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走进社会感悟生活.docx
下载文档

ID:1624760

大小:23.49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走进 社会 感悟 生活
543走进社会,感悟生活 走进社区走进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朝阳二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迫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本学期我校 三、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为主要实施内容,以“走近社区、走近生活〞为综合主题,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一、根本理念 走进社区与走进生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开展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一〉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学校不等同于教育,听课不等同于学习.设置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的目的就在于把学生的开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学生需要认知为主的学习,也需要体验为主的学习.有效实施社会实践的关键,是让学生自主而创造性地走入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并由此获得深刻的生存体验,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开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 二、课程目标 “走近社区、走近生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向,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效劳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结合 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把三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定为: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生活体会、经验,了解一些最根本的劳动技术、社区效劳方面的常识。 2、在指导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有效的实践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根本生活和活动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3、关心他人与社会,遵守社会标准和公德,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开展。 5、初步掌握信息资料的了解、搜集、分析、处理的方法,能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成果与收获。 三、课程内容 根据本社区地区资源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生活经验与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社区、走近生活〞设置以下五大方面的实施内容。 1、走进社区,走进生活 (1)初步了解社区的根本活动,逐步熟悉社区中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根底设施和组织机构。 (2)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可贵与创造的喜悦,学会一种本领,如:洗衣做饭、采购物品、合理消费等。 (3)对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并萌发对家乡的关爱之情。 2、效劳社区,美化社区 (1)愿意为社区建设和开展效劳,有较强的效劳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效劳的充实与愉悦。 (2)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中获得积极的感受。 (3)自觉维护社区形象、珍惜环境。留心观察身边的环境,初步领悟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根本状况,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具备初步的环境保护常识与技能,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些实际问题;逐步学会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做起,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大胆畅想并描绘心目中的理想社区,并动手装饰自己的小天地。 四、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设计与安排: “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实践活动根据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设计,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开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同时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生存体验的获得与增进,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开展。 本学期初步安排为: 九、十月份: 1、学生走进网络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计算机、熟悉键盘、鼠标,学习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下载有关内容,绘制简单的图表,输入文字。运用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社区组成、社区设施、社区功能、社区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形成对社区的理论性认识。 2、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社区,对社区的公共设施(公共厕所、ic 亭、停车棚)、效劳设施(学校、医院、商店、银行、效劳机构)、环境设施等问题进行咨询、访问,形成对社区的表象认识。邀请社区相关人员,接受咨询。调查访问社区人员,如向居委会老奶奶了解社区家庭构成情况,向医院院长询问本社区人口健康状况、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向学校校长咨询每年入学情况、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向警察叔叔调查社区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家庭拥有摩托车、自行车的数量,向效劳机构调查本社区人口就业状况及失业人口再就业问题。初步了解家乡生活习俗和文化,如:研究中国姓氏的来源、姓名的来历、研究广告用语、研究社区文字的标准化。 3、根据查找资料及本社区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开展“我想对您说------〞的活动。学生对有关社区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意测验,分析汇总测验数据,列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社区问题。教师适当列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如:我是社区小主人、社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家庭减废大行动。 学会一种本领,体验生活。可以充分开发家庭资源,请父母、爷奶做为参谋,学校统一开展“我能行〞的展示活动,以演示、表演、谈体会交流自己的实践感悟。 11-12月份: 开展“我是社区小主人〞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描绘社区。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1、“我是小小美容师〞。就上一阶段提出的社区急待改进的方面或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了解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文化习俗和公共设施等。其中三年级主要有老师根据学生民意测验的情况有选择地集中指导进行,四年级由扶到放主要开展自主性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学生根据社区现象的初步分析,针对社区内的效劳设施、社区环境、家庭状况,自主结合,自定课题,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摄影解说等方式开展活动,交流汇报。如:名字趣谈、标准文字、关于白色污染、我把废物当个宝等。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获得一种成就感、快乐感。 2、“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上网浏览查寻有关合理化社区的文字与音像资料,自行设计并交流心中理想的社区是怎样的,可以是某一项设施,如“我心目中的 亭〞,可以自己的小天地,可以是自己的教室、学校,也可以是整个社区,评选“最正确创造〞。三年级学生可以从小处入手,通过绘画、小报、写话等形式展示一项设施或景物、发挥集体的智慧美化自己的教室,四年级学生可采用绘画、自制模型、写标语、小品、演讲等方式展示设想,为建设一个美好的社区而作出努力。 一月份: 对整个活动阶段作总结,写活动感想,进行演讲,谈收获,并确定寒假活动方案。 五、课程实施的策略: 1、提前准备。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效劳、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2、拟定方案。由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方案。方案案内容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3、实施活动。师生走出课堂进入活动场地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4、交流总结。学生把自己成小组在活动中的收获聚集、整理成各种形式:扮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和评价。教师那么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开展,及时准确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程实施 1、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保证每周三课时的活动量。原那么上同一级部爱派在同一时间进行,便于上大课,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展示,采用集中和分散使用相结合的方法。隔周五的中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碰头,交流前期活动所得及实际问题,安排下两周的活动内容。 2、课型。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型、知识普及型、实践活动型、专题研讨型、成果交流型等。 3、师资: 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实质上的重视是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实施成功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社会生活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会枯竭,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将流于形式。 1、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营造良好的精神气氛,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强迫学生或把学生束缚在书本、课堂的圈子里。 2、教师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善于开掘各种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不仅能根据课程实施指南执行课程,而且能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和设计课程。 3、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好学校与家庭、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善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本课程的实施。 4、教师应具有探究、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本课程的研究探索工作,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改善能力结构,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提高自身素质。我校有校长、教导主任、电教组长、大队辅导员、卫生保健老师作为智囊团,有担任语文、数学、科学老师担任专任指导老师,鼓励其他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做临时的指导,对积极参与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适当的物质鼓励。 5、作好宣传,让广阔家长和社会人士了解、关心和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的课程,聘请局部家委会、社区专业人员参与协作到活动中来。 七、课程评价 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一〉关于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评价的根本建议 1、评价要有所侧重。完整的课程评价应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本课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根底上,尤为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社会责任感、效劳社会的态度、精神与能力进行评价,不强调记住了多少系统知识与具体技能。 2、评价要贯穿活动的全过程。本课程不排除终结性评价,但更强调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活动最后的成果可以作为评价时的参考依据,但主要依据应来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筹划、参与、组织、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