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德教育
思想
价值观
研究
新编
道德教育思想价值观研究5篇
第一篇
一、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内容的当代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开展的人,在和谐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道德。他认为学校培养的人,“如果没有灵魂、没有心灵、教育就等于零〞。③所以要加强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从道德认知到道德信念的过程,即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习惯、道德信念。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逻辑整体,其中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起点,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的基点,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支点,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终点。这四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道德认知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起点,只有对道德有着良好的认知才能形成道德情感、道德习惯以至道德信念。所以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明确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做错事并不总是因为别人叫他干坏事,而多半是因为别人没有叫他干好事〞。④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应该有目的地向其灌输社会主义道德认知,帮助其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道德有着良好的认知,从而指引自己的行动。道德情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点,即对道德的爱憎、好恶。喜欢什么样的道德行为、反对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能够对自己与别人的道德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它是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基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习惯的实质就在于人的行为已经由良心的呼唤所支配〞,⑤这种良心的呼唤有赖于道德情感的养成。一个人道德行为上冷漠,往往缘于道德情感的淡薄。所以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道德情感教育。他说:“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那么性、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⑥所以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去帮助别人,愿意在别人遭遇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至于做一个冷漠的看客,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道德习惯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支点,道德习惯也就是道德行为,通过行为能够表达出一个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要教育学生不断做好事,让他们看到不良行为和现象就与之斗争,从而强化自己的道德习惯。而且他提倡道德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他说学生们如果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没有形成牢固的道德习惯,如果他们没有感受过可以激发道德行为的思想,这种思想没有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什么印象,那么即使他们懂得这样做的必要性,他们也不会这样去做。所以要帮助学生早些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信念是进行道德教育的终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形成道德信念必须经过道德认知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强化、道德习惯的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对真理和概念的认识能深深地反映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个人的观点,能激发出深沉的情感,同他的意志融合起来,并能在他的活动行为方式、行为举止以及待人、对己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时,才能谈得上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个人的能动力量,是对坚持真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为此随时准备做出任何牺牲的一种热忱企望。一个人如果具备了道德信念,哪怕他处于险境、困难重重,也会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也会发自内心、自愿地做好事,并把这看作是快乐的源泉。所以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信念。可见,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习惯、道德信念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整体,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按照这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如果没有这样的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有仁爱之心的人。没有真正的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可能成为老实人。这种人可能是精通某种具体业务的专家和行家,去不可能是道德高尚的人〞。
⑦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把学生培养成坚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首先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认知的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根本道德标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使自己的行为有所标准。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会学生对社会上所遇到的道德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支持正面的道德行为,而在面临不良道德问题时勇于站出来,防止发生“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不扶事件等等。再次,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情感的培养为了是落实到行动,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行为上表现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关键,在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情感的根底上,把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主要的,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有道德人,从而使行为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最后,道德习惯由外在行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这就使每一个人的灵魂里确立一种神圣的、不可动摇的东西,就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信心与决心。这样即使面对这社会中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和行为时也能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必能胜利、共产主义必能实现的信念,才能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保障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保障现代化的实现。
二、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原那么的当代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原那么进行了详尽研究,通过他在帕夫雷什中学等书中列举的事例,我们可以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原那么集中表达为两方面。
1.因材施教原那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没有千篇一律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其才情、天赋、性情、爱好、特长都是不同的。所以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区别对待采取道德教育。他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揭开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⑧所以他在帕夫雷什中学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科技、农业、文娱等多个类别,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最感兴趣、最能施展才智的活动中去开拓自己精神开展的领域。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到了十三四岁还没有自己喜欢的学科、还没有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还没有让自己着迷的图书,那么教师就应该在精神上帮助他,使它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个性,要针对学生的个性而加以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特的人。在今天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上同样也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那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能力和社会对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在当今,随着互联网的开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传统的道德行为标准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果还如过去一样采取整齐划一的、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就很难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故而,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道德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着正确道德认知、良好道德情感、坚决道德习惯、崇高道德信念的人。
2.全面开展原那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人。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同时他指出,德育教育在人的全面开展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它应该高于一切教育,它是一种精神教育,是精神财富。所以道德教育要有独立的大纲、长远的规划和专门的教材。但道德教育不能孤立进行,还应该与其它方面教育相配合。“在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要一起抓,而不要单独抓,要持久地抓,而不要突击地抓。〞⑨只有在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中贯穿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大写的人。而在我国目前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智育教育,把是否爱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优良与否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学生的智力只限于功课的习修,如果除必要的学业知识之外旁无所有,如果智力生活范围只限于学习而不包括创造性劳动,那末,学校对人来说就成了不吸引人的烦闷之所,学习那么成了繁重的、令人生厌的、单调的事情。〞⑩所以学校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能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要使学生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只有这样,道德教育的目的才能到达。所以在当今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促进学生多面成长,不能仅仅以智育来衡量人才的优劣,而要培养全面开展的人,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需要。
3.关爱学生的原那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别,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某些好的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质。他说:“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火星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只有爱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帮助学生相信别人。我们古代的孟子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后天教育没有跟上所以造就了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所以教师就应该相信天性纯良的学生,要关心保护他们。他说:“我认为,对人漠不关心是最不能容忍、最危险的一种缺点。〞“我们内心中应当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开端具有无限的信心。〞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说损害学生自尊心的话,慎重地给学生作出评价,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在今天,对学生同样要采取关爱的原那么,通过关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不要一味看到学生的缺点,要多觉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关爱为主,鼓励是最好的教育。
三、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
在教育的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予我们很多的借鉴。他提倡道德教育要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个性培养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到达道德教育的目的。
1.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道德信念的形成需要外在的教育,更需要自我的教育。我国学者也曾说过:“一切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只有‘转换’成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即主体的自我教育,—为主体所接受,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否那么,教育毫无意义。〞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地靠外在知识的传授、培养,更需要亲身体验、身体力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坚决的道德信念。甚至他强调,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教育人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要让他独立行走,要让他形成自己的生活道路。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采取多种手段吸引学生,认为学生能听能学就可以,但听不等于够消化吸收,不等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到达了。实际上,学生们往往了解道德知识,却没有道德习惯、没有道德信念,这就是缺乏自我教育所导致的。在道德信念的形成过程中,既需要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帮助受教育者了解根本的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更需要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树立道德习惯,培养道德信念。一个人只有当他努力地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起强大的道德信念。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2.个性培养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他主张个性培养要在集体中完成,他认为“道德包含着与人为善的品性,即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富于感情地与人们在集体中交往。〞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融入到集体之中,在集体中开展,他认为“即使是冷漠无情的,被家庭不正确的教育伤害了的心灵也会激起对理想的追求。这个学生在这个时刻会感到同学和老师都希望他做,都希望他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从而使他产生和大家在一起、要得到别人的支持要有志同道合者等等愿望〞。所以教师要在集体教育中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特殊性加以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也要把学生的个性培养融于集体活动之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义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通过参加活动,评价别人,评价自己,树立起道德信念。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反对生搬硬套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反对没有感情色彩的道德说教。他认为这种“假、大、空〞的道德概念的传授也使学生树立不了道德信念。他说信念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精神财富。只有通过积极的活动,信念才会起作用,才能得以稳固,才能变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