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列宁发展苏俄农业生产组织的思想
2023
列宁
新经济
政策
内容
发展
苏俄
农业生产
组织
思想
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列宁开展苏俄农业生产组织的思想】
()在苏俄农业建设过程中,列宁提出了关于开展苏俄农业生产组织的思想。他认为,要在农村建立国营农场、农业公社和共耕社以及协作社等多种农业生产组织;农业生产组织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原那么,包括农民自由入社或联合的原那么、帮助附近农民的原那么和长期稳定工作的原那么;国家和社会要保障农业生产组织的开展,使其优先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帮助,组织多种力量加强监督,完善农业相关法令和工作细那么。
(关键词)列宁,农业生产组织,工作原那么,开展
(中图分类号)a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4-4175(2023)04-0019-04
无产阶级政权首先在农民人口占多数的俄国建立和稳固。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列宁执政时期始终把解决农业问题当作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列宁领导党和苏维埃政权根据农业特点与农民生产条件,对采取何种农业生产组织进行了艰苦地探索。当前研究列宁的这一思想,有助于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提倡建立多种农业生产组织
在苏俄农业恢复和开展的过程中,列宁通过考察农村的实际情况,认为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大农业,而是必须采取渐进的方法实现这种过渡。在列宁眼里,“渐进的方法〞就是提倡建立国营农场、农业公社和共耕社以及协作社等多种农业生产组织,并注意更广泛更正确地在各地农村运用和推广它们。
第一,建立国营农场。十月革命后,为了改造俄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底上要求建立国营农场。具体做法是,经营水平高的农场所占的土地,如果园、种植园、苗圃、养殖场、温室等,不得分割,而应改为示范农场,并把其中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归国家专用;还有养马场、官办或民营的种畜场和种禽场,一律没收,变为公民财产,并把其中规模大的归国家专用。这些原来属于地主或农村资本家的农场经过一系列改造后,都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型农场。此后,国营农场成为当时苏俄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实质上它就是指由苏维埃国家出资并掌握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全民拥有的土地上建立的大农场。它以雇佣农民和农业工人共同耕作为劳动根底来从事多种农业生产。在国营农场内,任何管理人员、农民和农业工人不得拥有私人的牲畜、家禽和菜园等生产资料,也不允许从事个体生产。
由于受国内战争的影响,列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保卫新生政权的斗争中,而无法顾及国营农场的建立与开展。一直到1919年2023月,由国家在国有土地上兴办的大农场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据当时中央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苏俄的国营农场大约只有3536个。11月,苏维埃政权从邓尼金反动势力那里成功解放了乌克兰劳动人民。列宁决定把建立国营农场的政策推行到乌克兰的农村。在俄共(布)中央关于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的决议中他强调指出:“建立国营农场要考虑到周围农民的切身利益,在规模上要严格加以控制。〞(1)(p330)1920年12月,为了切实提高国营农场的经营水平,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党团会议上要求全体代表:“不要作泛泛的议论,而应当谈一谈在这个春季如何跨出切实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提出问题才是实事求是的。〞(2)(p177-178)可见,列宁执政时期一直关注国营农场的开展情况。
第二,发挥农业公社的典范作用。由于苏俄各地农村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等各有差异,使得苏维埃政权必须建立多种农业生产组织来促进农业开展。对于这一点列宁也深有感触。他认为,国营农场不能完全适应俄国农业的生产力状况,还应该建立和开展农业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在解决由谁来支配土地的问题上,列宁就倡导优先考虑农业公社。从这一原那么出发,俄共(布)制定了土地法令。其中规定: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寺院、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的牲畜、农具、农用建筑物和一切附属物,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这种在以前地主和寺院土地上建立的公社被称为农业公社,它成为当时苏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农业公社里,所有生产资料以及土地使用一概实行公有化。社员的消费及生活效劳也完全建立在公共经济的根底上,社员个人没有副业。农业公社内不按劳动量而按人口进行分配。
虽然土地社会化法令为农业按照社会主义的原那么开展敞开了道路,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扰,在1917年底,农业生产还不能正常开展,也不可能真正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1918年夏天,城市和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有组织地奔赴农村,开始在各地农村建立和开展农业公社。当时列宁的设想是,尽快把农业公社开展成为互助合作的典范,在道义上推行劳动公社的范例,从而使村社和农民按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劳动。经过列宁和俄共(布)两年的努力,截至1919年2023月,据中央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苏俄当时的农业公社大约有1961个。同年12月,列宁在有关会议上重申:“要把公社办成模范公社,使附近农民自己愿意来参加公社;要善于做出实际典范给他们看,怎样才能帮助那些在商品缺乏和整个经济都遭到破坏的困难条件下经营农业的人。〞(1)(p364-365)
第三,成立共耕社、协作社等多种农业联合组织。列宁认为,应该根据各阶层农民的需要成立共耕社、协作社和合作社等一些联合组织。1918年11月,他在中部各省贫苦农民委员会代表会议上讲道:“劳动组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这就是摆脱小经济的弊病的出路,这就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作斗争的手段。〞(3)(p174)后来,苏俄有的村社成立了共耕社,有的村社成立了协作社,还有的对资产阶级时代遗留的合作社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共耕社主要是把各自占有土地的农户临时联合起来实行共同耕种。在共耕社里,集体劳动只限于耕地和播种,其余农活由农民个人分别完成。社员拥有家禽、家畜、农具和自己土地上产品的私有权。协作社也是一种临时互助性农业组织。在协作社里,社员也可自己拥有土地、农具和产品的私有权。它与共耕社的不同之处在于,协作社的集体劳动不只限于耕地和播种,还能在土地灌溉、收割粮食等方面进行互助。虽然列宁提倡的这几种生产方式符合农民的利益和愿望,但是它们却没能在各地农村迅速开展起来。这是因为,1919年3月苏俄正处于敌方各战线的包围之中,连年的战争使粮食和农副产品严重匮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列宁和俄共(布)决定用有方案的产品分配来取代农村的自由贸易。这一政策直接影响到共耕社和协作社的产品分配。全体社员不再像从前那样按劳动量分配产品和享有自己土地上产品的私有权,而是要把全部粮食和农副产品都上交给国家,由国家统一组织产品分配。这样不仅使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有所下降,而且广阔农民入社的兴趣也有所减弱。为此,列宁在1919年2023月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与政治一文中感慨地说:“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方法,也刚刚开始实行。〞(1)(p269)据当时中央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苏俄农业劳动组织有3696个。
第6页 共6页