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1634436

大小:19.71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抗击 疫情 感人 个人 事迹材料
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 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 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防线,董x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是和大家共享的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资料,供给参考,欢送阅读。  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一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存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高校其次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一般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领军人物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高校其次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假设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日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假设答复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常的温存,黑着脸批判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共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格外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见图②,刘会宾摄)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根底护理,还要负责清扫卫生、照看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心情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方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沟通群。从今,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答复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状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支配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观看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看下,身体一每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便利沟通沟通,又可以让小李挂念照看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挂念医护人员照看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清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连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沟通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见图③,赵法胜摄)开头了一天的劳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着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当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布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知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殊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日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兴奋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留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嘱咐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头了新的劳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更加高大 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顶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到达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消灭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动身,当天赶到武汉后就马上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头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特地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坚决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学问尽可能地挂念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力量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局部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照旧连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三 刘医生,感谢您!2月25日雷神山医院外,51岁的患者袁先生在出院时,向刘黎明(见图,资料照片)医护团队深深鞠了一躬除了这样,我想不到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谢意。袁先生说。这是雷神山医院C9病区的第一位治愈患者。从入院时高浓度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只有95%左右,到最终到达专家组评估的出院标准,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这离不开刘黎明团队的细心呵护。 2月14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黎明率领45人的医护团队进入雷神山医院。彼时,病区空荡,环境生疏,刘黎明放下行李,投身到病区建设中。仓库距离病区有1公里多,几十张病床所需的棉被、床垫,我们一趟一趟地来回运。2月19日,C9病区正式开科,接诊工作持续到晚上10点,当天收治了28例,是当时雷神山医院除ICU外收治危重病人最多的病区。 新冠病毒感染在中医属疫病范畴,作为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刘黎明擅长以中医疗法,依据地域特点,结合患者病情、个体差异,综合接受卫气营血、三焦六经辨证论治。1月31日,年过五旬的张先生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入院时已间接性发热咳嗽一周了,两天后肺部感染还在加重刘黎明说,他们快速施以药物抗病毒等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疗法,一周后患者病症明显好转;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出院了!接到出院通知时,张先生还有些惊异 从1月24日临危受命主持发热门诊工作,到如今带队上雷神山医院,刘黎明的身份发生数次变换:从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到发热门诊主任,从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雷神山医疗队队长、雷神山医院C9病区主任。转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一份抗击疫情,救死扶伤的初心。 职务多变,初心不变!刘黎明说,他清楚地记得初次接手发热门诊时,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回家的场景。白天是门诊前排长队的发热患者,晚上是随时消灭的危重症病人。但刘黎明始终坚信,疫情是种磨练,随时需要随时上,成功最终必将属于我们。 抗击疫情感人个人事迹材料四 我们来生疏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与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平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把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全部觉察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惹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情愿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适,生命体征却并无特殊。靠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快速实行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看。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