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青
岛版五级
下册
数学
学海无涯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篇一: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1
一 认识正、负数
1、除0外,不带“—〞号的数是正数。(像:7,+5,)
带“—〞号的数是负数。(像:—3,—155,)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
3、描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够用正、负数。
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如此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与除法 :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整数局部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局部 余数作
分子)
分数的根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
分数的根本性质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 分求最大公因数 (列举法、短除法)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 分求最小公倍数 (列举法、短除法)
分数比大小(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化成小数)
通分及其方法(找公分母)
小数化分数: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一般保存三位小数)
1、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332、 和米的区别: 88
不带单位的分数,无实际意义,只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的3份);
带单位的分数,有实际意义。
13(表示:3米的或1米的,是一个详细的长度) 88
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1131234=0.5 =0.25 =0.75 =0.2 =0.4 =0.6 =0.8 2445555
135711=0.125 =0.375 =0.625=0.875 =0.05 =0.04。 88882025
三、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的,无括号时从左向右算。
1、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局部和分数局局部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2、简便计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减法运算性质关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减法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能够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
a-b-c=a-(b+c)
去括号、添括号时留意: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添括号要变号。
a-(b+c)=a-b-ca-(b-c)=a-b+c
四 方向与位置
1、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如:(3,5)表示第3列第5行
3、如何样描绘位置:在( )偏( )( )度方向上,间隔( )( )米处。
4、如何样描绘线路图:从 某地 向 什么方向 上走 多远 到达 某地 。
六 统计
1.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够明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单式与复式的最大的区别确实是:复式有图例,而单式的没有
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别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一样,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一样。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能够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别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
长方体的外表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外表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外表积=(长×高+宽×高)×2S=2(ah+bh)
正方体的外表积=棱长×棱长×6 S=a×a×6
7、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8、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9、容器所能包容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能够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0、【体积单位换算】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进率
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八 可能性
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篇二: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打算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局部同学都能特别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根底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爱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处理征询题的学习方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简单的实际征询题。局部同学的思维较灵敏,有着提示知识之间的联络、探究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全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按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才能为重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根底,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表达义务教育的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
本教材由众多数学家、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学科专家、特级老师、教研员及一线骨干老师编写,表达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教学总目的(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拟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处理简单的实际征询题。
3、结合详细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详细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会正确地计算,并能处理相应的实际征询题。
5、初步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展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按照方向与间隔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绘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详细实例,能按照指定的要求方案。
10、能按照实际征询题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11、理解数据的描绘可能产生的误导。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按照方向与间隔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单元(组)教材分析
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根底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根底。
二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那么运算和处理有关分数征询题的根底。因而,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单元既是数与代数领域根底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乘除法的根底,一定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
四单元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连续和开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根底,这局部内容对学生认识本人的生活环境、开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五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那么混合预算打下根底。
六单元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 七单元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根底。
八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度,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六、单元(组)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单元: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正、负数描绘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亲切联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单元:1、 通过测量和分物,使学生感悟分数的产生;2、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3、 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才能;4、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
第三单元:1、结合详细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详细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那么。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四单元:1、结合详细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