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基层党组织
构建
和谐社会
己任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基层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主体,无论是促进学校事业开展、增强创造活力,还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通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构建和谐校园这一系统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关键词: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领导科学开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使命。党的基层组织又是党执政的组织根底,是推动开展、效劳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各项要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直接承担者。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执政为了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方针的集中表达,同时也是善良的人们对社会生活普遍的利益诉求。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有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系统。因此,要想实现社会的和谐,就需要从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具体的人做起。这无疑需要一个广泛、庞大的工作网络。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根底的基层党组织,就是这个网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高等院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局部,承载着传承先进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奉献知识成果的重要功能,建设和谐校园对于推进全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具有直接面对、紧密联系着群众的特点和优势,是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能够充分发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效劳群众,具有凝聚人心、引领群众前进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所确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责无旁贷地负有最具体的重要使命。 一、全局在胸,善于把握和引导社会主流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首先是要全局在胸,要把所负责的一个局部纳入全党和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进行考虑,与中央保持一致。只有符合全党的大局,不脱离社会的大背景,才能不迷失方向,不偏离主航道,从而才能为整体的社会和谐助推增势。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当今社会已然处于一个“开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机遇和挑战交织,希望与风险并存,经济开展加速、结构转型剧烈、多元文化碰撞,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大学师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根本道德标准为根底,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开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执政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我们将更多地直接面对广阔教师和学生,工作具体,事情繁杂。这就更需要我们敢于积极正视这些社会现实,带着广阔党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决,正确传达党的理论、思想、声音,正确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表达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为了人民的本质属性;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正确把握和引导社会主流与正气,让群众始终看到方向,看到希望,感受到主流和向上的力量。只有基层党组织把握住了社会主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切实可靠的根底。 二、脚踏实地,善于做好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具体工作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员工、青年学生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必须根据自己所负责的那个局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在实处。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观念和风气,坚持教育主体性原那么,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根底,需要先进生产力的支撑,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开展。而高校那么是人才聚集、知识聚集的高地,是生产、传播、转移和创新知识与科技的基地。审视当今时代,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迅速增强,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开展先进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厚实物质根底,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这个重要的动力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成为我国未来先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带头人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高校责无旁贷。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力量集中、技术创新手段先进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辐射源和重要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建设者〞的素质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目标的实现;“接班人〞的质量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效劳活动中去,培养大学生如下几方面的意识:一是民本意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亲民、爱民、为民〞意识,努力树立为实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二是民主法制意识。培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表达民意、保障民权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养成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三是公平正义意识。按照一定的道德原那么和道德观念,公正正直地为人处世,维护社会公义;四是生态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形成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关心社会与经济开展的生态后果,选择对生态有益的价值取向;五是诚信友爱意识。养成互帮互助、老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融洽相处的良好品德;六是自律清廉意识。要培养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清正、廉洁意识,为我们党造就具有清廉之风的新一代后备力量。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因此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其次要以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开展为目标,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与提供效劳,倡导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诉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最后要注意把握好大学生个体内在价值开展的需要,在此根底上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我们的党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为执政党,除了代表了人民利益的本质属性所决定之外,善于向群众做宣传是重要的法宝之一。在当今,我们党面临如何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稳固执政地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更需要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让群众全面、准确地了解党的思想、路线、政策、方针,团结群众与党同心同德,为实现富民强国、和谐美好的社会目标共同奋斗。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重法制、讲文明、懂科学、守诚信的观念和风气,弘扬中华民族互助友爱、注重团结、顾全大局、珍视安定的美德和风气。只有这些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是可能的。 (二)多办实事,树立和谐教育的目标,强化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要努力坚持将做好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为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多想点子,多找路子、多操心、多费心。教师和学生的衣食住行、冷暖安危都是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特别关注的内容,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确立的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实心实意为人民群众着想,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事。该解决又能解决的,要积极热情地尽快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讲清道理,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总之,当教师和学生需要时,要能看得见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能听得到党组织和党员的声音,能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的关心。只有让教师和学生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他们才会对基层党组织有归属感,从内心拥护我们党,我们党才会有牢固的执政根底,社会的和谐也才有可靠的根底。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