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山西
煤炭
产业
发展
若干问题
思考
对山西煤炭产业开展假设干问题的思考
从2023年至今年年初,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工业跌入低谷,山西煤炭行业首当其冲,似乎进入穷途末路,诸多煤炭人面临精神崩溃,全省经济“因煤而困〞。自今年2月以来,煤炭价格止跌上升,一路上涨,“叫好〞声一片,诸多煤炭人又开始精神亢奋。
煤炭行业能否尽快摆脱这种非理性、非冷即热的状态,决定着山西煤炭产业能否实现科学开展、转型开展,对于实现省委提出的“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黄金十年〞后期,我一直在给煤炭企业泼凉水,呼吁大家清醒;去年全行业一片悲观,我又一直给煤炭企业鼓劲,“风雨过后是彩虹〞“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当下煤炭市场引发躁动,我仍然要大声呼吁:一定要冷眼看煤市。
1正确看待当前的煤市和走势
当前,全国煤炭市场结束了连续4年的持续下跌,自年初至今一路反弹,尤其是7月份以来涨势迅猛。煤炭产业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反转。
1、近期看〔3—5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处于恢复性上涨企稳阶段,但总体上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一致。
这次危机面临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难题,最根本的是煤炭产能过剩。今年2月以来尤其是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的快速反弹,绝不意味着自2023年煤炭市场出现拐点以来的趋势反转,而是多重因素短暂集中作用的结果。
一是去产能政策实施的因素。全国煤炭产量持续下降,在消化了进口煤增幅的同时,产量降幅大于消费降幅,1-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4.6亿吨,同比下降10.5%〔大于消费降幅8.1个百分点〕。
这是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的根本原因,不是需求增加的结果,而是供给减少的结果。而供给减少的原因,那么主要是去产能、控产量实施276个工作日起了关键作用。
二是保增长政策刺激的因素。
国家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广ppp模式,以适量的政府引导资金更多地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整个经济的终极动力,刺激了市场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
三是煤炭内生价值自我修复的因素。煤炭价格持续4年一路下跌,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违背价值规律,必然会触底反弹。
四是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公路治超与铁路运价调整,煤炭运输本钱上升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加之去产能,导致市场供给偏紧、价格上升的预期不断增加。
五是投机资金炒作的因素。本轮煤价上涨的背后不乏投机资金的影子,会造成非理性的价格预期,造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市场大起大落。
六是国际市场拉动的因素。中国煤炭市场已经被“国际化〞,国际煤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煤炭市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一是本轮煤炭价格的反弹不存在持续大幅反弹的现实根底;二是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三是近期煤价上涨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期,煤价终究还会回归理性。
2、中长期看〔20—30年〕。煤炭行业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坚决信心、改革开展。
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今日的过剩只是一种宏观失调导致的阶段性相对过剩。作为中国的根底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现阶段,我们必须坚决对煤炭产业开展的信心。
信心来自何处。
一是来自我国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国情是以煤为主,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能源进口依赖度大,特别是石油对外依赖度逐年快速上升,能源需求缺口大。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根底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作为煤炭行业,应保持这种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二是信心来自于XX省情。
〔1〕山西是资源大省、产煤大省。2023年全国煤炭根底储量2399.9亿吨,山西占全国的38.4%,位列第一。目前,山西煤炭产能达14.693亿吨,近三年产量都近10亿吨,占全国的25.7%。
〔2〕山西煤炭品种全、质量优。全省有9种煤,其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储量各占全国同煤种储量的50%左右。
〔3〕山西煤炭赋存条件好,开采本钱低。大局部资源赋存稳定,整装煤田多、规模大,便于集群开发,开采本钱相对较低。
〔4〕山XX县区位好,位置佳。地处全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晋陕蒙三角地带,位于我国东西部结合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5〕山西现有煤矿井型大,机械化程度高。淘汰了30万吨/年以下煤矿,煤矿机械化程度达99.97%,平均单井规模接近185万吨。平安保障能力逐年提高。
三是信心最终来自于煤炭行业干部、职工队伍——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XX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对煤炭行业转型开展的大力支持。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必须抓住今后20年煤炭行业转型开展最后的历史机遇,依托煤、超越煤,实现山西煤炭产业的华美转身。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同志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XX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出的:必须坚决跳出“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紧紧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坚决不移走上转型之路。也正如代省长楼阳生同志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34次常务会议时所指出的:必须把功夫下在促转型、调结构、增动能、打根底上,谋定战略抓落实,着眼长远抓当前,努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开展。
2迎难而上,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认清现状,是立足当下的根底。一切科学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状况的精准把握之上。山西作为我国煤炭生产和供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给基地和工业基地,这一战略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优势明显。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有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沁水等六大煤田。形成了北部动力煤、中部炼焦煤、东南部无烟煤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
2、山西煤炭产业已进入转型开展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煤炭产业获得了长足开展。全省2023年、2023年经过两轮整合重组,煤矿数量大幅锐减,全省关闭淘汰了30万吨以下矿井。煤炭产业结构、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增长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开展奠定了根底。目前已进入转型开展新阶段。
3、山西煤炭产业特点鲜明、突出。
奉献大,煤矿多,产量高,灾害重,结构单。全省煤、焦、冶、电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其中煤炭约占40%。煤炭的深加工滞后,转化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仍停留在单纯地产煤、卖煤上,停留在原煤生产及其初加工上,而真正具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利润率的深加工转化产品该大的反而不大。现行山西煤炭产业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企业负担重,办社会的包袱沉重。
山西煤炭产业尽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取得了长足开展,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缺乏,特别是开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第
一、思想观念不新。
一是方案经济思维的束缚,“等靠要〞思想严重,企业有困难,不是找市场,而是还习惯于找市长、甚至找省长,这一点国有企业尤为突出;二是“官本位〞观念的束缚,一些企业领导不习惯于当“企业家〞,而是热衷于当官、讲行政级别,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三是夜郎自大思想的束缚,老是忘不了、放不下山西曾有的辉煌,放不下“产煤第一大省〞的功绩簿,不能从煤炭思维、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自我解放出来;四是因循守旧意识的束缚,干部群众存在着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惯性,穷困不知思变,落后不知图新,缺乏那么一股子闯劲、拼劲,缺乏那么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近邻XX省此轮经济下行中受到的冲击明显小于我省,源于其在煤炭主体企业设置、对外开放力度、民营企业活泼度、煤炭转化力度上都超过了山西。
第二、产业集中度不高。
山西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省,去年煤炭产量9.75亿吨,神华集团去年煤炭产量4.74亿吨,但掌控或引领着全国煤炭市场的定价权。比照神华,山西有三大差距:〔1〕市场话语权弱;〔2〕人均效率低;〔3〕产业链条短。
市场话语权弱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其根源在于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还没有彻底到位。人均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产业集中度低。矿井多,单井规模小,用人多。神华集团单井平均规模是690万吨/年,而山西缺乏185万吨/年。当然,神华集团产业链条完整,纵向有煤、电、油,横向有路、港、航,这个优势是无可比较的。
第
三、体制机制不活。
最突出的是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多、审批事项繁杂、部门多头管理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省属国有煤炭集团政企不分,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政府化、企业家官员化,政府把企业当部门来管理,把企业家当官员来对待。企业家“官本位〞意识严重,把企业当政府来运行,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企业无法按标准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行,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开展、自我约束的“四自〞要求还相差甚远。
第四、产业结构不优。
除了“一煤独大〞,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条不长、替代产业不优。煤炭的深加工和绿色转化产业链条主循环尚未形成,煤电材、煤电铝、煤焦油等循环延伸产业质量不高,主要循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循环不经济〞,有的企业无视环境效益和社会责任,有的企业无循环经济开展意识,仅为单纯的产业扩张。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化工工程的开发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山西煤化工产业整体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与煤关联不大的非煤产业,同样也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产业协同效应差,规模效益差等问题。
第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当前,山西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缺乏、创新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快不高、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煤炭产业和以煤为基相关产业的支撑能力缺乏、推动作用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尚未形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少,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开发缺乏,尤其是煤电、煤焦、煤化、煤建材、煤机装备等煤基产业尚未形成优势,并且多数产品仍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开展的科技奉献率不高,与煤炭大省、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以上问题,是差距,是劣势,但更可转化成为奋起直追、后来者居上的潜在动力和后发优势。
3找准突破口,打出组合拳实现凤凰涅槃
1、加快推动煤炭行业改革——资源再整合、产业再重组。
〔1〕进一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开展煤炭大集团,推进煤炭产业集约化开展。依托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三大品牌〞,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经济手段,实施煤矿企业战略性重组。整合重组优化的原那么是按照不同煤种、不同区域,整合重组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性质的特大型、“巨无霸〞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减少煤矿数量,降低管理本钱,提高矿井单井规模,提高人均产煤效率,从而切实提升山西煤炭产业在全国煤炭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2〕推进三大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集中资源、集中优势,建设煤炭大基地,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有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