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道德经的读后有感.docx
下载文档

ID:1626380

大小:13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德经 有感
道德经的读后有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才智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进展,人们的物质财宝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宝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猛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留意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格外渺小,力量格外微弱,人生格外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退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孤独     。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假设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欲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峻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假设惊,贵大患假设身。〞我们可以看出“宠辱假设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亮透亮     ,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假设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假设身〞呢 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糊涂生疏的源泉。 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那么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会,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确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担忧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念留给自己。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