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贫困生
就业
求职
退而求其次
贫困生就业求职退而求其次?
找份安定的工作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谈得上其他要求。小康在 里爽朗地笑着:对贫困生来说,这很自然呀。今年本科毕业的小康,在XX省城的一家报社工作,虽然户口还没有落实下来,但他很满足。作为家中老大,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在读大三,一个在读大一。三兄弟原来的生活学习费用全靠父母在老家种地所得。我们班76个人,贫困生很多。毕业时有三十多个同学考研。我没报名考研,因为是老大,责任重大,又怕家长心理负担过重,就说自己想工作了。小康说这是自然的选择。全国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约300万。综合近期一些高校的调查可以发现,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资助下完成学业后,贫困生面临就业问题时,与非贫困生在就业价值判断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就业行为取向上存在不小的差异。就业地,沿海地区是首选2022年6月,青岛理工大学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在回收的719份有效问卷中,贫困生347人,非贫困生482人。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地点要求高,多数人不愿意到老少边穷地区就业。有31.2%的同学倾向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业,
38.1%的人倾向于到厦门、杭州、青岛、苏州等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也有23.7%的毕业生认为,不一定非得是以上两类城市,但绝对不能低于地级市,只有7%的人对工作地点没有特别要求,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县级市甚至乡镇都可以。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通过对xx市34所高校5999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就业意向的调查发现,
22.6%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大多数人(77.4%)对此持消极态度。4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开展。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沿海地区无论是经济开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开展空间,因而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山东大学对2023届毕业生求职择业状况的调查也显示,东南部沿海地区是学生首选。好职业,提供足够开展空间从毕业生价值取向来看,青岛理工大学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培训和开展时机,占79.1%,其次是工资福利,占74.1%,接下来是公平开放的环境(42.1%)和可以解决户口问题(30.5%)。在谈到什么样的单位算是好单位的问题时,67.2%的毕业生认为是有开展空间,
22.1%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收入高,还有2023.6%的人认为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关键。山东大学的学生在参与调查时说:我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能够提供足够的开展空间、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于具体的职业类型,调查发现,拥有较高收入的外资企业和能提供稳定福利的政府公务员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优先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就显示,近30%的学生就业时首选外企,1/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因为公务员工作稳定、体面。青岛理工大学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29.9%的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是外企,
29.8%的毕业生希望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员。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愿望,占到21.4%。有18.4%的学生希望成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员工,但民营企业仍然很难吸引人才,只有3.6%的毕业生希望成为民营企业员工。不难看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这些明显的倾向性:看重未来的开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在制约着他们的就业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受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无论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大家在看待好职业的择业意识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贫与非贫,就业选择差异大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或不就业。受社会资本的影响,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更是整个家庭在目前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青岛理工大学调查显示,在面临上述三种选择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选择存在不小的差异。首先,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小赵也是贫困生,家在农村,父亲身体不好。今年本科毕业他考取了本校研究生。我觉得就业压力大,自己还没做好心理准备。rdquo
;小赵说,另外,我上的是XX省政府委培的研究生,不仅免学费,每月还有200多元的生活补助,这样读下来费用低,条件是毕业后必须留在山东工作3年。他说: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我肯定会选择就业了。我们班很多家庭困难的同学都选择了直接就业。其次,在就业地的选择上,贫困生的期望比非贫困生低。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贫困生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困难生。即使认同大城市和沿xx市的时机更多更好的看法,但迫于生计,大多数贫困生在就业地的选择上并没有过多的要求,期望较低。第三,在职业选择上,非贫困生在职业的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较低,他们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开展,更倾向于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而家庭经济状况越差,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越倾向于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贫困不重要,关键是实力有26.4%的学生认为,家庭状况所代表的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把社会资本当成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有19.5%;持相反态度,认为自己的求职过程会因为社会资源缺乏而失分的占25.9%。没有雄厚的经济根底,没有可依靠的后盾,面对日益高涨的就业本钱,很多贫困生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调查组织者提出,在完善就业体制、加强就业指导的同时,建议学生做好自我心理调适,正视社会现实,投身社会实践,敢于竞争。我成认成长环境与未来确实有关系,但我并不认可稳定就是最好的出路。初中在乡镇、高中在县城、大学进省城,小康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受到的都是正统教育,追求老实不激进的方式。但我在大学和工作之初,思维翻开了,个性强也没什么不好。贫困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实力。同学说,小康能留在报社,也得益于他学习成绩棒,实习时工作能力强。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