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散文
创作
赏析
于坚散文创作赏析于坚散文创作赏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17-01 作为中国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诗人于坚以尚义街六号档案等作品闻名诗坛,从 80 年代成名以来,于坚始终走在中国诗坛的前列,并对中国现代诗歌带来积极的影响。而近年来,结合他个人在云南大地上的游走经历创作的散文随笔棕皮手记人间笔记云南这边等的出版,使他在散文方面又大放异彩。本文就是以于坚的散文集云南这边为例,对于坚散文在内容、语言、思想性等方面的特点做出一些分析。1.标题释义:这本散文集被命名为云南这边,对其内涵,作者在第一篇作品春天荷马山神的节日的开头就做出了简要的解释:时间的两个边境,这边,人们所谓现代的一词所指的种种。那边,落后与过时,土气与贫穷。而从后文看来,作者所描述的几处地点显然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即落后与过时和土气与贫穷的,似乎被冠以云南那边更为合理。在我看来,这个标题本身就是对现代文明背景下所形成的常识的解构,这边和那边所代表的进步与落后,其标准显然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背景的,而在作者看来,云南大地的落后可能也同时意味着较多地保留了人类最初生活的面貌,而这些基本的东西,应该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此,时间的两个边境被调换,甚至时间的划分也被消解,作者的叙述只在不同的空间展开,与时间无关。同时,就这边与那边给人的感觉而言,这边在空间上是更接近叙述主体的,因而能带给人更多的亲切感,而这也应该正是于坚对于这片神秘大地的感觉。2.语言特色:于坚的诗在语言方面追求口语化写作,因而具有了世俗化、平实的特点。与之相应,在散文创作中,其语言风格在平实以外,往往透露出深邃的思想,哲理性强。而且,他的散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诗歌的自然延伸,因而也不失隽永。在春天荷马山神的节日中对云南中部高原上的梨花的描写:犹如一盏盏白色的山灯,在没有人知道的时刻被神的火把点亮了。红色的山地,金黄色的油菜花,紫色荞麦花,绿色的麦地.在这样的色彩对比下,白色的梨花点缀在一个个山头,这是一幅多么绚丽的图景!而作者的比喻又将这些静态的图景写活,使得整个高原都随着山灯一样的梨花被点燃,在脑海中跳跃,经久不息。在这篇散文中,随后的对于大地颜色的描写也十分奇特:在太阳落山后,我看到,大地不仅内部,它的表面也是黑暗的。黑暗的,我是作为一种新的光来说的。在作者看来,当夜幕降临,事物自身也会发光,而对于大地,它的光是黑色的,虽然是黑暗的,但却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充满生机。这种黑色的光是与白昼时太阳的光相对而言的,色彩不同,却同样孕育生命。除此之外,书中类似于空气中透着蓝的寒气等在写实的基础上又充满想象力的对于色彩的描写还有很多,由此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于颜色的敏感把握力和奇诡的想象力。3.思想性:于坚散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思想深邃,而这样深邃的人生思考往往是贯穿于口语化的文字之中,因为具有现实基础,所以不会显得刻板,常常发人深省。3.1 常识的解构。书中哲理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在于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生活方式的质疑和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形成的各种常识的解构。在散文滇东北,雄狮大峡谷中,作者就基本的和旧的这一组概念进行了辨析。我以为我的感情不是对必然死亡的事物的怀念,而是对基本的东西被前进所普遍遮蔽的恐惧,基本的东西必然是旧的东西,它与旧不同的是,它是有生命的,比旧更长久的。而在作者看来,在这个夸张的时代,人们所追求的东西都不是基本的,例如床与总统套房,都是为了睡觉,但人们显然会为了后者奋斗而对前者嗤之以鼻;一只碗和一个盘子与一桌酒席,都是为了吃饭,但大家都喜欢酒席在前进过程中,这些基本的东西被遮蔽,被认为是旧的、过时的,进而被抛弃、遗忘。明确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也许我们的生活能够变得更为脚踏实地。3.2 东西文明的对比反思。除了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提出质疑,于坚散文中所表现的反思精神往往超越日常,上升到不同文明之间的比照乃至对于整个人类现代文明的思考。在第一篇散文春天荷马山神的节日中,标题中的荷马就让人联想到了西方的这位伟大游吟诗人,而在文中,作者也确实将阿细人的歌手类比为西方的荷马,他们都是运用古老的语言吟唱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不同的只是:荷马早已淹没在历史中,而阿细人的歌手却从古至今一直传唱着本族的先基(歌手们依靠记忆和创造从古代传唱下来的史诗),虽然这样的歌手也在逐渐消亡。将云南本地的这样一批歌手比作西方的荷马,或许能够表明在作者心中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吟唱的先基对于本民族的重大意义。而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将他所见的阿细人的村落比作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中的希腊村庄,指出自己并没有作诗意的处理,我所见者犹如希腊。这里就包含了作者对于这些居民原始生活方式的肯定,与之相应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某种质疑。而在哭泣的诸神中,在介绍了黎广修先生的筇竹寺五百罗汉雕塑群的历史和历来的评价后,为了强调其在反映人生世界的日常和真实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价值,作者将其与大卫、维纳斯相提并论,并肯定了它们的塑造者的巨大功绩。同时,作者指出了这些雕塑被埋没的部分原因:在西方强势话语的影响下,中国人自己看中国世界的观点甚至欣赏艺术的观点都有点技不如人的自卑感。由此不难发现,书中提到的多处西方文化的元素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作者对于云南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以及文化遗产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作者敢于将这些在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眼中土气与落后的事物看作是伟大的、可以为之自豪的,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西方强势背景下形成的各种观念的质疑,甚至是对于现代化所标榜的文明与进步本身的思考。4.结语:在这本散文集的后记中,作者简述了这本书的写作意图,云南是于坚的故乡,其超越历史和各种意识形态的氛围为作者带来了灵感,通过对早年漫游于云南大地经历的记述,以大地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一个居民对于栖居之地的敬畏和感激,进而希望引发人们对于现有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对人类栖居之地的关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本散文集在思想性上就超越了一般的游记性质的散文作品,让读者了解这片神秘之地的同时返回自己最基本的家乡。作者简介:白艳波(1993.2-),男,汉族,武汉大学文学院 2011 级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