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劳动力
流动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XX省比拟优势,实现加快开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过去二十多年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由少到多,成为安徽经济开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农民跨地域的流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城乡分割的体制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1986年以来,XX省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从仅着眼于流动向以“流动、公平和融合〞多目标综合管理转变。总体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还停留在城乡分割的思维定势上,仅仅关注农民流动、进城就业的政策。21世纪以来,在科学开展观的指导下,农民工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策在注重合理引导农村充裕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同时,更加重视转移过程中的公平、融合问题,注重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一、第一阶段〔1986-1988〕:“允许流动〞的阶段
1986年起,我国的改革开放由农村开展到城市改革重心向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方向转移。为了保证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财政资金和各种资源配置逐步向城市倾斜。
这一阶段,XX省对农村劳动力的跨城乡、跨区域转移采取的是“允许流动〞的政策。为了适应经济开展的需要,1985年开始,XX省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放宽了农民迁移进镇的标准,为农村充裕劳动力迁移进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1986年,XX省公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实施细那么,允许国营企业招收农村劳动力。1986-1988年,由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开展,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大量增加。
二、第二阶段〔1989-1991〕:“控制盲目流动〞下的就地转移主导阶段
1989-1991年,随着经济开展变缓,前一时期实行的允许与鼓励政策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其负面效应通过交通运输、社会治安、劳动力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不适应凸显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造成了城市与乡镇企业新增就业时机的减少,使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空间缩小。1989年4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控制民工盲目外流的通知和关于严格控制“农转非〞过快增长的通知,1990年4月,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实行有效控制、严格管理,并建立临时务工许可证和就业登记制度,防止大量农村劳动力盲目进入城市。从1989年开始,XX省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进入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1989-1991年,农业劳动力转移总量比1986-1988年间的任何一年的转移量都要少。特别是1989年,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唯一的逆向流动。
三、第三阶段〔1992-2022〕:“标准引导〞下的外出务工主导阶段
1992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开发及经济建设高潮的兴起,以及外企、外资的大举进入,创造了丰富的劳动就业时机。特别是在原来的方案经济体制下相对薄弱的城市建筑业、饮食效劳业等部门开始得到迅速的增长,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经济部门。
这一阶段,XX省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已从控制盲目流动过渡到力求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将农民流动纳入行政标准管理阶段。1994年开始,安徽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决定实行统一的流动人口就业证和暂住证制度。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回落,就业容量下降。一方面城市人口就业问题逐渐突出,下岗人员再就业矛盾锋利;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吸纳就业增幅下降,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面临新的挑战。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开始出现大量下岗人员;农产品进入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各种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持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民负担不断加重。所有这些新情况、新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种原因导致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速度逐步放慢的趋势。
总的看来,自1992年开始,XX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政府部门公布各项法令、法规,鼓励、引导农村充裕劳动力在宏观调控下有序流动,政府关于农村充裕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指导方向是积极鼓励、标准流动,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外出务工〞取代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成为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第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四、第四阶段〔2022-2023〕:保障权益、鼓励转移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限制变为鼓励,政策着力点是保障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环境,公共政策进入统筹城乡开展、以人为本、公平对待的轨道。2022年XX省清理整顿对农民工的收费,除证书工本费外,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2022年XX省提出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开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2022年XX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皖办发[2022]18号〕,对简化农民进城务工手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22年XX省出台的关于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皖政办明电"2022"104号〕和2022年XX省出台的关于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通知〔皖政[2022]51号〕,明确要求切实维护广阔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22年出台XX省劳动合同条例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作了明确规定。2023年2月XX省政府又以皖政办[2023]8号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并结合我省实际,从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就业环境的管理和效劳工作、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各市县也结合当地情况出台了一批政策和文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2023年6月份又出台了XX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皖政[2023]63号〕,要求全省17个市都要指定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2023年,XX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皖政[2023]52号〕,提出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努力做好农民工就业效劳和培训工作、依法标准农民工劳动管理、解决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效劳、完善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这段时期,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演变路径大体呈现以下特征:20世纪80年代后期只是有条件地允许流动。直到20世纪90年代,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开始走向了标准管理的积极应对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实施暂住证管理制度、取消不合理的收费、保障农民工权益等解决措施。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流动调研报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开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出县跨省谋求新的开展,寻求更多的挣钱时机,这种被称之为打工经济的新型经济为兴旺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也给农村经济开展注入新的活力。从当前全县开展的现状来看,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由于多种原因,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打工经济的良性开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农村劳动力为什么要外出打工
打工经济是市场经济开展的必然产物,它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劳动力市场客观需求。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呈逐年上升趋势,仅河口乡每年就以百人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23年竟达3491人,占全乡总劳力人口9790人的35.35%。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大规模外出打工呢。
原因之一。地方经济开展不够是造成农民外出打工的根本原因。
就河口乡的情况来看,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农村经济开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虽然近几年结构调整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于尚未形成气候,效益不明显,农民收入依然还比拟低下,尤其是现金收入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生活和自身开展的需要。为了挣取更多货币收入,很多农民便不得不出去赚点副业钱,正所谓“呆在家里坐,不如出去磨〞。经济开展比拟落后,这是导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的根本所在。
原因之二。本地就业需求有限是造成农民外出打工的客观因素。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业科技的逐步推广,农业耕作方式已由过去的刀耕火种变为现在的科学种田,客观上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同时,近几年来全县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毕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由于本县没有足够的就业空间,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无事可干,为了谋求生计和寻求开展,他们不得不出去打工。
原因之三。外出打工是脱贫致富和寻求开展的一条很好门路。
从近年来开展打工经济的效果来看,它不仅缓解了全县严峻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使他们辞别了贫困甚至走上了富裕道路,他们在外积累的资金和所学的技术也促进了自身和地方开展。就河口乡而言,仅2023年就寄回现金300多万元;少数人员由于外出时间长,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如今已成为公司或部门主管,月收入在几千元以上;还有局部人员通过在外辛勤劳动逐步致富,回到家乡盖起了小洋楼,办起了养猪场。由此可见,打工确实是农民增收致富和谋求开展的一条很好门路。
二、打工经济开展中存在那些问题
我县打工经济起步于80年代,开展于90年代,近几年来开展尤为迅速。但随着打工经济的快速开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给地方经济开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甚至有少数打工人员变得更加贫困,严重阻碍了打工经济的良性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活难找、钱难挣。
据调查,从外出打工人员打工的渠道来看,他们大多数是通过老乡或亲戚朋友介绍到外地打工,而不是通过劳动中介机构推荐就业,甚至有少数人完全是毫无目的外出闯荡,局部人完全没有打探信息的可靠性,加之少数专门联系打工的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同时又不是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从而导致局部农民盲目外出,毫无秩序的涌向四面八方。他们出去以后,长期找不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大都是零杂工和苦活、脏活、累活,收入极其低下,甚至有少数人迫于无赖和上当受骗从事传销等违法犯罪的活动。
2、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导致收入普遍不高。
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来自于经济开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打工以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外出打工之前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更没有一技之长。出去以后,主要从事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体力活,男工靠的是力气吃饭或者干危险活,女工主要从事手工劳动,主要分布在建筑、装饰、餐饮、搬运、玩具生产等领域,待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七八百元左右,仅能满足最根本的生活需求,已成家的通过省吃俭用有少量积蓄,少数在外打工的单身汉最多能解决温饱,而且在卫生、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根本没有保障,工作稳定性差。同时,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工钱难讨、老板克扣工人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正因为这样,导致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普遍较低。
3、农民常年外出打工导致地方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