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后
疫情
时代
威海市
制造业
发展
对策
研究
后疫情时代威海市制造业开展对策研究
乔新跃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经济社会活动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全球制造业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研判疫情对威海市制造业带来的影响,笔者对疫情以来制造业开展特点和面临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下步对策建议。
一、疫情发生后威海市制造业运行开展特点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工业企业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全市制造业呈现速度企稳上升、结构明显改善的开展特点。
〔一〕从经济循环看,产业链供给链衔接更加紧密
一方面,为应对疫情导致的供给链不畅,外乡企业依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搭建的供需对接平台,主动加强区域内协同配套,60多家外乡企业之间新建配套合作关系。局部企业积极实施根底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比方,威高集团针对生物医用级原材料生产工艺“卡脖子〞问题,正在加紧对248种进口原材料进行市场验证和国产替代。另一方面,随着外贸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产品国内循环比重显著增加。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7%,其中内销产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增长5.2%,增速高于出口交货值7.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电子设备等传统出口产品当月内销产值增速远大于出口交货值增速。
〔二〕從生产方式看,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明显加速
疫情防控导致的企业用工短缺、物流不畅,使数字化生产“用人少、反响快、效率高〞的优势充分显现。三角轮胎、贝卡尔特等智能制造水平较高的企业产能恢复较快;康派斯房车、观海数据等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整合产业链资源,对全市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50余项,联桥集团等16家企业先后与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完成对接。疫情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新经济、新模式优秀案例,远程办公、线上定制、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普及。
〔三〕从运行态势看,制造业关键性指标逐步回暖
疫情发生初期,受到停工停产、交通中断、用工短缺等影响,威海市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较大波动。3月份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和用电量分别同比下降3.8%和3%。随着国内疫情企稳,人员物资流动限制解除,国内市场持续回暖,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自4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产值、工业用电量等关键指标持续上升。8月份当月,三项指标同比增幅分别到达10.6%和3.7%和8.2%,均创疫情以来新高。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到达1.8%。
〔四〕从企业主体看,骨干型创新型企业恢复较快
总体看,企业抗风险能力与企业规模 、科技含量正向相关。骨干企业由于自身较强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以及对供给链把控能力,疫情期间运行态势相对稳定。1—8月份,全市193家制造业冲击新目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整体水平3.7个百分点。得益于较强的创新能力,200家创新型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54%,环保、钓具、游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企业表现抢眼。受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局部不具备产品优势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面临经营压力、财务压力乃至生存压力。
〔五〕从产业结构看,新技术新产业占比不断提升
此次新冠疫情,加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和成熟,新兴产业进入开展快车道。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到达60.89%,同比提高11.2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1—8月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78.4亿元,占全市的47.7%,较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依托多年积累的产品竞争优势,天润曲轴、天力电源、金威化学等传统行业企业在疫情中逆势扩张,行业地位进一步稳固,带动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8月份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8%和8.7%。
二、制造业开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短板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在经济领域,突出表现为疫情促使反思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弊端,继而引发经济布局、产业生态、生产流程的全方位变革。当前,中央大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开展格局,既为各地整合提升优势产业链提供了机遇,也对制造业开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体看,威海市企业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工业经济企稳上升。但是与新开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和育新机、开新局的内在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和缺乏。主要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生产经营压力犹存
受全球疫情蔓延、供给链运转不畅及全球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影响,出口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并传导至产业链相关企业。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6.1%,较去年同期减少6.1个百分点。产成品积压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增大,1—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总额837亿元,同比增长6.9%。
〔二〕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前期,威海市梳理了10条优势产业链条,着力推动产业链供给链创新链协同开展。从梳理情况看,除打印机、钓具、房车外,医药、地毯、轮胎、电机等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程度较低,产品本地配套率仅为30%左右,上下游配套“两头在外〞现象较为突出。
〔三〕创新转化能力缺乏
威海市创新型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现有502家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2亿以上的仅82家〔占比16.33%〕,对制造业奉献缺乏,导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尽管占比拟高,但增幅下降0.15个百分点。全市100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缺乏30%,大量企业没有研发投入,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四〕数字转型步伐不快
受认知水平、资金实力等因素制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尚未规模应用,到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水平的企业不到30家,能够协同制造、销售、效劳等的综合应用很少。数字化转型支撑缺乏,高水平研发机构、效劳载体较少,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缺少完备的知识和技术支撑。
三、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开展的对策建议
后疫情时代,威海市制造业应抢抓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新开展格局加速构建的战略机遇,在稳住企业开展主体的根底上,大力推进产业链整合和“四新〞经济导入,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全市制造业开展新优势。
〔一〕打好稳企惠企组合拳
把助推企业开展作为落实“六保〞“六稳〞的關键,加快落实国家、省、市各级稳企惠企政策,从加强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本钱、减免缓缴税费、实施援企稳岗等方面,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大对冲击新目标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升规〞企业的培育力度,着力构建企业梯次成长体系,夯实制造业开展根基。聚焦企业开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完善企业困难问题、技术需求、资金需求和产业链配套“四张清单〞调度处理机制,加快企业直通车平台上线运营,实现“四张清单〞快速推送办理和企业需求实时对接,助力企业解困松绑、加快开展。
〔二〕构建产业协同新生态
聚焦医药医疗器械等10条优势产业链条,全面实行“链长〞制,通过垂直整合、协同配套、“双招双引〞,加快形成产业链供给链创新链协同开展的产业生态。一方面用好产业链供需对接这个传统手段、看家本领,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开展专题供需对接活动。另一方面要紧抓构建双循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开展等重大机遇,依托“链主型〞企业、平台型企业、撒手锏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供给链优化、产业链招商,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工程,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加快构建循环互动的产业生态。
〔三〕把握自主创新主动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做实做强“1+4+N〞高端平台体系,持续引进聚合高端创新资源,打造综合性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体系,支持医疗器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优势产业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房车、钓具等行业建设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威高集团、光威集团牵头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形成科技研发与产业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提升“链主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创新平台,加快补齐核心关键短板,培育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持续推动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四〕培育数字赋能新引擎
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根底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开展新动能。组织开展智能制造供需对接和现场诊断活动,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根据威海市不同产业链根底、特色优势和短板,重点围绕医疗健康、纺织服装、打印设备、房车、渔具等威海市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效劳于产业链供给链创新链协同开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构建全面互联、数据互通的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产业链重构和裂变。
〔作者单位: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