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国博
庙会
物质文化
遗产
国博“庙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讯昨日是元宵佳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聚集了来自全国的2022余件展品。展览现场犹如一场大型民间文化艺术庙会,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原始录音、唐代古琴“枯木龙吟〞等珍贵展品与手工现场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
四大遗产领衔501个申遗工程
本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展览,共计展出实物、音频视频、图片共2022多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这些展品是从全国各地选送的6000多件物品中筛选出来的,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展览分为中央厅和地方厅。据本次展览的承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章平介绍,中央大厅主要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的保护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文字和图片的介绍。
展品方面,中央大厅的“主角〞是古琴、昆曲、新疆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四项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工程,以及一些重要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
另外,在中央展厅的一块展板中,还公布了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501个公示名单。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都来自于这501个申报工程。
地方厅现场表演最受观众欢迎
地方厅那么集中展示全国各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展品包括老式商业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针灸铜人、江永女书、水族水书、树叶信、贝叶经、少数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种手抄本等。在这里,2023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民间艺人在现场还进行了表演,福建提线木偶、江苏泥塑、海南传统纺织、陕西剪纸、北京风筝扎制等绝活表演最受观众的欢迎。
王章平告诉记者,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无形性〞。因此,“现场的展示,可以让观众们更贴近的了解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工艺等更是需要我们重点保护的。〞王章平说。
遗产保护急需解决传承人问题
在地方厅,一位表演江苏泥塑的老人告诉记者,“年轻人都觉得做泥塑又累,又没有价值,都不愿意继承技术,我们很是担忧再过几十年,这种技术将会失传。〞
中国艺术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表示,传承人问题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本次展览初步方案展出一个月,凡单位和集体组织参观以及军人、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等一律实行免费,其他零散观众参观票价定为5元。
■资料
我国“非遗〞
保护之路
2022年11月3日,中国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22年8月28日,中国正式参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22年,中国古琴、昆曲被列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2023年新疆木卡姆艺术以及蒙古族长调也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7月,文化部下发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全国各地开始申报,逐级评选。12月31日,公布501项入选工程,进行网络公示。最终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单将于今年公布。
■专家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章平:保护要“防伪、应变、贴近民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要原生态保护。我打个比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鱼,我们不能把它养在鱼缸中,而应该把它放回河流大海里去。让它们在自己的生存状态下去自然的生存开展。
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做的就是“伪〞民俗,为了开发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效益,而改变了它们的生存原貌,这根本就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当然,由“无形性〞这一特点,随着社会开展,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要逐渐消失,我们应该做的是“抢救〞,利用现代技术,把音频,视频资料保存下来。
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是凝固的保护,不能中断它们自身开展演变的过程,而是应该让保护和其自身开展协调起来。比方春节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过去一些春节习俗,如祭祖、拜神等不可能在现代社会继续保存,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去保持过去的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着一个“文化空间〞的特点。
很多工程失去了它的文化空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
比方一些地方戏曲,地方舞蹈。所以在这种展览上,这类遗产还是不可能全面地表现出来的。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有时机去贴近真正的民间文化,才能够真正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现场速写
听半个世纪前阿炳版二泉映月
虽然有唐代的古琴“枯木龙吟〞和宋代古琴“鸣凤〞,中央展厅最吸引观众的还是二泉映月原始录音。据悉,1950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的研究员杨荫浏、曹安和亲自到无锡,录下了民间乐人华彦钧(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3首二胡曲子和3首琵琶独奏曲。二泉映月最初是首无名曲,在杨荫浏为阿炳录音后,他和阿炳一起为这首曲子取下了流传后世的名字。
在展览中,二泉映月的原始录音在展厅中循环播放,观众只要戴上耳机便能听到。
看源自唐代的泉州提线木偶
在福建展台缺乏5平方米的“小舞台〞上,泉州提线木偶剧团的表演吸引了几十名观众。剧团的工作人员沈苏革介绍,观众看到的木偶表演逼真,甚至连手指的颤抖都能感觉到,这都是因为每个木偶的全身各个部位起码连接16条根本线。现在,剧团每年都有二三百场演出,在国外尤其受到欢迎。
剧团团长王景贤说,作为中国提线木偶戏的代表,泉州提线木偶戏从唐代开始至今都没有间断过,“我们的传统剧目丰富,演7天7夜都可以〞。
观世界上最豪华的“万工轿〞
万工轿是浙江宁波的一种特有手工制作花轿。传说南宋年间,赵构在浙江宁波一带被金兵追杀,被一姑娘相助而得救。之后,赵构下令所有宁波的女子都封王,出嫁都允许坐花轿,从此,宁波花轿的规格也越来越高。
万工轿因制造需消耗近一万工时,所以被称为“万工轿〞,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宁波花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而万工轿也是宁波朱金木雕工艺的代表作。这次展出的宁波花轿是一件花费三年制作的复制品。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