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与服务.docx
下载文档

ID:1611636

大小:21.26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成 都市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社会 管理 服务
天道酬勤 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与效劳 佘幸 摘 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给成都市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管理的分散性、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性,以及他们进入城市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对此成都市需要采取依托城市社区进行管理与效劳、完善法律且妥善处理冲突矛盾、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市民的民族性观念,最后还需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加强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等方式来完善其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效劳。 关键词: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不具备城市户籍,但又在城市居住并从事各种经济、文化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长期生活在内地和西部遥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逐步走向开放,通过务工、经商、学习、旅游等方式向城市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都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2023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占0.9%,比重较上一次人口普查增加了0.36%。成都市区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万人以上的有回族、藏族,人口在万人以下、千人以上的有满、羌、蒙古、土家、彝、苗、壮、朝鲜等8个民族,每年有近400万人次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总体看,今后仍会有。 随着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进入成都,成都市的人口民族多样性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相应的效劳管理工作也要跟上。因为远离牧区或者农村的这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在给城市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一、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社会管理与效劳带来的挑战 1、居住管理的分散性。成都市少数民族居住格局经调查分析,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单位集体购房。这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单位、机构、企业团体纷在成都设立机构分配住房然后形成以单位为中心的居住格局形式,这种是由单位出面管理的模式。二是分散购房定居。这种商品房式的社区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社区类型的居住格局,这种是社区管理的模式。三是以经商为主租住房屋的模式。其典代表是成都市浆洗街及武侯横街,这里主要是经营少数民族用品的商户,这些商家和效劳人员大局部租住当地房屋。四是无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定居的聚居。这些无暂住证、无合法职业、无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口他们主要聚集在天府立交桥和火车南站一带,这些人自发聚居成群,对于成都市的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民族关系和工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2、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经历着从少数民族文化到向主体民族主流文化的适应,以及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到汉语言文化的适应。在这样的文化跨越中,各个民族交往时,会自然感觉到自己的民族属性和民族意识,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激发的矛盾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少数民族群众很多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通常会通过定期的宗教仪式来寄托情感、表达虔诚。但是在汉族聚居区,宗教信仰一般是非主流文化局部,所以对于为少数民族提供固定场所过宗教生活的局部有所欠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中,有很多观念与城市文化有相悖的局部。在城市社会中,这些很容易导致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抵触,和排斥,甚至会厌弃城市化生活,这样不利于群体稳定。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宗教信仰向现代城市文明的转变,即有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3、心理上的不适应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比一般性的流动人口还面临着异族评判标准的问题,异样生存环境检验的难题。这需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正确认识自身民族属性特点这样才能在新环境下获得真正的内心基点。此外,跨文化的心理适应容易产生归属感缺失。经过排斥、学习、吸收与整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会最终实现对城市的心理适应和文化认同,一旦出现文化冲突、文化震撼就容易导致心理归属感缺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心理归属感的缺失,既是个体心理层面不适应的结果与表现,而且带有整体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痕迹。 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效劳的策略 1、依托社区进行管理,将防范式管理转变为效劳式管理。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住格局,和城市社区的规划格局,无论是单位集体购房居住、分散的购置商品房、或者经商租房现在都会隶属于某一管辖社区,所以社区成了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直接实施单位。社区是共同生活的邻里空间,社区化的好处是既能够保存地域共同体的生活性特征,又同时可以落实城市社会的规那么。利用社区对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管理需要,一方面要强化社区内居民的民族平等意识,认真宣传和落实我国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要宣传城市管理的根本规定,通过对社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保障等工程的效劳,引导和标准他们的行为,同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包容度的同时也强化法制观念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这样可以逐步帮助他们的心理适应增加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社区本身要强化自己的管理能力,要严格标准社区内的卫生治安人口等方面的管理。因此,依托社区进行管理比依靠行政力量进行管理更加具备亲和力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的联系,也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使民族关系更加的和谐。 2、完善民族工作的法律,妥善处理冲突和矛盾。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量持续的进入城市,民族的多样性势必引发许多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国家制定详备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城市民族的管理工作。1993年公布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是我国已有的一套城市民族工作实施法规,我们应该以此作为处理民族工作的依据,同时结合成都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维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民族间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要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理,既不能因为少数民族的“政策优惠〞而实息事宁人也不能因为其是少数民族而粗暴执法,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促进民族团结。 3、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市民的民族性观念。利用媒体和网络的导向,对社会市民宣传正确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民族理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营造社会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气氛,让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教育渗透到每个阶层每个社区和每个居民,从思想上到行动上不再盲目排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4、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文化水平的上下差异性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融入和社会的管理的难易。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都是处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或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向往,才走出民族原住地来到大城市生活就业。他们不仅希望在大城市里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期望在大城市里子女能获得更多更好教育时机。然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由于原来知识水平的限制就业渠道较窄,除了自己经商大多从事基层劳动岗位。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开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教育事业,开放城市的教育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加对城市新生活的理解和民族多样性以及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而且可以增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获得更多的开展时机。 参考文献: [1] 刘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社会管理创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5〕. [2] 秦文鹏.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社区策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5〕. [3] 张晓颖.广州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社会管理创新[J].广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3,〔2〕. [4] 潘正云,沙马日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怎样与市民和谐相处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8〕. [2] 张红.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的适应与开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