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信息化
生产方式
变革
探讨
信息化生产方式变革探讨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开展。在社会的开展历程中,人们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生产活动都形成了与该时代相适应的独特的生产方式。上世纪中叶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促使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与此相适应,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内的统一不是平静的,而是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之中,二者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的新陈代谢,在每一个时代都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种形态生产方式的依次更替,正向信息社会迈进。
渔猎社会的生产方式。渔猎社会是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时期,大约一万年以前的所有历史都属于这个时期。当时,科学技术尚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制造和使用工具受到极大的限制,使用的大多是打磨粗糙的石器工具,以利用自然为主,通过采集果实、捕鱼、打猎等生产活动获取维持生存的食物。在这种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很难存活下去,人们不得不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并以群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生产实践。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农业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开展的第一次转折。科学技术开始产生并逐渐形成,定居的村庄渐渐星罗棋布蔓延开来,人们使用畜拉的耕犁、铁锹、金属镰刀、木耙等工具在土地上劳作,开始了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其特有的标志就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在农业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事这种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的生活仅是以糊口、苟延生命和供他们的主人寻欢作乐而已。没有长期储藏粮食的设备,没有把产品运往远处市场必不可少的道路。〞[1](p36)因此,农业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融为一体的社会。
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创造和广泛应用,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建立起了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形成了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体系,煤、石油、天然气等不能再生的化石燃料成为社会的主要能源,动力逐步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产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享用,更多的是为了出售,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和大规模的商业体系,从而打破了农业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分裂。
工业社会的开展和文明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换奠定了根底。20多年以前,未来学家们曾预测工业社会将向信息社会转换,现在,这一预测正在成为现实,社会信息化正在以人们预料不到的范围、规模和速度向前推进,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包括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
不同时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各构成要素上。要了解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我们就应从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和生产关系的各环节入手。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进程中生产力的变革
(1)以脑力劳动为主、从事信息活动的人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既要支出体力,也要支出智力。在不同时代,因为科技和生产力的开展水平不同,人们体力和智力支出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乃至以前的时间段里,科技开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主要是体力型的,人们的劳动支出以体力为主;工业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先后创造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进入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力所要求的劳动者素质是脑体并用型的;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加强,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开展的主导产业,需要有大量的劳动者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这就使工业社会延续下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劳动支出逐渐转向以脑力支出为主。
(2)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的智能机器体系成为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人类使用的劳动资料,已经经历了简单工具和机器体系为标志的两个阶段,其中,简单工具在工业革命以后被机器所代替。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将会逐步用智能机代替工业时代的机器体系。智能机是具有人的局部智能的工具系统,它的使用不仅扩展了人们的体力,而且也扩展了人们的局部脑力,使劳动者更轻松、更准确地完成工作。
(3)作为社会经济开展的战略性资源的信息成为人们的主要劳动对象之一。资源是人类生产的劳动对象,人们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范围是伴随着生产的开展而不断扩大的。在渔猎社会中,可再生的野生动植物是最重要的资源;到了农业社会,土地成为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的第一资源;开展到工业社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开展,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范围到达了有史以来的最顶峰,煤、石油、天然气得到了广泛开发,但这些资源都是非再生性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生态失衡等恶劣后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空中到地下,从宇宙到海洋,从无机到有机,无所不及,这些资源中就包括信息资源。在信息时代,它虽然不是唯一的资源,但却是最重要的资源,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信息事业。
(4)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标志和核心的信息科学技术成为核心技术。在人类历史上,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是空前兴旺和最为辉煌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群体不断涌现。在这些高科技群体中,任何高科技的开展不能不依赖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特别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因此,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和现代生产力开展的主导因素,它广泛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诸要素中,促进经济增长。
2、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
(1)生产上。使用机械化设备在流水线上进行的大规模集中化生产将逐步转变为使用智能化工具的适度规模的个性化生产。工业社会生产中利用的机器体系是依照决定性原理进行机械动作的装置,它们不会自动控制和调节,缺乏灵活性,这样的特点需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操作,以弥补机器体系的缺乏,这就决定了工业社会的生产必须把成千上万的工人集中到工厂里,在生产流水线上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子大规模生产出单一品种的产品。这种生产虽然本钱低,但却满足不了人们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信息时代人们在生产中广泛利用计算机这种智能工具,它“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随时改变机器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变产品的款式〞[2](p234),同样一套制造系统可以灵活的生产各种产品。这种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批量小,品种多,更适合多样化的需求。
(2)分配上。信息将越来越多的介入到未来的产品分配之中,并将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财富分配的依据。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骤然上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因此,未来财富的分配方式将趋向于注重信息要素,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所有者将取代资本家成为社会阶层的最富有者。
(3)交换上。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产生之后在商业领域很快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并开始逐渐进入家庭,为改变传统的交换方式奠定了技术根底,使新型的市场交换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商店销售系统、银行电子转帐系统和家庭中的计算机终端、电视、 就可以连成一个互动的网络,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自由选购商品。
(4)消费上。信息时代将开始弥补有史以来生产者和消费者相分裂的状况,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二为一的趋势。农业社会里绝大多数人消费的只是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东西,他们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生产者,也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消费者。他们可以称之为“产消者〞。工业革命把社会一分为二,导致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出现。到了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使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消费者与企业、与商场发生了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消费者通过网络把自己喜欢的商品信息输送给厂商。结果就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消费者实际上是参与了商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生产方式与社会开展的关系是相互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反过来也会给信息化进程中社会的开展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1、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物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生产方式的各实体要素中,使现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通信、控制、显示系统等信息技术把自己的要求自动、准确、快速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不仅解放了劳动者的体力,加快了生产产品的速度,而且提高了加工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降低了生产本钱。
(2)人类劳动的彻底解放提供了手段,有利于人的全面开展。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3](p168)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广泛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是给人类实现劳动解放提供了“现实的手段〞,机器人已经不再仅仅做险活、脏活,而且开始进入技术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劳动市场,扩大了人的体力,使人类摆脱了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开展,人类又把一些繁重的脑力工作交给智能机去处理,扩大了人的脑力,使人们从那些繁重又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迈出了劳动解放道路上的第一步。
(3)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新的生产方式使生产从注重物质投入转向注重知识、信息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工业社会对物质和能量的大量消耗,缓解了社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环境保护。
2、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⑴失业问题较难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崛起的信息产业,给劳动者造就了很多就业时机。但是信息化设备的自动处理功能取代了局部人力,这也导致从传统产业部门释放出来的低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会相对过剩。
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智能化、网络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虽然使人们的生产活动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同时,使以前因为这些限制无法建立的关系得以形成,但它也让人们为之付出了代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当前,在一些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兴旺的国家,利用互联网在家办公成为兼顾工作和家庭、保持工作柔性和节约办公本钱的方法,但是仅仅使用电子联系难以构筑足够的到达默契合作的信任,所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来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
⑶人性堕落。生产方式的变革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手段,然而,它也为那些物质膨胀者获取暴利,进行违法犯罪提供了科学手段。这些人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假币、窃取各种技术资料……,变成庸俗的经济动物。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进程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正负两方面的。其负面影响我们要想完全消除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信息化进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迎接信息化浪潮的冲击,适应未来社会。
[]随着社会的开展,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在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社会开展到信息时代,生产方式会表现出信息化的特征,同时给社会造成一定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生产方式;演进过程;变革;影响
参考文献:
[1]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2]童天湘,高科技的社会意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