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浅析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德育
养成
教育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养成教育
摘 要:高中新课改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机地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德育 养成教育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开展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阶段。高中阶段的教育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养成教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人为因素,有目的、有方案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到达教学与育人的双重成效。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而且要结合国际和国内的时事来进行,在“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时我组织学生在网上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确定他喜欢的主题,用学到的技术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做起来兴致高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我指导学生创作了与奥运有关的作品大赛。较优秀的作品都上报参赛。 现在我们身处信息化的社会,通过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开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开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让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开展的希望,如在学习使用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在图片信息的加工内容中,要求学生处理学校风景照片的任务中可以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要求学生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教育、亲情教育、敬老爱幼教育等。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合作,加强协作 信息技术课根本上一人一台微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高一学生起点不一样,有的学生由于根底差,而不敢独立操作,总想等老师和同学帮助,我就告诉他们要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探索,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鼓励他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完成作业时,由于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常想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学初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后,学生根本上3人一组,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援。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和评价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生活行为习惯是一种最不被人重视的力量,谁都不会在意它的作用。然而,生活行为习惯却会把你导向成功或者失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能使平庸者成为人才,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却只能埋没人才。高中学生的课程较紧,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娇生惯养。早上起床较晚不去上早操,食堂没饭了,就等到课间去商店买零食吃,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往嘴里塞东西。手未洗就摸键盘和鼠标,而键盘和鼠标虽然会擦洗,但本身还是有很多细菌,很不卫生,下一个同学还怎么用。告诫同学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养成早睡早起锻炼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是一辈子都受益的。 培养学生保护公物的好习惯。为了约束同学们的坏习惯,如在墙上踩脚印,随手扔鞋套的塑料袋等,我让同学们把生活中见到的不文明行为用数码相机或 照下来,然后用图片处理软件处理一下,再设计上旁白制作成漫画,好的作品在微机室展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课堂上我也会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行为,让他们讨论。到底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助力器,坏习惯那么可能是成功之路的绊脚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合理引用和保护知识产权 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飞速开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维护计算机系统平安,我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标准。 在教学认识硬件和软件时,可以渗透一些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软件是开发者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精心设计出来的,盗版软件严重地损害了软件开发者的利益,是一种很不道德的犯罪行为,要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尊重知识和别人的劳动。 在讲授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时候,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使得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硬件损坏。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所以在计算机教室不能随便使用自带的移动存储设备。上课时有的学生随意删除他人文件或录入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我就组织学生讨论,换位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既无益于自己也损害了他人,是一种不道德、不尊重别人,不遵守公共道德的表现。养成自觉抵抗网络有害信息、趋利避害,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在课堂上会布置一定量的开放性任务,作业提交电子版。要求这些作业假设有引用别人或者网上的资料,必须注明出处。 五、培养学生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文明上网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对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特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有用信息的同时,它却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户外活动的时间,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欺骗性,有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空间,面对虚拟的世界更加封闭自我。网吧里最多的是青少年,而据调查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人数为7%,其中男女生网络成瘾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和5.1%。所以在信息技术根底第一节课上完之后我会安排他们调查全班同学上网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拟定“健康上网行动方案〞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向全校学生发出建议。在思想上提高文明意识。在上课时遇到一些不文明的上网行为,我会适时地指出,让全班同学引以为戒。在网上发帖子时要时刻注意自己是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告诫学生在网络环境里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能借用网络匿名就相互欺骗攻击等。网络中依然要相互尊重,行为一样受到法律的约束。现在互联网犯罪的打击力度很大,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实际都是一种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的手段,更应与德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到达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小平,龙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技术.2023.5. [2]吴新辉.“网络成瘾症〞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社会心理研究.2022年第 2期. 作者单位:①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 学学院 ②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潘溪二中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