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世俗
地主
文学
建构
追求
浅析
世俗地主文学的建构与韵外之致的追求世俗地主文学的建构与韵外之致的追求浅析浅析 【摘要】:从时代上划分,中晚唐至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贵族统治到后期的地主统治转变的关键时期。韵外之致,是这个时期在文学创作中对韵味这种艺术境界的追求。本文旨在理清世俗地主文学的产生与韵外之致这种艺术境界的发展脉络,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关键词】:世俗地主;韵外之致;相互关系 一、世俗地主文学的建构和韵外之致的产生 韵外之致的产生,实际上是由于中唐新兴的士族阶级对新的文学境界的一种追求。从中唐起,中央王朝对进士科开始重视,加上两税法改革,以及士族与庶族相互通婚等出现,以文学为代表的庶族地主文人,通过科举考试,从底层入仕,逐渐取代贵族门阀,形成新兴的士族阶级。至此,从底层入仕的这一批“俗气”的庶族地主文人,他们与社会中下层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自身携带着社会中下层的审美追求,但在进入统治阶级后,他们就要以统治阶级的意识来要求自己的审美意识,使自己审美意识慢慢的“归雅”。在这一逐渐“归雅”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人物,中唐时期的白居易,晚唐时期的司空图,以及北宋的苏轼。二、世俗地主文学与韵外之致的关系 世俗地主文学与韵外之致的关系,即表现为世俗地主文学促进了韵外之致这种美学境界的产生。当然,这经历了缓慢的发展过程,即从俗到雅的发展。“归雅”过程中的第一位代表是中唐时期出生于中小官僚家庭的白居易。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并称为“元白诗”,特点表现为“浅俗”,却在当时极受文人欢迎。晚唐司空图在與王驾评诗书中评白居易:“都市豪估”,苏轼在苏诗文集中评白居易:“元轻白俗”。但从总体来看,笔者认为,这种浅俗也是一种进步,是在探索过程当中的一种创新,也算突破了盛唐浪漫雅文化特征的藩篱。这种“浅俗”特点的出现,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由于两税法的改革,伴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出现的不可遏制的,具有“俗”特点的文艺思潮。二是由于在中唐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永贞革新、刘李党争,甘露事变等重大政治事件。这些政治事件,从不同的程度刺激着庶族地主文人的心态,他们普遍看到了现实的残酷。所以,他们便由积极入世转而归于全身远祸,这一群体的心灵受到了十分巨大的创伤,并且这种创伤体现在整个世俗地主阶级,具体表现为一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最终,他们只能寻找能使自己“忘忧”的事情,以此来调试心态,甚至有些文人常常沉浸在繁华的都市歌声酒乐之中。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典型的就是受了“俗文学”的影响,描写的两性题材并且把帝王唐玄宗当作普通人来写。晚唐天下动乱不堪,大部分诗人,受兴起的市民文学的吸引,不仅染指俗文学中的传奇、词,而且在正统诗歌领域中“从俗”的倾向也日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位代表晚唐司空图,他严守儒家对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原则,退隐,甚至用绝食的方式以殉唐。同时提出了以“雅”为中心的美学理想,有着明显的承前启后的地位。全唐文的与王驾评诗书中,司空图表达出对中唐以来从“俗”诗风的厌恶,认为“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然而,他又认为“右丞(王维)、苏州(韦应物)趣味澄夐,若清风之出岫”。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诗歌,如纤秾中:“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实境“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皆是他“韵外之致”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至北宋初期,晚唐,以及五代以来的柔弱绮艳的文风相沿成习。在七十余年之后,司空图所提倡的“韵外之致”的美学思想,才被宋代文人广泛的认同。大文豪苏轼也认同司空图提倡的以“雅”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大力地赞许司空图的诗论“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并且十分的悔恨自己当时不识其妙。在以雅为尚的宋代美学的要求下,浅俗已经不为当时的文人所赞赏。至此,推崇高雅的“宋调”最终形成。这就是在世俗地主文学建构后,从俗到雅的“韵外之致”的境界提出、以及受到关注的过程。三、世俗文化与韵外之致对后世的影响 这种“韵外之致”的美学境界是雅俗两种文化的融合,看似是一种雅文化,但不同于以往的雅,也带有一定的俗成分。比如,文学题材更加接近生活。同时,在推崇“高雅”的宋代,也出现了宋代话本这样的民间文学,产生了这种通俗的民间“说话”技艺新潮流。所以,在笔者看来,雅俗之争下所产生的世俗文学以及韵外之致,可以看作是在思想的碰撞与解放下,绽放的绚烂的花朵。至明代,思想进一步在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的李贽等人的批判下解放,伴随着萌芽的资本主义因素,掀起了第一次市民文学的高潮。表现为世情小说金瓶梅的出现,书中涉及到的人物八百余人,上至朝中显贵,下至小贩,各种各样的人物在其中。至清代,章回体小说红楼梦的出现使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巅峰,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这样富有艺术性、文学性与代表性的作品的产生,与中唐以来世俗地主文学的建构与韵外之致的追求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明中叶后才会出现如此璀璨的通俗世情小说。参考文献:1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2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9.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作者简介:王岚(1992),女,土家族,重庆人,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16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