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1636747

大小:22.77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打造 西部 质量 发展 重要 增长 范文
天道酬勤 打造西部高质量开展重要增长极 曹清尧 新年伊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开展作出的重大布局,给成渝地区高质量开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不负重托、把握机遇,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打造西部高质量开展重要增长极。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推动我国高质量开展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对重庆、四川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从历史维度、开展程度、战略高度、全局角度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开展定向导航,赋予了它新的重大使命。 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带动全局协调开展的战略意义。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具有东西互济、南北贯穿、陆海联动的区位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弥补了我国中西部开展缺少“龙头〞的短板,将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经济圈一道,推动东、中、西协同开展。 第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开展的战略支撑。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城镇化程度、产业根底、创新能力、开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展质量、速度直接传导到广阔的西部,从而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和长三角地区相照应,进而“舞动〞长江经济带。 第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能够促进解决区域内开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都市和重庆市都是我国中心城市,开展要素聚集,现代化程度较高。但其腹地广阔地区产业薄弱、交通不畅、城乡差距较大,处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状态,两头和中间开展不协调、不平衡。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以“双核〞“双动力〞驱动全圈,进而实现高度一体化开展。 破解“双城经济圈〞建设短板,亟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激发高质量开展动力 多年来,成渝地区不断加大合作力度。2023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2023年,两地达成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2023年3月,成渝城市群开展规划获批;2023年6月,两地签署“1+10〞系列合作协议;2023年6月,两地签订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开展行动方案〔2023-2023年〕;2023年7月,两地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2+16系列工作方案〔协议〕〞……但一直以来,成渝合作始终存在诸多瓶颈,备忘录、框架协议难以变为具体工程得以实施,協同开展进程缓慢。 第一,统筹协调力度不强。一是缺乏国家层面推动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开展、京津冀协同开展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立了以中央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国家层面加速推动。成渝地区协调开展没有由中央层面推动,两地开展缺乏统筹。二是重大生产力布局不多。国家在东部布局了大飞机、高铁基地、深海空间站、重型船舶等一大批重大工程,但在成渝地区布局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较少,且目前仍无一家外乡世界500强企业。三是经济规模较小。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GDP近6万亿元规模,仅占长三角〔21万亿元〕的28.6%。缺乏次级中心城市支撑,成渝地区之间,除了成都和重庆外,仅有泸州、宜宾、绵阳、南充、达州等市是城区人口超100万的II型大城市,且GDP均不到3000亿元,“双核独大、中部塌陷〞格局突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苏州近2万亿元,杭州、南京各1.5万亿元,无锡、宁波1万亿元,南通、常州、温州等5000亿元以上的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第二,高质量开展动力不够。一是金融资本市场缺乏。目前,中国内地有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因此两地的上市公司数量,除低于北京外,位列中国大陆二、三位。此外,国内12家股份制银行中,京津冀有5家,长三角有2家,珠三角有3家,西部地区还没有一家,西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二是创新实力差距较大。根据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布的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显示,世界百强大学中,京津冀有2所,长三角有3所,成渝地区为零;百强学科中,京津冀大学中有42个,长三角中有66个,成渝地区仅有1个。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成渝地区不沿海、不沿边,对外开放通道较少、时间较短、依存度较低,远低于沿海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水道的必经之处三峡大坝,过闸运输量已远超设计能力,每艘船舶过闸平均等待时间为150小时左右,且沿长江仅只有一条铁路,运输能力难以满足货运需求。 第三,竞争大于合作。一是产业竞争。成渝地区之间多数城市没有比拟优势产业,产业同质化严重,导致产能过剩。以泸州市、内江市、荣昌区、永川区为例,四地毗邻,都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作为主导产业,产业分散、品牌不大,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人才竞争。成渝地区各大城市在教育、医疗、产业等高层次人才引进上,都出台了政策,形成剧烈的人才资源抢夺态势。三是政策竞争。为吸引企业入驻,各地区在用地、物流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在根底设施上存在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的现象。以港口为例,川渝两地持续加大高等级码头根底设施建设力度,使得港口吞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运输量,集装箱码头实际吞吐量仅为吞吐能力的三成左右。 第四,互联互通不畅。一是交通瓶颈依然存在。城市之间高铁、高速公路没有形成“网络〞体系,东西走向运输有限,南北走向亟待提升。比方,成渝之间仅在主轴上开通一条成渝高铁线路,到经济圈外围城市泸州等地尚无高铁。此外,川渝两地交界区县还有许多断头路未打通,阻碍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二是公共效劳能力较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中部市〔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相对缺乏。重庆市三甲医院根本集中于主城区,许多区县还没有三甲医院,导致主城区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三是城市流强度较低。由于成渝双城极核效应,周边城市更多是与中心城市交流,其余城市间相互交流相对较少。成渝两地缺少承载科学研究和运用的平台,导致成渝地区难以聚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尖端人才。 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尽快落到实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开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第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成渝地区重大产业根本布局在成都和重庆主城,中部地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比拟薄弱。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西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增长极,首先是壮大工业经济。一是顶层推进产业布局。由中央领导牵头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做好成渝地区产业规划,布局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在渝西川南地区建立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试验区,享受国家级新区政策,促进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并转型升级。二是建设西部国际金融中心。组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性银行,发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债券,用于根底设施建设和扶持产业开展。设立西部证券交易所,为成渝地区以及西部企业的上市融资提供便利。批准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进行生猪期货交易,探索农产品证券化。三是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成渝地区之间制造业传统上都是为成都和重庆主城配套,没有核心企业。可在泸内荣永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建立产业联盟根底上,加大力度推进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别离,统一布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大工程。 第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硬实力、软实力,关键还是科技实力。一是整合科技资源优势。川渝两地要以成都科学城、重庆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为核心,以各地区特色科学城为补充,整合资源建设西部科学城,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二是建立国际领先研发平台。在成渝地区布局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加大科学装置,吸引高新产业和顶尖人才。三是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对科技人才要给予比拟优厚的物质待遇,提供比拟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要有比拟宽松的流动机制,“以成果论英雄〞表达人才价值。 第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对于不沿海、不沿边的成渝地区,需要更高水平、更多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一是高起点打造对外开放体系平台。经济圈内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各项优惠政策要实现共享,天府新区、两江新区要打造为对外开放高端服務平台,助力各地区产业走向世界。二是积极对接对外开放大通道。要强化码头、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陆海新通道〞形成无缝对接。抓紧规划建设荣昌货运机场,利用泸州长江港口、内江铁路枢纽港建立国际物流“金三角〞。三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国际化营商环境体系,吸引全球资本会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是办好国际知名展会。办好智博会、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顶峰论坛或国际博览会,提升成渝的影响力。同时,要支持各地举办国际知名的特色展会,如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已成为国际畜牧业精英交流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泸州酒博会已成为国际酒业盛会。 第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渝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生活舒适,是安居乐业的好居所。一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加强长江流域植被保护,实行区域内环境联防联治,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群。二是构建美美与共的城乡关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开展需要有大中小城市作为支撑,除重庆、成都两个大城市外,还要有3至5个较大城市带动多个中等城市协同开展,形成双核心、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集群。抓好乡村振兴,整治农村环境,取消城镇化率统计。三是推动教育医疗共建共享。尽快在渝西川南地区布局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打通两省市同等上学、就医门槛,实行医保通用。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大力开展健康产业。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