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共青团组织
参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
初探
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初探
培塑“和谐青年〞促进“和谐成长〞
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初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顺应历史开展变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如何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发挥作用,是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各级团组织要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精神的根底上,立足本地区共青团工作实际,从青年特点出发,重点围绕“培塑和谐青年·促进和谐成长〞的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努力使共青团工作在参与和谐社会构建中有所突破。
一、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青年培塑的理论思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稳固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包括青年在内的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一直以来,我们党以先进的思想上下求索,为远大的理想矢志追求,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202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开展要求;两年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曾屡次深入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刻阐述;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开展规律的认识到达了新的高度。紧跟党的理论和实践开展,各级共青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和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系统而庞大、长期而艰巨,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团工作的对象效劳于青年、力量来源于青年、内容表达于青年。因此,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充分发挥自身团结、教育、凝聚青年的独特优势,通过塑造‘和谐青年’,促进青年‘和谐成长’,来推动国家社会的和谐开展。这既是共青团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及历届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共青团按照党的要求紧密联系、切实效劳广阔青少年的现实需要。从理论上分析,“和谐青年·和谐成长〞的目标任务,至少蕴含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青年个体而言,他是自然人,是团的工作对象,共青团有责任对其加强教育引导,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处于和谐的开展状态,自觉成长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合格因子;另一方面,对于团员群体而言,他们都是组织人,是团的有机组成,受到团章和团的组织纪律的约束,有义务在团组织的带着下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青年既是和谐社会的直接受益者,又是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与团组织乃至社会和谐开展、互为一体、相辅相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契合关系:
1、从社会开展层面分析,和谐青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社会开展总是在不断的新老更替中进行,青年之于社会就象新鲜细胞之于人的全身,不仅在社会中占据相当的比例,而且是社会中最活泼、最可塑的群体。由于青年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个体的想法、行为往往会牵动所在家庭、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潮流与动向,他们和谐了,社会就能和谐;他们不和谐,社会就难以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紧紧抓住青年这一重要群体,积极促进青年和谐成长。
2、从青年自身诉求分析,和谐成长是当代青年开展的必然选择。不管是“和谐社会〞还是“和谐青年〞都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没有开展就谈不上和谐。当代青年渴望成长、渴求成才,希望自己个性目标和人生价值得到社会认同,和谐成长是青年开展的“第一追求〞。但是,青年开展必须不断克服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根底和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各级团组织全面关注青年开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实现青年健康成长。
3、从团的组织属性分析,促进青年和谐成长是共青团的职责所在。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青年是共青团组织赖以存在的根底,脱离了青年,团的工作将失去意义,因此,各级团组织必须将效劳青年需求、引领青年开展作为自身工作的根底环节来抓,努力使团的各项工作更加贴近青年、符合实际。这是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必须着力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共青团的职责所在。
二、共青团团结带着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正处在一个难得的黄金机遇期,同时又面临一个严峻的矛盾凸显期。团的工作对象--青年,面对的是社会转型期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各种利益矛盾、社会问题逐渐显现,青年群体社会流动加剧,不断进行着分化重组,新兴青年群体和新青年组织不断涌现,社会问题青年化和青年问题社会化愈演愈烈,青年群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并由此派生出一些与社会和谐主流不相称的现象和趋势:
1、青年价值诉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一方面,青年的生活样式日渐个性化。在现代青年生活中,一句个性的语言、一首原创的歌曲、一个夸张的举动或者一个偶然的时机就可能使某个人“一夜成名〞。现实典范和利益驱动使得一些青年的个性表现欲望更加强烈,受世俗文化影响,许多青年的行为渐渐趋向于“特立独行〞。另一方面,青年的价值追求更加多元化。关于青年价值观的调查说明,在“四个多样化〞背景下,青年的价值观念正发生巨大转变,青年的权钱观更加务实,享乐主义有一定市场,45%的青年在问卷中直言“金钱〞、“权力〞是他们的追求。
2、青年就业水平呈现高期望低水平趋势。青年是就业和再就业的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是影响青年开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据2023年5月在京举行的“青年就业与和谐社会国际论坛〞公布的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9岁以下中国青年总体失业率为9%,是中国目前社会平均失业率(6%)的1.5倍;与较高失业率相对,当代青年就业意向却依然表现出较高的心理预期,有43%的受访青年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单位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20%的青年希望创办自己的企业。同时,受高校扩招、就业竞争加剧、传统观念束缚等因素影响,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从2022年的83%下降到2023年的72.6%,不少青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危险,“啃老族〞、“校漂〞队伍随之出现并不断壮大,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3、青年社会参与呈现社团化志愿化趋势。青年的社会化是历史的必然,当代青年拥有了更加自由的民主政治环境,青年社会参与的途径和渠道正变得越来越宽阔和广泛。各类青年社团的数量持续增长,调查显示:77.9%的青年受访者将社团或志愿者活动作为社会参与的主要实现方式,特别是大学生志愿效劳西部、骨髓捐献志愿者等已成为时下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新热点。84.4%的青年愿意“每个月抽出一定时间参加义工活动〞,在公益活动中的分享快乐、得到满足,已成为青年参加志愿效劳的直接动力。
4、青年网络问题呈现泛滥化复杂化趋势。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无视的一局部,网络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研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2022年中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突破1亿大关,上网计算机总数4560万台,分别是2022年的3.89倍和4.55倍;2022年上网用户中,35岁以下青年和24岁以下青少年分别占82%、54.1%。网络的广泛普及在给青少年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青少年成了网络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和受害者,约14%青年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综合症〞,主要涉及网游成瘾、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方面,各种危害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个体间交错感染、综合影响,呈现出隐蔽化、复杂化特点,给有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带来难度。
5、青年生存范式呈现两极化对立化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经济状况和生存范式被默认为青年群体划分的主要依据,当代青年群体已不可否认地出现了“相对优势群体〞和“相对弱势群体〞。“相对优势青年群体〞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技术、高收入青年群体的集合,一般分布在企业高层、政府机关、教育科研、司法医疗等系统,拥有较多可调配的社会资源,可能在团内兼有职务或拥有青联委员或青年协会成员的身份,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和较广泛的社会交往。“相对弱势青年群体〞那么是那些相对而言面临的困难、问题明显较多、较紧迫,拥有较少可调配的社会资源且改变自身现状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年人的集合,他们最需要组织的关心和帮助。根据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表达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研究报告(2023年5月发布):弱势青少年群体与普通家庭相比,身体健康和受教育状况明显偏低(普通家庭中身体状况良好的占74%,弱势家庭孩子中这一比例为57%);家庭青少年教育经费支出水平低于普通家庭(仅8%的弱势青少年能够获得政府教育补贴);弱势青少年的社会参与状况令人担忧(有24%的弱势青少年表示未曾参与过正式的集体活动)。这种相对优势、弱势青少年群体的自然分割会直接影响社会公平,减少青少年相互间的交往、友爱与互助,导致相对优势青少年在心理上出现歧视倾向,而相对弱势青少年易产生压抑甚至“仇富〞情绪。
上述趋势既表现为当代青年的群体特征,同时也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共青团组织要适应这些情况,在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共青团工作是朝气蓬勃的工作,常被赋予理想主义的色彩,一些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习惯于“凭热情〞干工作,在设计载体、规划活动时喜欢赶时尚、逐热点,很少进行严密的研究论证。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组织架构已被打破,市场环境中青年自主性日益增强,过去许多行政化的发动方式正日渐失效。共青团参与和谐社会构建,既要满怀信心,将其作为共产主义征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不能光停留于理想状态,必须正视现实、贴近青年、关注社会,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地为青年成才致富奔小康这一现实需要效劳;在工作职能上,要积极承担各类青年社会事务,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发动方式上,要更加注重实际、实用和实效,从单纯的教育灌输、指派任务,向寓教于乐、寓管理于效劳转变。
2、正确处理团员与青年的关系。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团员和非团员青少年,共青团员是先进青年的代表,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团的组织,遵守团的章程、享有团员权利、履行团员义务,而非团员青少年不受团章约束。尽管因团的工作需要,这两个群体在很多情况下是不作细分的,特别是近年来共青团参与青年事务逐渐增多,团员与青年之间的界限似乎变得有些模糊。这种模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普通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进而促进青年群体内部的和谐。但是,这种模糊认识也容易淡化共青团员自身的角色意识,影响到他们先进性的发挥。因此,共青团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紧紧依靠团员,积极带动青年,全面辐射社会。对于共青团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队作用,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对于普通青年,要广泛开展和谐创立活动,通过培塑更多的“和谐青年〞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庞大的中坚群体;对于相对弱势的青年群体,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主动提供各类帮助,代表维护其合法权益,与他们携手进步,使之成为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
3、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就共青团的性质和特点而言,许多工作内容是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