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壮丽
十年
奋斗
时代
山西
事业
70
发展
综述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山西林草事业70年开展综述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山西林草事业7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省林草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草工作在攻坚克难绿化三晋、久久为功修复生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林草工作紧紧围绕“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战略目标,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全方位筑牢生态屏障,精准化实施生态扶贫,努力让表里山河“美起来〞、政策机制“活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开启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新篇章。
国土绿化成效显著
古代的山西是森林茂密之地,但由于历史和战乱,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4%。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着全省人民坚持不懈绿化三晋,持之以恒修复生态,林草事业全面开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眼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促进转型开展、决胜全面小康大局,出台了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方案,启动实施了“两山〞生态修复工程,创新“十大机制〞,谋划“十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围绕生态修复机制创新试验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一圈一带〞生态修复先导区、生态保护修复助推脱贫攻坚先导区“四大定位〞,将80%以上造林任务安排到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和通道沿线绿化区等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治理任务最为艰巨、群众期待最为迫切的“四大区域〞,全流域布局,按山系治理,整区域推进。“两山〞工程已经成为统领全省林草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全省完成通道绿化2.1万公里,沿线荒山造林88万亩,建成2个国家森林城市、42个省级林业生态县,绿化村庄1753个。森林面积4816万亩,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增加4265万亩;
森林覆盖率20.5%,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提高了18.1个百分点。2023年森林生态总价值为3172.64亿元。2023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00年-2023年山西的植被生态质量改善在全国最快。
生态产业富民增收
70年来,全省人民依靠林草、开展产业,努力使更多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开辟了群众依靠林草产业增收的新渠道。从启动红枣、核桃等传统干果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到创新“小灌木大产业〞开展思路,大力开展连翘、沙棘等特色经济林,都表达出了厚积薄发、兴林富民的坚强决心。在大力开展传统干果经济林,努力做强叫响“山西红枣〞“山西核桃〞等优质品牌的同时,充分发挥沙棘、连翘等灌木经济林丰富优势,鼓励开展经济林经营权流转,推行“企业+合作社+技术效劳队+农户〞模式,通过对低质低效干果经济林和野生灌木林经济改造提升,增加农民收入。传统经济林和特色经济林年产量182.96万吨,产值达95亿元。紧紧围绕全省打造“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编制完成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开展总体规划纲要,推进文化、旅游和康养的融合开展,努力让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生态美、百姓富正在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生态扶贫全国样板
坚持把治理生态、改善环境的过程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走出了“山西路径〞,特别是在推进造林合作社扶贫机制上取得了较大突破,成为全国生态扶贫的样板示范。从“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目标的提出,到启动实施以合作社为主的生态扶贫“五大工程〞,到扩大合作社参与的范围,推进贫困社员逐步由“平面参与〞转变为“立体增收〞,表达了立足生态、心系贫困,致力打造实现“生态生计良性互动、增绿增收互促双赢〞的坚强决心。2023年-2023年连续两年惠及贫困人口到达52万左右。国家林草局、国家开展改革委等部门在我省召开现场会,推广我省生态扶贫经验。
依法保护严守红线
全省依法治林、保护生态,有效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平安,特别是在立法保护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林业和草原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从出台封山禁牧方法实施条例、制定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到标准省级公益林界定方法,划定并严守涉林生态红线,都表达着依法治林、依法保护的理念。全省5600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得到依法保护。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广泛应用实现音频视频实时传输,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初步建成。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开展,稳步推进林草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国有林场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突破,解决了国有林场做先导、全省林草上水平的问题。从“三减三增三加强〞措施落地见效,到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的“双目标〞机制运行,表达了坚决走好现代林区、美丽林区道路的执着信念。通过改革,实现了林场瘦身、财政减压、管理高效的目标。特别是省直林局108个国有林场实现了由弱到强、由疲到兴的历史蜕变。在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创新国土绿化机制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开创了以机制创新推动三晋大地绿化美化的新篇章。从依靠广阔农民投义务工和积累工,到建立了以工补林、以煤换林、煤炭工业可持续开展基金、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到探索开发式、购置式、置换式等造林绿化新机制,表达出了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全省先后涌现出太原市开发式造林、大宁县购置式造林、黑茶林局合作式造林等典型示范,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气氛。
注重经营提升效益
坚持强化经营、注重质量,森林质量提升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退化林分改造上有了较大突破,初步解决了修复单层低效林、建设复层混交林的问题。从20多年前就开始探索的“小老杨〞纯林改造,到依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工程,推进中近熟林可持续经营和中幼林抚育,开展灌木林改造,到中德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示范林场建设,表达出了推进高质量开展的理念。总结探索出的“小老杨〞纯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模式,正在使晋西北杨树林局600多万亩退化林,成为具有多树种混交的沙区生态稳定系统,为全国退化林改造提供了样板经验,作出了积极奉献。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70年来,坚持科学态度,讲求科学方法,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省累计攻关完成林业科技成果32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建成油松、落叶松等树种的优良无性系种子园和母树林,审定认定215个国家级和省级林木良种。在晋北晋西北风沙区,全面推行针阔混交、乔灌搭配、灌草结合的生态修复方式,加快建设以樟子松、柠条、沙棘为主的防风固沙体系;
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采取山水田林湖相互配套、综合治理的方法,推动林路、林水、林苗、林田一体化开展;
在太行山区,大力推行径流整地、石片保墒、容器苗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
在采煤沉陷区,实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在盐碱滩涂,采用挖沟排碱、客土抗碱、打井洗碱等方法;
在干果经济林开展区域,全面推广红枣搭雨棚防裂果、核桃综合丰产、仁用杏抗晚霜等技术,实现了科学造林、集约造林、高效造林,促进了林业提质增效升级。
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坚持依法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有效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特别是在优化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上取得了突破。从出台山西省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方法,开展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到历山混沟原始森林科考,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坚持按照“多桥梁多隧道、少挖土少垫方〞原那么,严格审批审核占用林地工程,表达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目前,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269处。
林草投资多元多样
70年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林草投资逐步实现多元化多渠道融资,特别是在投融资机制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建立财政资金、金融股资金、社会资金融合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从组建成立林业投资管理集团公司,到成立林业产业公司、森林康养公司、林草科技效劳中心和林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启动林草ppp工程,都表达了整合财政资金,发挥市场作用,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参与投资的思路和理念。目前,全省通过ppp工程已在财政部入库,初步融资89亿元,用于推动退耕还林、生态扶贫、提质增效等工程实施。
精神力量驰而不息
70年来,全省人民坚持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典型。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右玉精神成为推进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不竭动力。全省在植树种草和生态建设中,处处闪烁着艰苦奋斗、持之以恒、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感人精神,以黄土高原的黄色和煤炭工业的黑色为主色调的山西开始换上绿色新装,美丽的“塞上绿洲〞诠释了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干石山造林的突破诠释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贫困群众致富的喜悦诠释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省林草事业要把“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作为执着追求,坚持以创新促增绿,按照“绿化彩化财化〞同步推进的思路,砥砺前行、发奋有为,用高质量开展的新成果展现绿化山西、美丽山西的新成效。
语句润色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