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书记
校长
心目
中的
大学
北京大学
党委书记
朱善璐
传道
育人
使命
新编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传道与筑梦大学育人之使命
第一篇:【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传道与筑梦大学育人之使命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传道与筑梦大学育人之使命
同学们,初入大学校园,你们可能会充满好奇、新鲜和憧憬,也有着各种疑惑和懵懂,这都是正常现象。今年,学校首次开办新生第一课,是为了让你们在入学之初更好地了解大学,了解北大,知晓大学的真谛,这对于大家完成好由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的转变,适应好大学学习生活,进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合格的北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育人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教育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国家和民族事业需要的、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各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传道〞是大学的核心使命,是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本质要求,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的圆梦时代,北京大学育人工作的核心指向和目标定位必然是培育筑梦人,培养一批又一批可以担当“中国梦〞大任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应得其“大者〞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223级本科团支部的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所思所感。5月2日,在北大115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中抽出珍贵时间,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223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极大地鼓舞和鼓励了全体北大师生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士气,而且信中引用的欧阳修的名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给我们深刻启示。这个“大者〞,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梦〞伟大目标的鼓励下扬帆起航的大格局,就是百余年北京大学与祖国和人民休戚与共、砥砺前行的
1大视野,就是最富有朝气和力量、兴业强国圆梦关键看青年的大志气,就是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创新开拓的大智慧,就是北大青年学子“圆梦北大、筑梦中华〞的大责任。从这样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志气、大智慧、大责任出发,才能真正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寥寥数百言的殷切与分量。
同样,我们需要从“大〞字出发,来理解大学的本质、精神和意义。“大者〞可以理解为大学要传的“道〞,它应当是方向、理念、灵魂、精神、原理、动力,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根本指向。对于中国古人所谈的“道〞与“术〞的关系,大学生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要学会处理大和小的关系。术是手段、技巧和具体的方法,大学生要学会从大处着眼,首先领悟“道〞的深意,同时不轻视“术〞的内容,要“以道御术〞,而非“以术御道〞。大学既是研究、传承高深学问的地方,也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场所,更是培养理想远大、价值操守高尚、有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的国家优秀人才的殿堂。大学之“大〞,重在传道,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很重要,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核心问题还在精神与文化、使命与责任的教育,大学是帮助人们提升学问境界和人格境界的地方。
所以,“大学是什么。〞“什么是北大。〞“怎样适应大学时代新的学习生活。〞“怎样在进入北大后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而不迷失、不落伍,追求进步,努力向上,既能在顺境中乘风破浪前行,也能经受逆境磨难的摔打,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为社会理想而献身。〞这些“大〞的问题都需要同学们在入学之初认真思考。
北大的精神文化传统
纵观世界近千年的大学史,大学这个机构,它本质上是人文与文化问
2题,核心是精神,载体是知识传授,今天的大学还有着重要的知识创造和文化创新功能。大学之道在于其本质和精神,使命与责任。不理解大学的本质和精神,就不懂得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它是1898年戊戌变法仅存的一个重要革新成果。“兴新学〞是变法图强的重要内容,而新学的载体就是学堂。全国设个总学堂,称为“京师大学堂〞,它也是中国当时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同学们,北大是祖国在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为救亡图存、寻找出路而创立的一所大学。这也是北大爱国进步传统的逻辑缘起,是北大学子为什么长久地、强烈地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原因。北京大学在建校之后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步实现了艰难条件下的图新和改革。在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在蔡元培先生上任北大校长后,北大进入开展变革、走上现代大学模式的新阶段。蔡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他希望北大师生第一要抱定宗旨,以天下为己任;第二要砥砺品行、培养道德;第三是学生要尊敬师长,老师也要尊重学生,提倡教学相长。
近百年前,由北大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形成和不断开展。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重要代表的北大进步师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北大人永远追求的是进步,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3“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到1949年,北大开始进入了第二个50年,我们的母校生命之旅踏上了新的征程。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继承荣耀传统,续写新的历史篇章。改革开放时期北大人的优秀代表、王选院士曾经长期践行着一种精神,他称为“顶天立地〞的精神,这也是北大人应有的一种精神。理想抱负要顶天,如果仅为一己私利,那么你不必到北大,北大人要有社稷和家国情怀。当然,我们也要立地,地气要接得实,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奋斗。不“顶天〞没有方向和理想,只“顶天〞不“立地〞又会失去根基,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些北京大学百余年来的精神文化传统,需要新同学用相当长时间去思考和体悟。
北大新青年应“勇当筑梦人〞
今天的大学主要有四大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文化传承创新。你们今天实现了圆梦北大的梦想,从现在起,也要为北大的梦想去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梦想去奋斗。
圆梦北大,是指我们要奋力拼搏,早日实现加快创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为此,我们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到2023年,北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到2028年至2033年间,北大再提升一步,办成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到2048年北大建校150周年、新中国成立20230周年前夕的时候,北大要争取走在世界一流大学队伍的前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一切都因目标而有意义。同学们要把人生目标和青春梦想与“中国梦〞
4和“北大梦〞的开展目标和梦想连在一起。“圆梦北大,筑梦中华〞需要大家一起奋斗。
为此,我希望同学们第一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责任,始终为求得“大者〞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大学之“大〞和北大之“大〞在于志向、责任和使命,在于眼界与情怀,更在于高尚持久的价值追求。国家和人民对北大寄予厚望,各位北大的新青年要发愤图强,要敢于担当。第二,同学们要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磨炼成才,一个人成才与否归根到底不在于家境如何,而是主要取决于你自身是否坚韧奋斗。第三,希望同学们要有世界眼光,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都离不开全球视野的构建,离不开同学们持之以恒地追踪国际前沿、攀登科学顶峰的精神和努力。(本文系作者在今年北京大学“新生第一课〞上的讲课内容,略有删节)
第二篇:【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大学该坚守怎样的理想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大学该坚守怎样的理想
大学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公益性,它的存在就应该为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作出应有的奉献。中国一定要有一批高校要有更高的境界和目标,这些大学既根植于市场又要有高于市场的远见卓识,开展定位要符合市场需求,又不完全跟着市场走。在中国2022多所大学里,我认为至少要有1%的学校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如果做到了,我们就可以把它的人才培养理解为:培养能够引领这个社会向前开展的社会精英。一流大学一定要坚守这样的理想。
“精英〞这个词好似很敏感,因为很多人把它跟“平民〞对立起来。我理解的社会精英应该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有高尚的理想,愿意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同时又有过硬的为祖国为社会效劳的本领与才干,并能够脚踏实地,无私地、包容地团结自己周边的每一个人,带着他们共同奋斗去实现理想。
社会精英,他一定是“领袖〞,但是他不一定是领导。“领袖〞和领导是不一样的概念,作为“领袖〞,他的岗位可以非常平凡,但是他有自己的理想,能够带着周边的人去共同实现理想。我常说的一个例子是:上海一个港口装卸工人包起帆,他在平凡岗位上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完成80多项技术革新与创造,成为中国“抓斗大王〞。他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而且是带着大家共同为理想而奋斗,这样的人就是“领袖〞型的人物,就是社会精英。
1如何培养这样的社会精英。很多厦大老校友至今对萨本栋校长的一条管理规定记忆深刻。当年,萨本栋校长定了一条规矩,每年新学期的报到,一到截止时间,报到处就关门了,如果晚到一分钟,你就得下个学期再来报到,你就得回家去。就是这么严格。萨校长说:“今天我不这么严格要求你,以后就害了你,我今天这么严格要求你,以后就是帮了你。〞很多老校友说,经过厦大多年的锻炼、培养和熏陶,养成了很多非常好的习惯。时至今日,厦大依然传承了这种严格。我认为,只有宽严相济的大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因此,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在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同时也用“守那么〞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遵守社会准那么,告诉他(她)们,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连碰都不能碰的。我常在学校一些大会上交流到国外名校的见闻感受。我说,我很羡慕这些学校为学生营造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比方说,一个同学半夜十二点他睡不着,突然脑子里蹦出一个念头:我要做一个小实验或我想试一试把可乐倒在硫酸里面会有什么反响。他就能马上从床上翻身而起,把鞋子一穿,迅速跑到实验室里做这个实验。反观中国高校,有几个能做到这样。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是“铁将军〞把门锁着的。
我希望,厦大哪一天也能做到同学们想进实验室的时候就进得去;或半夜有个奇思妙想,想去捣鼓一下的时候,他(她)就有地方去捣鼓,到那个时候,厦大就有点创新型大学的样子了。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厦大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第三篇:【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我心中的理想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我心中的理想大学
我们不可能把每一所大学都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学,但可以办成各具特色,即大学管理者心目中的“理想之大学〞,这就是特色办学、内涵式开展之路。
这种“理想之大学〞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坚持为根底教育效劳〞是其被社会公认的办学特色。但是,要实现这一特色,所需要的支撑条件和社会的检验标准与其他所有的大学又是相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推进“理想之大学〞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形成自身特色、提升特色水平的过程。而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大学管理者将会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开展路径和坚持不懈的自觉。
我认为,一所“理想之大学〞通常都具备“有人物、有故事、有空间、有代表〞四个显著特征。
有人物,就是有学生和社会敬仰的大师和教育家。实际上,这是内涵式开展中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大师和教学名师都具有学科奉献重大,学界认同广泛,学术声誉良好,人才培养成就显著的特点。这些大师级人物铸就着一个学科、一所大学的成绩与辉煌。如果一所学校这样的人物很少或者没有,那就很难说它是学生心目中的一所“理想之大学〞,也很难说办学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