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改革
创新
思考
农村改革创新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开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根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开展新局面。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正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和群众反映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急〞。对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缺乏,工作上操之过急,缺乏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二是“偏〞。对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认识不够,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偏重于新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对开展生产、农民增收、深化改革等任务重视不够。三是“冒〞。脱离当地实际,超越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盲目攀比兴旺地区,把标准定得过高。四是“同〞。不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不区分轻重缓急,一种模式,一个步调。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引导广阔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切实让农民得实惠。重点抓好生产开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多下功夫。为此,应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大根底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突破资金投入瓶颈制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根底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XX县区乡财政体制、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四是真正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向和物资运用都应让农民知情,接受农民监督。五是搞好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进一步细分地域类型、工作措施,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根本方向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内涵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内涵,就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开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根底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基于现阶段农业农村开展的实际,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根底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平安,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在稳定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的根底上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开展的新要求;转变农业开展方式,提高农村经济开展的质量;稳定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努力形成城乡开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国内产业和供给平安;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元模式。
拓宽农业开展思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开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开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开展能力。把开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开发农业在特色产业、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方面新的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把农业根底建设好、开展好、稳固好、维护好;立足产业特色和地域条件,发挥产业优势,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推进规模扩张,形成产业群;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或集团,推动产业集群开展,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转变农业开展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体系,不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实现农业科研与推广应用的有效对接;用现代科学文化、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深刻认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包括城乡开展规划、产业布局、根底设施、公共效劳、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一体化,旨在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开展,使广阔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开展成果。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的根本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开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切实把根底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开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相结合,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效劳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二是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三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