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工作
过程
汽车发动机
课程
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课程改革与实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课程改革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文章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课程改革思路和内容,课程开发中要注意的细节和保障措施,为广阔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课程改革
德国布莱梅大学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目前世界职业教育较为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我们学院在2023年学习并运用了该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我们发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内、外部条件,需要企业大力参与、政府财政配套支持,同时,必须要结合国情校情进行外乡化。“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损伤及修复〞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力图打破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成长过程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
一、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现状
1.性质与目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效劳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前期课程是“汽车文化〞“汽车机械根底〞,后续课程有“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检修〞“汽车保养〞“汽车整车综合故障诊断〞等。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以及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发动机构造与原理,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现象,掌握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根本方法。能够掌握汽车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原理;能对发动机各系统进行维修与故障诊断;能进行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对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进行诊断;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
2.课程现状。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中,学生一般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发动机专业技能训练。理论课程内容一般按照发动机构成依次展开介绍,实训课程一般分为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实操训练。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学生学习理论课时,由于缺乏对汽车结构的形象认知,在学习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感觉抽象、不容易理解,造成学习困难;到了实际操作阶段时,尽管学生学习兴趣强烈,但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很多,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因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的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目的是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融合,在教学情境中融入实践工作中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沉着应对职场、生活以及社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设计应以“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行动〞作为导向,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和实施者、教师为主导者和行动的筹划者,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对角色转换合作为行动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1.教学情境设计应来源于工作并且便于教学展开。本课程首先邀请汽车行业专家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职业活动内容,并按照教学法转化为“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损失及修复〞的学习领域。然后按照企业发动机大修的工作任务,采用剧本化的模式开发相应学习情境,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依据维修企业工作流程和质检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最终建立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但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工作,它是经过教学化设计的,设计的教学内容要适度够用,凸显学生主体;学习情境内容要由易到难进行设置,符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现状,符合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学习情境下设计独立的小任务,同时,整个领域又是一个客户发动机大修与竣工验收的完整工作过程;教学化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符合学校设备现状,教师的能力也要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
2.教学过程采用八个步骤,进行教学细化。参照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预约接待→车辆信息登记→资料工具准备→确定实施方案→劳动安全防护→实施方案→环境保护→质量评价→清洗交车→客户效劳跟踪。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六步法实施教学过程,探索出教学过程八个步骤:第一,作业检查温故知新;第二,情境引入明确任务;第三,脑图分析形成决策;第四,收集资料知识准备;第五,师生互动实施方案;第六,专家把关反响修正;第七,成果展示全面评价;第八,归纳总结进行拓展。
3.学生采用行动导向学习。按照工作过程建构教学内容,通过剧本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维修企业工作流程;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强调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思考和自我负责的概念;从信息收集、方案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响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每一个环节,学习成果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行为导向教学中的进步程度,关注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三、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的设计内容
1.课程适用对象与职业岗位。包括汽车维修工、维修参谋、维修组长和维修技术总监等。
2.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按工单要求进行工作,检查并确定维修方案,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完成汽车发动机及其各系统的拆装、维护、检测和故障诊断与修复工作,并对工作质量承当责任,及时向维修参谋反响工作进展情况。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3.确立培养目标。学生要掌握典型发动机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能够按照厂家的工艺要求进行拆装;能够对零部件进行检测,判断需要维修或是更换;能够对装配质量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零部件进行调整维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学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学习中学会承当相应的责任,培养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够在工作结束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
4.学习组织形式安排。首先确立工作小组,指定小组负责人。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检查判断填写反映车辆技术状况的接车单。以小组为单位,以接车单为依据,与教师一起讨论,确定工作任务。再针对任务的具体内容,与教师一起讨论、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确定故障诊断思路和排除方法。小组讨论制定出工作方案,确定出实施步骤。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进行维修质量的评价。完成整个工作任务之后还要请企业专家或者教师进行维修质量的鉴定和测评。
5.学生行为准那么要求。方案确定前,组内要集体讨论确定方案,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表意见。对于不同意见,要讨论商议,尊重他人意见,不能全盘否认,更不能指责对方或一味恭维。小组最终方案确实定要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那么。方案确定后,要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独立承当自己的责任。工作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积极去解决问题。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方案观念、时间观念、质量观念、环境观念、劳保观念。
6.教学手段多样化。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针对典型工作任务,提供必要的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教与学具体化、情境化和虚拟化。
7.教学情境内容设计。学生根据任务书,在其特定工位、规定时间以经济方式按照维修工艺要求完成任务,具体教学情境设计见表2。
四、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
1.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发动机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立刻了解到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今后将要从事的岗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习热情,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根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不断增强。
2.教师“双师〞素质进步明显,教学团队结构合理。通过搭建教师团队,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互结对,不同年龄层次教师搭配组合,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理实一体的教学能力、实训设备改造与开发能力、企业工作任务完成能力和相应专业技术研发、效劳和咨询的能力,教师的“双师〞素质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3.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学院进一步深化了校企融合,引进了更多的企业人才来校兼职,采购了更多企业一线的设备工具,为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实训根底。学院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效劳等部门对教学改革予以理解和大力支持,提高了学院软性效劳质量,将教学软硬件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一边是维修车间,一边是教学场地的综合实训中心。
4.企业认可学生质量,拓宽合作渠道。根据企业的调查反响,参加过课程改革的学生,企业文化认可度高,忠诚度高,岗位稳定率好;学生自习能力强,设备上手快,综合素质较高,容易成为企业的骨干和培养对象。学院也依托这些知名企业,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设备使用;同时,学校也引进企业技师到学校授课,通过双向交流打造出符合课改需求的内外环境,给予教学改革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认识与改革力度得到了不断深化,经验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增强。近些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环境越来越好,教学改革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必将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汝宇林,郑劲,伏可夫.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解读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
[2]陈蕾,李金明,谷荣.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23〔35〕.
[3]袁玫,周海燕,马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0〕.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