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docx
下载文档

ID:1617975

大小:10.64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普通高中 数学 新课 研读 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   为了贯彻教育部“文理不分科〞的原那么,高中课标2023年版在内容和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使其能综合高中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将难度定位在原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之间。高中课标2023年版提出了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过去的课程结构,重点关注内容的多少和难度,重视内容标准。本次课标修订做出了突破性调整和补充,专门设置了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把学习内容、教学、学习、考试、评价融为一体,重视教育质量,确保学生的全面开展。   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根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在数学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开展起来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从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阐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根本特征是相辅相成的。抽象性、严谨性与广泛应用性是数学的根本特征,与数学核心素养比照发现,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表现为抽象性,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表现为严谨性,数学建模与数学分析表现为应用性。   2、数学核心素养既有外在也有内涵,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其外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其内涵,这决定了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数学知识技能,凌驾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两者之上。   3、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够通过后天培养获得,我们可以在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也与特定情境相关,例如现实情境、数学情境或科学情境,让数学问题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同时,外在行为也可以表现具有可测性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开展程度进行评估。   4、六个数学核心素养之间并不是分裂无关的,而是相互贯穿的,例如,直观想象与数据分析离不开数学模型,运算能力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彼此照应,让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提出以后,“立德树人〞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摆脱传统的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提出数学课程目标:“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开展所必需的数学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以往的数学课程相比,“四基〞不再将“双基〞作为仅有的工具和技能进行教学,更加关注数学思想与学生根本活动经验。要以数学知识和教师为主导,培养有能力、有开展的学生,促进学生掌握永久性知识技能。人本主义的课程取向,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兴趣和需求,重视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强调学生的全方位开展,尤其是自我能力的形成。从价值取向来看,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不是以学术理性为倾向,也不是单纯抛弃数学内容,忽略数学知识,以人本主义为倾向,而是理性与人本相互融合的价值取向,其目的在于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变为学习者能够接受的教育形态。高中数学课程应该重视数学中最本质的内容,以学生开展为本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让学生具备受益终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通过研读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提及的最多,对于学生的开展关注的最多。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明白新课标的主题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但是,能够实现学生开展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才是主导。让学生拥有素养与能力,教师首先要是“高师〞。数学理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劳永逸,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心理学习过程,这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是在升华教材数学知识背后的材料及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建立与开展起来的.因此,我们不能利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停留在训练层面,而是要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采用“问题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质疑—探疑—答疑—释疑〞的学习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数学“场域〞,借助参与式学习活动,通过反思性教学将数学理性思维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内在思维品质,让学生经历可思维、善思维、乐思维的过程,从而领会和感悟形成理智的、稳定的、可迁移的思维模式。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中数学的革新依然成为必然的选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我,完善知识体系,积极拓展思维,满足现阶段的教育需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