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吉林省东北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摸底考试【会员独享】.docx
下载文档

ID:1596574

大小:32.19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会员独享 2023 吉林省 东北 届高三 语文 第二次 摸底 考试 会员 独享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值:150分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卷须知: 1.第1、2、3、4、5、6、12、13、14、15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其他题答案那么写在答题纸内指定位置。 2.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指定位置。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 “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局部,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表达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它们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开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保护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防止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开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的纯洁美! 1.以下有关“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表达: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表达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开展的上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开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筹划、包装与“原生态〞是冲突的,不利于原生态的开展。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方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可能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①,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②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③劳问,醮禳④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 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 ) A.毕士安见而器之 器:器重 B.召禹偁,赋诗立就 就:完成 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 见:表现,说明 D.禹偁上表谢 谢:推辞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 (3分) ( )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 ) 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 溪 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①。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 8.这首词上阕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用意是什么 (6分) 9.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6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2)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3)可惜流年, ,树犹如此!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国学大师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传统学科分类,他兼及经史子集四部,为传统国学中的“通儒之学〞。按现代学科来看,其治学范围涉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等,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如国史大纲、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等,总共1400万字。 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1930年,他在燕京大学教国文时,看见“M〞楼、“S〞楼、“贝公楼〞时,极为不快,质问学校当局:“此何文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事后,学校采纳了钱穆的建议,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冠以中国名称。 钱穆大半生在中华民族危亡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衰落的年代中度过,他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