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炉房
畜牧业
发展
思考
炉房畜牧业开展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开展,畜牧业已成为炉房乡高二半山区农村经济开展的必备产业,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及中央、省、市、县制定了畜牧业开展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激发了农民养畜的积极性,对开展畜牧业起到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无视制约因素。我就当前全县畜牧业开展作了初步调查,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一、开展现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能繁母猪等各项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加大对炉房畜牧业开展的政策、生猪贴息贷款扶持倾斜力度,大力开展以生猪养殖为龙头的畜牧业。乡涉农部门及村“两委〞抢抓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农民养畜积极性高涨的良好机遇,按照“稳定存栏,增加补栏,主攻出栏,提质增效〞的开展思路,狠抓“种、料、管、防、训〞综合配套实用技术推广,以养殖大户培育为重点,不断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每年初,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畜牧业生产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领导组下设了技术指导效劳组,各村相应成立了养殖、销售等协会,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效劳。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下发生猪生产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干部群众对做大做强畜牧业的认识,保证了畜牧业开展稳定、有序。
(二)强化技术推广,提高科技转化率。一是注重品种改良,转变养殖模式。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要求,把畜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点的主要经济开展工程,积极引进了优良种猪,给畜牧业的开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种植绿肥、油菜等作为饲料原料,建青贮窖,传授青贮饲料生产技术,引导农户使用青贮饲料养畜,降低养殖本钱,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强化科技宣传,加大两防力度。坚持以能繁母猪、仔猪的经常性防疫和肥猪的市场检疫为主,拓展防疫面,杜绝疾病、传染病发生,为消费者提供了平安、放心的肉食产品。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活动室、成人文化学校等为阵地,采取面对面讲授、实地学习考察等方式,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教育力度,使参训人员都能掌握新的养殖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认真贯彻落实了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资金,采取以扶持培育养殖大户为主,大面扶持为辅,力求整体推进全面开展的方式,为畜牧业开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四)根底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一是加大公路网络改力度,对炉老、炉马和乡村公路进行了改建,极大缓解了交通瓶颈对农村经济开展的制约,有效解决了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二是水利化程度逐步提高,促进农畜业协调开展。三是扶贫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改善了人畜居住环境,为畜牧业的开展提供根底条件。
202223年,共发放生猪贴息贷款50万元,培育了220户生猪养殖大户,储藏20230头后备母猪,完成了2个养殖场建设和一个养殖场的补栏工作,完成50户养殖示范小区一个,拥有畜厩165间,新建卫生厩25间468㎡,改厩81间1526㎡,新建卫生厩16间290㎡。结合整村推进工程实施,完成养殖示范户69户,新修卫生厩138间1380㎡,建青贮窖每户4个138立方米,购置种母猪35头,仔猪22023头,实现户均存栏生猪21头,出栏肥猪20头,出栏仔猪13头。实现存栏生猪13950头,大牲畜2930头,山绵羊2250只,家禽17900羽;出栏生猪1552023头,大牲畜518头,山绵羊2250只,家禽17900羽,同比分别增长23.2%、28.3%、44.6%、47%;肉蛋总产量1480.24吨,产值为2136.1万元,同比增长80.2%;其中生猪生产开展迅速。共培训23期4815人次,其中党员干部及致富能手参与培训285人次。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638.78万元,同比增加2605.9万元,增长64.6%,其中畜牧总产值为2136.1万元,同比增长80.2%。
二、存在的困难和开展优势
(一)科技转化率低,养殖规模小。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效劳不到位。乡村市场不健全,局部技术人员缺乏市场意识,效劳意识还未完全转变过来,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培训不够,农民应用新科技的能力不强。大局部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落后,传统生存观念较浓,科学开展意识淡薄,新技术看不懂、学不会,科技知识推广难,养殖本钱高,周期长,增产不增收,利润率低;极少数农民在种植业上干的还是老一套,养殖业采用的还是传统养殖模式,缺乏对外面市场的了解,不敢大胆开展,仅仅局限于乡村市场,甚至还处于养猪为过年、种田为温饱的自给自足状态。三是各种协会形同虚设,未发挥实质性作用,这就难以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一体化开展模式,难以打破乡村市场开展的局势。
(二)投入资金短缺,根底设施建设滞后。一是扶持资金有限,农民信贷难。炉房是一个纯农业乡,乡级财力匮乏,争取上级扶持力度有限,扶持面小,比较零星,培养大户难,示范带动性不强;农民普遍穷,靠自身投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农村金融垄断,少局部人信用度低,存留呆帐多,信贷条件苛刻,农户贷款难、数额小、利率高,畜牧业开展难上规模、利润微薄。二是地处遥远,自然资源匮乏。全乡有4个村的人口居住在高二半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根底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相对闭塞,信息不畅,水利设施不健全、防汛抗旱能力弱等,出现公路沿线与离公路较远的畜产品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很多地方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现象。
虽然存在着以上困难,但也还存在着很多开展优势,在一定时期和范围看主要有:一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现有人均耕地和闲置耕地变多,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荒山、荒坡的所有权进一步明晰,畜牧业规模化开展条件具备;二是实现规模化养殖农户较少,多数农户缺乏开展意识,养殖随意性大、比较零星;三是经济开展速度加快,工薪阶层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农副产品消费量有所增加;四是白鹤滩巨型电站即将建设,流动人口增多,市场开展潜力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开展,社会全面进步,工资制度改革,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畜牧业开展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白鹤滩电站建设、各级扶持政策及各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机遇,乘势而上。以实施“两基〞和各项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教育,更新干群知识,提高技能,转变观念,采取科学、合理、合法、有效的方式方法,健全协会,抓好养殖基地建设,制定各种配套措施,认真抓好落实,把畜牧业开展的比较优势转为竞争优势,力求使畜牧业即将开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市场“饱和〞的支柱产业。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综合素质。强化教育培训,是提高干群综合素质,增强科技、市场意识,增强防病控病能力,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提高科技在养殖业中的转化效率的关键。要加大养殖大户的扶持和培育,为其他养殖户提供参观学习的实践阵地,发挥出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借助实施“两基〞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之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农民、预期人才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劳动者这一生产要素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增强本地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强化宣传,提高科技成果利用率。传统的养殖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开展的需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要求,达不到农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因此,要采取发放宣传单、播送、开展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让科技知识传到家家户户,使养殖技术人人能掌握;要加快建立仔猪扩繁基地建设,为全乡和邻近乡镇供应优良仔猪;要加快冻精改良站点建设,通过冻改技术提高仔畜质量和养殖效率;要加强青贮饲料的生产、加工技术宣传,大力开展种草养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本钱,降低养殖本钱,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
(三)聚集各方资源,扩大资金投入。当前,要开展规模化的畜牧业,资金、技术、人才那么是关键,许多农民都知道畜牧业是本地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生产经营周期短、见效快、户户能养殖等特点。但是很多农民都缺乏资金、技术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没有能力而且不敢大胆开展。为解除农民群众的这些顾虑,各级各部门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积极发动,鼓励农技干部、商人、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党员等以资金、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民开展畜牧业,但在参与农民合作开展过程中,要以资金、技术为桥梁,以扩大再生产为准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充分发挥“传、帮、带、牵〞的重要作用,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增加畜牧业收入。
(四)健全生产经营鼓励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组织职能作用。通过鼓励社会人士以资金、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开展畜牧业,虽然大大降低农民养殖投入的直接风险和调动农民科学养殖的积极性,但这仅是把风险转嫁给参与投资的这局部人,销售渠道还是分散的,难以形成销售规模,仅在乡村市场上竞争,销量有限,销售本钱高,价格低廉,农民增产不增收,参与投资者的股息、红利风险较大,税务征收困难。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乡、村两级应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自由创立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将分散的养殖户通过自愿的方式组织成一个有规模、有制度、有资金、有技术、有劳力、有销售渠道的市场主体,发挥职能作用,突破仅满足乡村市场的局面,推动畜牧业步入稳定、持续的良性开展轨道。
(五)加快根底设施建设,为畜牧业开展提供便利。应积极争取上级大力支持,加大对交通道路改建力度,提高道路的平安系数,保证外商进得来出得去;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养殖业与辅助产业协调开展,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村推进等工程工程,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厨、厕、厩、沼气池一体化建设,做好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平衡开展,改善人畜居住环境,增强人畜抗病能力;要加快畜产品深加工点建设,有利于增加畜产品储藏时间,便于运输,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渠道,既便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公益事业开展,又能创造务工收入;要加快网络信息建设,为农户和外商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农户和外商驾驭市场的能力。
(六)构筑便利、平安的交易平台,发挥政府监管效劳功能。畜牧业的开展,仅仅依靠乡村有限的消费市场,开展空间、时间有限,也是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需求,而要拓展市场,又离不开农牧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外商介入和畜产品走出本地市场,因此,乡村两级要制定科学、有效、合理、合法的监管效劳措施,为农民和外商提供健全的交易平台,让农民和外商都有一种平安可靠、便利的市场环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增加巨额收入,外商满载而归,赢得丰厚利润,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进而推进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开展。
总之,基于当前畜牧业结构单一、根底条件差的现状,要逐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改善根底设施,为农民和外商在农村构筑良好的交易平台,让农户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强化农村教育事业的开展,以科技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动力,以“产—加—销〞或“产—销〞一体化的开展模式,充分表达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顺利开展,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集体突破,为外商提供充裕的开展空间和时间,让外商快快乐乐的带着钱进来,高快乐兴的运着畜产品离开。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