)金融机构覆盖面不够
针对消费环境的改变,整个经济市场的消费结构和能力也得到持续改善,农村消费信贷风险问题,成为了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话题。各大经济组织,对其农村消费信贷风险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并且以其政策的制定对农村消费信贷风险的控制起到非常大的激励和提升作用,促使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控制拥有更为系统与全面的发展计划。虽然,市场竞争加剧,竞争手段同质化,但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帮助,使得整体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在经济发展道路得到了较大的帮助。以下是农村消费信贷2009年到2012年四年财务数据分析图。由以下财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消费信贷需要在融资和成本控制两方面提高能力。
表1 农村消费信贷的融资和成本控制能力
数据名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主营业收入(万元)
138.79
171.58
150.59
522.54
利润总额(万元)
23.78
39.41
-21.43
8.5
净利润(万元)
23.78
39.41
-14.94
8.5
成本总额(万元)
114.68
143.69
170.65
514.04
人工成本(万元)
31.78
52.78
74.67
66.92
资产总额(万元)
133
133
138
140
国有资产总量(万元)
133
133
138
140
总资产报酬率(%)
0.18
0.30
-0.16
0.06
净资产(万元)
133
133
138
140
净资产收益率(%)
0.18
0.30
-0.16
0.06
资产负债率(%)
0
0
0
0
所有者权益(万元)
133
133
138
140
职工人数(人)
67
67
72
78
不良资产(万元)
0
0
0
0
截至2012年末,农村消费信贷总量达2403万元,市场份额连续13年保持同业第一。而农村消费信贷通过遍布城乡的网点、网络的优势,创造更广阔的客户服务面。目前,农村消费信贷拥有200多家自助银行,1000多台ATM自动存取款机等自助设备,电子银行客户700多万户,累计发行了超过1000万张卡,并且是农村地区银行卡发行量最大的,努力实现为最广大的群众服务。波特认为企业价值 链是企业内部后勤、市场营销、生产经营、外部后勤、服务等五种活 动以及采购等四种辅助 活动的特定方式联结,见图所示。
辅 企 业 基 础 设 施
助
活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利
动 技 术 开 发 润
采 购
内部 生产 外部 市场 服务 利
后勤 经营 后勤 销售 润
图1 基本价值链图
个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分
基本情况
还贷能力
与本行关系
年龄
文化程度
户口性质
行业类别
岗位性质
从业年限
家庭供养人口
个人信用记录
本人税后月收入
家庭财产状况
收入还贷比
为他人担保
家庭月收入
本行日均存款余额
是否在本行代发工资
业务往来
图2 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指标体系
农村消费信贷可以定义为农村开发、农村建设、资金流通、内部经营以及消费等这几种行为在执行时,根据货币流通以及相关信用方式来发起针对农村开发企业以及农村销售等一系列的农村项目贷款行为的相关称谓。从农村消费信贷服务对象来看,可以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这其中包含了农村消费信贷项目中农村消费信贷开发、农村建设、农村消费信贷交易以及经营管理等相关的行为服务,而这也是农村消费信贷的基本组成因素。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首要执行工作就是利用一系列农村消费信贷方式,来有效的支撑农村消费信贷中农村消费信贷开发、资金流通以及相关的消费行为,从而促使农村消费信贷的再生产步骤中的贷款资金能够做到有效的循环,从而更好的保证农村消费信贷再生产行动的执行。而农村消费信贷项目的贷款业务包含了基础的几个部分,而这几个部分大致分为,土地储备贷款、消费贷款与开发贷款。
风险是一个非常常见但又比较广泛的概念,而理论学者与实践工作学者对于风险的定义也是各有不同。也因为风险能够创造价值,但是与此同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而以通常情况来说,所谓的风险是指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而农村消费信贷风险一般都是指代的银行所贷出的款项,也就是借款人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造成到期无法偿还,从而造成农村消费信贷损失的结果。
(二)大量资金外流与农民贷款难相矛盾
“逆向流出”是指农村金融资源的反方向流出。地区农村人口众多,而农村又是落后的地区,为改变农村面貌,求得城乡协调发展,理应通过各种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流动。然而现实情况表明,一方面县及县以下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的逐步撤并及受贷款资金审批权限的制约,县以下的农村获得的贷款服务越来越少,对农村消费信贷资金的供给除了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外,其他渠道较少;另一方面,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演化为上级行的“吸储器”,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血液被大量抽走,流向了城市。
以全国2001年为例,当时邮政储蓄银行并未成立,邮政储蓄系统存款余额为5911亿元,其中3781亿元是从县及县以下吸收的,因其不向农村发放贷款,这部分资金直接流出了农村,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吸储流出的资金估计在2000~3000亿元。而现在对农村提供贷款的实际上还有农村信用社,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信用社吸纳能力不强、容通能力不够,支农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缺陷,农村却有近7000亿资金流出了。可见农村不是没有钱,而是因为政策或者引导不够造成资金严重短缺。
与2007年相比,2008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7072元,增加630元,增长9.8%。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在不断增速,同时,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进一步下降。1980年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875,而从1985年到1992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2~0.92间徘徊,而1993年~2006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保持在0.76左右,2008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764,比2007年的0.779低0.015。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7年上涨了0.9,且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4%和38.0%,分别较2007年上升1.7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较2007年相比,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同比增加993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2008年工资性收入人均4713元,增加620元,增长15.1%,对全年纯收入增加量的贡献率为50.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继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工价提高。2008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3654元,增加232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对纯收入增加总量的贡献率为39.47%,比上年低1.9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923元,比去年减少26元,减少了2.74%。
尽管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其增长速度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多年来,地区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自1980年的488元上升至2008年的22727元,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198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仅为219元,直至2008年,达到了9258元,为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持续扩大,该差距由1980年的269元上升至2008年的13469元。
图3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